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1)
心搏驟停是臨床上最緊急的危險情況之一,且87.7%的病例發(fā)生在醫(yī)院外,包括家庭、辦公室、學校、旅途等,沒有醫(yī)護人員參與搶救。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超過54萬,相當于每分鐘就有1人發(fā)生心搏驟停[1]。在常溫情況下,心臟停搏3秒時患者就會感到頭暈,10秒即出現暈厥,30~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鐘后大腦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傷[2]。在患者發(fā)生心搏驟停后的4分鐘內對其進行心肺復蘇,是挽救生命的黃金時間,患者生存率可高達49%~75%,若不及時進行搶救,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就下降7%~10%。而這短短的4分鐘時間醫(yī)護人員無法及時趕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護理專業(yè)學生都應該學習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學會自救互救。
心肺復蘇是通過胸外按壓、擠壓心臟使其產生血液流動,并輔以適當的人工呼吸,為腦和其他重要臟器提供有氧血供。在美國,一項“公眾徒手心肺復蘇意識運動”使得心肺復蘇實施率從28.2%提高到39.9%,并將院外心搏驟停生存率從3.7%提高到9.8%[3]。而我國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好,公眾對心肺復蘇認知度較低,掌握心肺復蘇操作技術的人不足1%,使得院外心搏驟停患者搶救成功率低于1%[4]。分析根本原因,與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術的普及程度有關。如果最初接觸心搏驟?;颊叩娜耍吹谝荒繐粽?,包括路人、同事、同學、朋友、父母、親戚等)會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和急救技能,能在第一時間給予救治,患者成活率將大大提高。中專護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熱愛所學專業(yè),渴望成為一名護士,而且好奇心強、記憶力好、可塑性強,對其進行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培訓,能加快我國心肺復蘇知識及技能普及進度。
選擇我校中專護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450人,年齡15~18歲,開展心肺復蘇知識教學和技術培訓。
1.2.1培訓內容 講授心肺復蘇知識,開展現場心肺復蘇操作及急救技能培訓,要求學生規(guī)范掌握現場單人、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
1.2.2 培訓方法(1)對我校中專護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急救知識了解情況進行摸底調研,了解其對急救知識的培訓需求,發(fā)放宣傳冊。(2)采用急救知識進校園的培訓方式。以《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為教材,通過多媒體理論教學、現場操作示范教學、心肺復蘇操作演練(單人、雙人練習)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生先通過多媒體接受心肺復蘇知識和操作要點教學,再由培訓教師在模型人身上進行操作示范,最后學生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教師在旁指導,糾正不規(guī)范的動作。
1.2.3 培訓考核 考核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兩部分,理論考試為心肺復蘇及院前急救知識測試題,共50道選擇題,每題2分,滿分100分。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在模型人身上進行,操作時如有原則性錯誤(按壓部位和方式錯誤、按壓力度過輕或過重、按壓頻率不足或過快)即為不合格。理論考試85分以上且操作考核合格者判為合格,不合格者安排參加強化培訓后補考。從考核合格者中選拔優(yōu)秀學生組成紅十字急救救護小隊,參與課外心肺復蘇社會推廣及實踐活動。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問卷經核查后統(tǒng)一編號,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雙錄入、整理和分析,對資料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培訓后,學生心肺復蘇知識知曉率與培訓前相比有顯著提高(P<0.01,見表1),一次考核通過率在97.6%以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表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法使得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生動易懂,易于掌握。
表1 450名學生培訓前后心肺復蘇知識知曉情況比較[n(%)]
中專護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中,認為學習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非常重要的占61.8%,認為有必要的占36.4%,認為可有可無的占1.8%。多數學生的急救知識來源于網絡,占47.3%,來自電視媒體的占24.6%,來自報紙書籍的占22.8%,來自急救培訓的占5.3%。
雖然目前社會上已形成較完整的緊急救護知識宣教網絡,如互聯網、報紙等會報道各種意外事件及應急救護措施,但鑒于中專護理專業(yè)學生的特點,他們不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培訓仍是獲取現場緊急救護知識重要而單一的途徑。但短暫的培訓結束后學生再沒有重溫的機會,對急救技能練習不夠,不能真正掌握必要的日常緊急救護知識與技能。因此,建議學校采用宣傳板報、校園廣播、圖片展覽、知識競賽、印刷專門的緊急救助知識手冊等方式,拓寬學生獲取緊急救護知識及技能的渠道,從而提高對突發(fā)事故的緊急救護能力,同時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前,我國心肺復蘇培訓在學校尚未形成體系,學生知曉率很低。挪威早在20世紀就把心肺復蘇作為考試內容,目前該國90%的人熟悉心肺復蘇知識并掌握操作技能[5]。美國也將心肺復蘇作為學校教育的內容,規(guī)定只有掌握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和技能才可以獲得畢業(yè)資格[6]。國外研究表明,9~10歲的兒童能夠掌握正確的心肺復蘇按壓手法和按壓頻率[7-8],13~14歲的兒童能夠完成標準的心肺復蘇操作。表1顯示,我校450名學生通過培訓,對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的知曉率明顯提高,培訓成效顯著,說明對中專護理專業(yè)一年級學生進行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培訓具有可行性。
第一目擊者實施心肺復蘇操作可有效提高心搏驟?;颊咴呵凹本瘸晒β?,降低院前死亡率。中專護理學校具有良好的師資配置及豐富的急救模型等教學資源優(yōu)勢,而且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正常人體解剖生理知識,對其進行緊急救護技能培訓,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