張 博,趙小寧
(1.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2.陜西水環(huán)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8)
某引水隧洞工程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通過本工程將庫水引入臨近流域水系,改善區(qū)域水資源調配能力,解決城區(qū)供水保障問題,同時實現(xiàn)改善和提高河流水動力條件,增強河流水資源水環(huán)境承載力,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保護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工程將新建隧洞長約6.826 km,引水流量為1.7 m3/s,采用有壓城門洞過流,引水隧洞設置岸塔式進水口,進水口內(nèi)設攔污柵、分層取水疊梁門、檢修閘門,出口設置蝶閥控制引用流量。
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1]《水閘設計規(guī)范》[2]以及修水城市規(guī)劃,本項目的工程等級為Ⅳ等?。?)型工程,相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次要建筑物、臨時建筑物為5級。
工程區(qū)位于揚子準地臺~下?lián)P子錢塘臺拗~修水一武寧凹褶斷束區(qū),地處低山溝梁相間地貌區(qū),植被茂密;區(qū)內(nèi)出露地層主要有中元古界雙橋山群上亞群(Pt2sh2)板巖系列、震旦系南沱組(Z2n)砂巖系列,第四系全新統(tǒng)(Q4)覆蓋層組成,區(qū)域斷裂在隧洞臨近出口段發(fā)育,巖體中裂隙發(fā)育,巖質中硬~堅硬,薄層狀~層狀結構為主,全隧洞段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隧洞總體沿竹坪河谷一帶布設,埋深40 m~370 m不等。
隧洞圍堰類別以Ⅲ1、Ⅲ2類圍巖為主,進出口段為Ⅳ類圍巖,局部斷層帶為Ⅴ類圍巖;隧洞圍巖巖質中硬~較堅硬,層狀結構~薄層狀結構為主,巖體總完整性較好,除局部斷層、進出口區(qū)外,總體成洞條件較好。
在項目投標階段工程任務主要為縣城供水,任務較為單一。整個引水隧洞軸線長約6.826 km,為一個開挖斷面,考慮施工條件及運行特點,采用有壓的城門洞斷面,在隧洞出口設檢修閘門,控制引用流量即可。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業(yè)主提出整個項目要同時考慮城鎮(zhèn)供水和施工運輸?shù)囊蠹八诘赜饚X村居民出行交通需要,即引水隧洞要考慮施工期交通和運行期居民出行要求,一洞多用。由于功能定位發(fā)生了變化,因此需對引水隧洞的多種設計方案進行綜合比選。
綜合考慮業(yè)主對隧洞施工期交通和運行期居民出行需要的要求,參考其他工程設計形式[3-8],初擬了以下四個方案。
方案一:引水隧洞不考慮交通要求,施工期及居民交通需求將通過改造環(huán)山公路解決。
方案二:引水隧洞考慮交通要求,豎井以下通過壓力明鋼管進行供水。
方案三:引水隧洞考慮交通要求,豎井以下通過地下埋管進行供水。
方案四:引水隧洞考慮交通要求,豎井以下通過地下混凝土涵管進行供水。
四種方案上游4.069 km全斷面過水隧洞結構、體型相同;方案二~方案四均樁號引3+992.80處設置豎井,在豎井下游2.754 km的布置方案差別。
引水隧洞軸線全長約6.826 km,全段為城門洞形,隧洞開挖凈斷面尺寸3.6 m×3.6 m(寬×高),其中直墻高2.56 m,拱高1.04 m,頂拱圓心角120°,頂拱半徑R=2.08 m。對于Ⅱ類圍巖采用隨機錨桿+素噴混凝土予以支護,噴護厚度10cm;對于Ⅲ類圍巖采用系統(tǒng)錨桿+掛網(wǎng)噴混凝土予以支護,噴護厚度10 cm;對于Ⅳ、Ⅴ類圍巖采用系統(tǒng)錨桿+鋼筋混凝土襯砌予以支護,襯砌厚度30 cm,引水隧洞斷面體型見圖1。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3+992.80處設一施工豎井,根據(jù)施工開挖和出渣需要,豎井開挖半徑R=1.80 m,采用臨時支護措施。
圖1 引水隧洞斷面體型圖(以Ⅳ類圍巖為例)
考慮豎井頂部羽嶺村居民出行的需要及豎井施工期運輸?shù)男枰?,在竹坪鄉(xiāng)至豎井頂部改建現(xiàn)有通往羊場的一條交通道路(298鄉(xiāng)道),該段道路長度約19.0 km,現(xiàn)狀為山間小路,有現(xiàn)狀水泥路面,寬度約3 m,蜿蜒曲折,但道路擴建的基礎條件較好。根據(jù)施工期交通需要,將該道路進行適當?shù)臄U寬,對于損毀狹窄,彎道不符合運輸要求段進行局部的修正,同時進行必要的開挖削坡支護,在雨季還需做好路面及邊坡的維護、防護工作,交通道路改造示意圖見圖2。
圖2 交通道路改造示意圖
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0+000.00~引3+992.8 m段全長3992.8 m與方案一結構及支護形式相同。引3+992.80段~引6+746.80為城門洞型,全長2754 m,考慮遠期交通的需求,對該段隧洞進行擴挖,確保凈過車斷面不小于2.4 m。隧洞開挖凈斷面尺寸5.3 m×3.9 m(寬×高),城門洞型,其中直墻高2.63 m,拱高1.27 m,頂拱圓心角102°,頂拱半徑R=3.40 m。支護形式同上段引水隧洞。
樁號引3+992.80~引6+746.80采用明管輸水,引水鋼管位于隧洞左側,為確保引水能夠自流至供水水廠(高程:165 m,距離引水隧洞出口約6.5 km)需控制壓力鋼管的水頭損失,采用引水鋼管管徑1.4 m,控制流速1.1 m3/s,該段2.8 km長壓力鋼管的水頭損失約為2.0 m,管材選用Q235-C,壁厚t=12 mm。支墩高60 cm,間距6 m布置,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見圖3。
圖3 方案二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圖(以Ⅳ類圍巖為例)
樁號引3+992.80處設一交通兼施工豎井,根據(jù)交通的功能需要,豎井開挖半徑R=4.80 m,全斷面襯砌,混凝土襯砌厚度40 cm。豎井中設計兩部電梯,其中一部客梯(額定載重1050 kg,額定速度3 m/s,井道尺寸2110 mm×2220 mm,轎廂尺寸1600 mm×1500 mm)、一部客貨兩用電梯(額定載重1350 kg,額定速度3 m/s,井道尺寸2540 mm×2220 mm,轎廂尺寸2000 mm×1500 mm),并設計一套疏散樓梯(疏散單寬1.3 m)。豎井斷面結構示意見圖4。
圖4 豎井斷面結構示意圖
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0+000.00~引3+992.8 m段全長3992.8 m與方案一結構及支護形式相同。引3+992.80段~引6+746.80采用埋管供水,隧洞開挖斷面為復式斷面,隧洞下部尺寸2.6 m×2 m(寬×高),上部開挖斷面尺寸同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0+000.00~引3+992.80 m段。支護形式同上段引水隧洞。
預埋鋼管位于隧洞正下方,為確保引水能夠自流至供水水廠(高程:165 m,距離引水隧洞出口約6.5 km)需控制壓力鋼管的水頭損失,采用引水鋼管管徑1.4 m,控制流速1.1 m3/s,該段2.8 km長壓力鋼管的水頭損失約為2.0 m,管材選用Q235-C,壁厚t=12 mm,加勁環(huán)間距2 m。方案三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見圖5。
圖5 方案三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圖(以Ⅳ類圍巖為例)
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3+992.80處設計與方案一相同的交通兼施工豎井。
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0+000.00至引3+992.8 m段全長3992.8 m與方案一結構及支護形式相同。引3+992.80段~引6+746.80采用有壓封閉混凝土涵洞引水。為確保引水能夠自流至供水水廠(高程:165 m,距離引水隧洞出口約6.5 km)需控制有壓封閉混凝土涵洞的水頭損失,涵洞凈尺寸2.8 m×0.8 m(寬×高),控制流速0.8 m3/s,該段2.8 km長有壓封閉混凝土涵洞的水頭損失約為1.8 m。隧洞開挖斷面尺寸3.6 m×4.9 m(寬×高),其中直墻高3.86 m,拱高1.04 m,頂拱圓心角120°,頂拱半徑R=2.08 m。方案四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見圖6。
在引水隧洞軸線樁號引3+992.80處設計與方案一相同的交通兼施工豎井。
圖6 方案四下游交通隧洞斷面體型圖(以Ⅳ類圍巖為例)
通過以上四個方案的體形設計,計算了各個方案的引水隧洞洞身主體工程投資和工期見表1,同時梳理四個方案下施工工藝及難易程度見表2。
表1 各方案主體工程投資與工期對比表
從投資和工期角度看:方案一可比部分投資約為5260.04萬元,施工工期約20個月,投資、工期均小于其他3個方案;方案三可比部分投資約為6130.62萬元,施工工期約為34個月,投資、工期均大于其他3個方案。
從施工及使用角度來看:
(1)方案二~方案四將引水隧洞和當?shù)亟煌ㄏ嘟Y合,后期若交通規(guī)劃方案調整,豎井結構難以適應交通規(guī)劃方案的變化,使用功能有待商榷。
(2)方案二施工簡單,但鋼管位置位于觀光隧洞一側,管線、鎮(zhèn)墩、支墩、伸縮節(jié)等侵占觀光隧道空間,不利于觀光隧洞景觀效果,同時由于鋼管明置,需對其定期進行防腐保養(yǎng)。
(3)方案三埋管方案位于觀光隧道下方,無支墩、鎮(zhèn)墩、伸縮節(jié)等,同時管道設置不影響交通隧道,但需要二次開挖,增加了工程量,且施工最為復雜。
(4)方案四混凝土有壓涵洞輸水方案,首先箱涵結構不利于承受較大的內(nèi)壓,當輸水量小于設計流量時,由于斷面尺寸不變,沿程損失變小,需調控富裕水頭。調控富裕水頭時會使箱涵結構內(nèi)水壓力增加,當操作不當時,產(chǎn)生的過大水壓力會使本不能承受較大內(nèi)水壓力的箱涵結構造成危害,同時本方案由于受到尺寸限制,日后無法進行檢修。
(5)方案一從使用功能上來講,將引水隧洞和當?shù)亟煌üδ芊珠_,引水隧洞后期運行檢修方便,且交通道路可根據(jù)當?shù)卣w規(guī)劃的確定而分期分步實施,使用效率高,施工簡單,因此可作為本項目的首選方案。
根據(jù)本工程施工特點及業(yè)主提出的交通要求,對擬定的四個方案在工程投資、工期以及施工工藝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考慮。鑒于方案一投資省、工期短、施工工藝簡單,后期運行中引水隧洞檢修方便,且將引水隧洞和交通分開,使用靈活,安全系數(shù)高等優(yōu)點,推薦其為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