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貞
(浙江省正邦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化工區(qū)3#閘站位于嵐山護塘河在澥浦大河的出口,澥浦大河河道中心線樁號31+560處附近,是鎮(zhèn)海平原擋洪、排澇的重要組成部分?;^(qū)3#閘站水閘總凈寬10.0 m,閘底高程-1.87 m,泵站排澇設計流量10.2 m3/s,引水設計流量2.0 m3/s。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圍堰臨時建筑物級別5級,站下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
化工區(qū)3#閘站布置型式為平面并列,通間布置排澇閘、泵站。水閘位于左岸現(xiàn)狀主河床,設2孔5.0 m開敞式水閘;泵站位于右岸,由兩臺排澇泵站和一臺引排雙向泵站組成,共設3臺1000QZB-125D立式潛水軸流泵機組。并于閘站兩側布置安裝檢修間及配電房等,閘站主入口布置于左岸,右岸設副入口,閘站場區(qū)內配套瀝青路面鋪裝及景觀綠化。
化工區(qū)3#閘基坑最大挖深5.47 m(閘站底板),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圍護結構型式主要包括放坡開挖、鋼板樁支護及高壓定向噴漿,上、下游圍堰亦作為基坑圍護結構的一部分。
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程序為:內、外河圍堰搭設→基坑初期排水→基坑支護(FSP-IV型拉森鋼板樁,長18 m)→老閘拆除→基坑開挖至1.0 m高程→9 m高壓定向噴漿施工、灌注樁基礎處理→基坑開挖至坑底及排水。
2.1.1 鋼板樁支護施工
施工機械采用40 T履帶吊車,配合振動錘施工。為了保證施打的順利和提高防水效果,在施打前板樁咬口處涂抹黃油。閘站樁位布置見圖1。
圖1 閘站樁位平面布置圖
(1)鋼板樁安裝與打設
第一根邊樁的位置為左岸外江鋼板樁圍堰與岸坡的結合處開始。由于第一根樁為后續(xù)樁的基礎樁,為保證工程的穩(wěn)定性,故用全站儀確定其正確的位置且沒有傾斜;鋼板樁水平吊運時采用四點吊,保護鎖口免受損傷;采用卡板來防止鋼板樁安裝作業(yè)過程中的移動和轉動。
第一根樁打設完畢后,順著事先固定好的導梁依次插打其它鋼板樁,鋼板樁順前一根鋼板樁的鎖口插入,插樁到位后加塞固定,啟動振動錘分次沉設至設計標高。鋼板樁吊起后用人工扶持順著前一塊的鎖口下插,采用強迫插樁法,即樁吊起插入鎖口后快速放松樁繩,借樁自重急下插入。鋼板樁沉設時,采用全站儀跟蹤測量,隨時檢查鋼板樁的偏位情況,當鋼板樁發(fā)生偏斜時及進用倒鏈校正,以利及時糾集,當偏斜過大不能用拉擠的方法調整時,則拔起重插。
(2)鋼板樁打設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
共連(施打時和已打入的鄰樁一起下沉)時,如果發(fā)生樁體傾斜要及時糾正,并先預留50 cm,合攏后再打至設計高程;
出現(xiàn)樁體扭轉時,要先安裝好樁帽,盡量保證樁體全截面受力,同時鎖口搭扣兩邊固定牢靠。
2.1.2 高壓定向噴漿施工
為了確保截斷粉土層滲流通道,基坑周邊及閘站底板周邊布設高壓定向噴漿。樁頂操作平臺高程為1.00 m,樁頂工作面不小于4.0 m,灌漿頂高程為1.00 m,高壓定向噴漿間距2.0 m。高壓定向噴漿的滲透系數(shù)≤10 cm/s,定噴固結體設計有效厚度不小于20 cm;高噴墻體采用定噴折接型式,采用三管法進行施工。高壓噴射灌漿采用水泥漿,其水灰比可為1.5∶1~0.6∶1,漿液密度控制在1.4 g/cm3~1.7 g/cm3。水泥采用標號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1)造孔
高噴灌漿造孔均按2序孔進行,先造1序孔并灌漿,再造2序孔。施工前進行鉆孔編號,鉆孔孔位與設計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0 mm;孔徑大于噴射管外徑20 mm以上,孔深超過設計深度0.3 m;鉆孔采用泥漿護壁。如果灌漿孔遇到泥漿漏失、孔口不返漿時,采用加大泥漿濃度(譬如泥漿中摻砂)進行處理,泥漿嚴重漏失時則直接采用向孔內填充堵漏材料進行處理。高壓頂噴灌漿孔布置見圖2。
圖2 高壓定噴灌漿孔布置圖
(2)制漿
選用轉速為400 r/min~700 r/min的普通攪拌機且攪拌時間不少于90 s,漿液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保證在2h以內,防止凝結影響施工效果;另外為了防止防止?jié){液沉淀,采用容積大于500 L儲漿桶的,桶內安設低速攪拌裝置。
(3)灌漿
高噴灌漿采用三重管法,灌漿機具采用高壓泵、高壓水泵、空氣壓縮機和普通攪拌機。
灌漿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先鉆灌第一序孔,然后鉆灌第二序孔;下噴射管前,采用地面地面試噴進行調試,確保調準噴射方向和擺動角度;當噴頭下至設計深度,先按規(guī)定參數(shù)進行原位噴射,待漿液返出孔口、情況正常后開始提升噴射;高噴灌漿全孔作業(yè)方式是自下而上不間斷作業(yè),為了避免產(chǎn)生施工縫:如果中途需要拆卸拆卸噴射管時,搭接段需要進行復噴,長度不能低于0.2 m,;施工因故中斷時間超過30 min,重新開始施工時,中斷孔段要進行復噴,搭接長度大于0.5 m;在進漿正常的情況下,如果發(fā)現(xiàn)孔口回漿量增大且密度變小,采用降低氣壓并加大進漿密度或進漿量進行處理;高噴灌漿結束,利用回漿或水泥漿及時回灌,直至孔口漿面不下降為止。灌漿完畢采用圍井法檢測高噴墻的防滲性能。
(4)灌漿特殊情況的處理
情況一:孔內嚴重漏漿
灌漿過程中,若孔內發(fā)生嚴重漏漿,采取以下措施處理:①孔口不返漿立即停止提升;孔口少量返漿時降低提升速度;②降低噴射壓力、流量,進行原位灌漿;③在漿液中摻入速凝劑;④加大漿液密度或灌注水泥砂漿、水泥粘土漿等;⑤向孔內填入砂、土等堵漏材料。
情況二:串漿處理
高噴灌漿時,若發(fā)現(xiàn)相鄰孔串漿,可用木塞堵住串漿孔或向孔內回填砂及粘土,待灌漿孔高噴灌漿結束,盡快對串漿孔掃孔,進行高噴灌漿,或繼續(xù)鉆進。
情況三:地層劈裂或地面抬動
灌漿過程中,若出現(xiàn)噴射管被埋住而孔口不能返漿,造成地層劈裂或地面抬動,可采取大幅度降低水壓、氣量,注入濃水泥漿充滿鉆孔等措施來解決。
拆除工程的主要工藝流程:采取自上而下逐層拆除方法。先拆除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再自上而下逐層拆除。拆除施工工序: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拆除→閘門拆除→交通橋及啟閉機平臺拆除→閘墩拆除(邊墩背側土方開挖)→底板拆除。
(1)拆除方式
化工區(qū)3#老閘共4孔,兩孔泵室,兩孔閘室,閘底板高程為-2.2 m,交通橋高程為4.5 m,閘門為平板閘門。用吊車將閘門吊到汽車上運至臨時堆放地點;交通橋及啟閉機平臺拆除采用220破碎錘,按照從中間到兩側破碎拆除;化工區(qū)3#老閘閘墩為4個,2個中墩,2個邊墩。拆除前先用挖掘機將邊墩背側土方挖除,以免邊墩拆除時土方坍塌,利用開挖的土方在河道上游連接段修坡,能使破碎錘等機械下到河道中,對閘墩、底板進行破碎。再將閘墩破碎的建筑垃圾裝車運到指定位置。
(2)土方回填
老閘拆除完成后,利用開挖土方作為回填土將閘泵底板和進水池段回填至0 m高程,用于C30砼鉆孔灌注樁的鉆機平臺。
沿基坑開挖面放好開挖邊線,臨基坑圍護線放坡,放坡系數(shù)1∶3。沿工作面周邊做300 mm×300 mm排水溝,并做好集水井;采用PC200型及臂長在18 m~24 m的長臂挖掘機;土方運輸機械采用20 t的自卸汽車。
開挖施工作業(yè)順序見圖3。
圖3 基坑開挖順序圖
土方開挖前,采用PC200挖掘機暴力表層的淤泥和植被,對基坑四周的場地進行平整,并確保平整后的場地在2.5 m高程以內。以避免引起對圍護結構的不利為原則,①②③層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至④層即開挖坑底20 cm~30 cm采用人工進行開挖,挖至坑底標高后盡量在24小時內進行墊層施工,盡快盡早施工底板,盡量減少基坑暴露時間,以有效控制圍護結構、土體的變形。
基坑表水采用明排方案,明溝沿基坑四周布置并設集水井,隨土方開挖同步下移。
2.4.1 明溝、集水井布置
排水明溝:沿基坑頂及坑底四周布置30 cm×30 cm的排水溝,溝底坡度3‰,溝底做好防滲措施。排水明溝的底面比基底底0.3 m~0.4 m,使基坑滲出的地下水通過排水明溝匯集于集水井內。
集水井:在基坑四角、周邊每隔20 m設置集水井,集水井底面比溝底面低0.5 m以上,并隨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證水流暢通。集水井尺寸為1 m×0.5 m×0.5 m,用潛水泵將坑底水抽排至工程外側的內河或外江。
2.4.2 基坑排水方法
考慮基坑暴雨日最大降雨量坑內積水要當天排完,配備潛水泵10臺;污水泵4臺;離心式水泵1臺。基坑排水采用動力水泵,排水量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當基坑開挖后涌水量Q<20 m3/h,采用潛水泵;當 Q 在 20 m3/h~60 m3/h,采用污水泵;當Q>60 m3/h,采用離心式水泵。
(1)基坑初期排水:防止圍堰及兩側邊坡因排水速度過快而產(chǎn)生坍坡,基坑內初期積水采用水泵抽排,水位下降速度不超過在0.5 m/晝夜~0.7 m/晝夜,水位無明顯變化時,須增加抽水設備,找出滲漏通道,予以堵塞;水位降到一定深度后不再下降,說明此時排水與滲透相等,增大排水設備容量,堵塞滲漏通道,將積水排盡。
(2)經(jīng)常性排水
經(jīng)常性排水階段指的是基坑內積水抽干后。利用原低洼地帶,挖成排水溝,在基坑底部邊挖幾個集水井,用以匯集基坑滲水,每個集水坑各安排1臺水泵及適量抽水機進行排水。經(jīng)常性排水階段的排水設備延用初期排水的設備。
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堤防整治及沿線閘泵(鎮(zhèn)海段)Ⅱ標段化工區(qū)3#閘站閘泵基坑開挖與支護2018年3月2日開始施工,至2018年4月15日完成,試運行至今未發(fā)生滲漏、沉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