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嬪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作為實習護士護理生涯中的第一步,臨床實習階段所運用的帶教方法,對提升實習護士的臨床護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PBL)是由加拿大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創(chuàng)的,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醫(yī)院的各科室護理工作中[1]。我科室實習護士的護理任務主要包括掌握科室疾病知識、熟練操作藥物注射、判斷皮試結(jié)果及合理處置醫(yī)囑等內(nèi)容。不同的臨床護理帶教方法,對護士的影響效果也有所不同。為有效提升實習護士的臨床護理水平,我科室選取90名實習護士進行分析,給予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現(xiàn)匯報分析結(jié)果。
對我科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90名實習護士進行分析,按隨機法分組,45例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實習護士為對照組,45例采取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的實習護士為觀察組。對照組(45例)實習護士,均為專科學歷女性,年齡23~26歲,平均年齡(24.3±2.1)歲,觀察組(45例)實習護士,男性3名,女42名,均為??茖W歷,年齡22~25歲,平均年齡(23.5±1.3)歲。實習護士從學歷與年齡等資料對比,P>0.05,對比性顯著。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對照組實習護士,在入科室第1d,由科室安排的老師進行帶教,主要介紹科室環(huán)境、設備及科室內(nèi)相關(guān)知識,隨后將各實習護士分配給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并進行一對一帶教學習,指導實習護士有效進行臨床實踐。觀察組實習護士采取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
1.2.1 講解學習計劃,激發(fā)護士學習興趣
由帶教老師為實習護士詳細講解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PBL)。為實習護士們制定有效的護理實踐計劃,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加深實習護士對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PBL)的認識,并有效激發(fā)護士們對該方法的濃厚興趣。
1.2.2 收集典型病例,設計相關(guān)問題
在實習開始前,帶教老師應有效搜集本科室內(nèi)典型病例,并將臨床護理問題列出。待實習開始時,將各病例與臨床護理問題展示給實習護士,讓其充分選擇,使其帶著問題思考、學習及分析,在與患者進行接觸的過程中,借助觀察、詢問及日常護理工作,有效了解患者病情,充分運用以往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效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指導實習護士通過檢索文獻,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及分析能力。
1.2.3 安排機體討論,促進問題解決
安排實習護士對實際病例問題進行討論,使每名實習護士均有效分析并分享相關(guān)病例的學習結(jié)果。將自身對該病例的疑惑、體會積極分享出來,并進行集體討論與研究。待實習護士們將心中疑問與難點均闡述完畢后,由帶教老師對相關(guān)問題的難點與疑點進行有效講解與指導,促進學生對難點與疑點的更深層次探索,以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積極地尋找答案,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逐步提升。待集體討論結(jié)束后,應確保本次活動中涉及的問題均得到全面解決,并敲定最終的臨床護理計劃[2]。
從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知識運用、問題分析及自主學習等5方面評估兩組實習護士的綜合能力,各方面評分均為20分。
由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綜合能力評估,實習護士綜合能力評估主要用計量資料()完成,由x2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護士溝通能力(14.5±1.4)、團隊合作(14.2±1.1)、知識運用(14.4±0.9)、問題分析(14.9±0.6)及自主學習(14.8±1.0),均低于觀察組,P<0.05。
表1 兩組實習護士的綜合能力對比表()
表1 兩組實習護士的綜合能力對比表()
分組 溝通能力 團隊合作 知識運用 問題分析 自主學習對照組 (14.5±1.4) (14.2±1.1) (14.4±0.9) (14.9±0.6) (14.8±1.0)觀察組 (16.7±1.2) (17.2±1.7) (17.3±0.8) (16.8±0.7) (17.1±0.9)P P<0.05
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PBL)是由提出問題、假設、收集資料、討論及總結(jié)幾個方面組成的,是一種以具體臨床實際為基礎,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臨床典型病例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探索性學習[3]。
研究表明,對照組護士溝通能力(14.5±1.4)、團隊合作(14.2±1.1)、知識運用(14.4±0.9)、問題分析(14.9±0.6)及自主學習(14.8±1.0),均低于觀察組,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帶教中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模式(PBL),相比于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好的提升了實習護士的綜合能力,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