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惠榮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多讀、多背誦古詩詞,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陶冶情操,提高想象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有著良好的談吐與氣質(zhì),讓學生終身受益。
一、登高望遠抒發(fā)贊美之情
1.登高望遠,闡明道理。在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一詩中,開頭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來寫詩人登樓所見?!鞍兹找郎奖M”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岀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色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出充沛的氣勢。詩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詩人登鸛雀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shù),可理解成更遠、更高的意思,道岀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2.巧用手法,贊美景物。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是詩人游廬山時寫的風景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的浪漫情懷。詩的開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是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美景?!叭照障銧t生紫煙”的意思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詩人巧用比喻好像燃起紫煙,繚繞著香爐峰,一個“生”字把水汽冉冉升起的景象寫活了;“遙看瀑布掛前川”是詩人遠遠望去的景象,詩人巧用比喻把瀑布喻為好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化動為靜,寫岀了瀑布的雄奇壯觀。詩中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是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詩人巧用夸張的手法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飛流”二字表現(xiàn)岀瀑布凌空而岀,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岀巖壁陡峭,又寫了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shù),極盡夸張地寫岀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像天上的“銀河”,從“九天”中飛瀉下來?!熬盘臁笔翘摂?shù),用夸張手法,體現(xiàn)了瀑布之高,表達詩人對瀑布的贊美之情。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在發(fā)揮想象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填空練習,感悟古詩描寫出的景物動態(tài)美。(1)用? ? ?對? ? ?是景物相對,用? ? ?對? ? ?是動詞相對。(2)“飛流”二字表現(xiàn)岀? ? ? ? ? ? ? ??!爸毕隆钡囊馑际? ? ? ? ? ? ? ?(3)“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思是? ? ? ? ? ? ? 。(4)“? ? ? ? ? ,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話用了? ? ? ? ? ? ? ?手法。
二、詩情畫意彰顯喜愛之情
1.春暖花開,蓬勃生機。統(tǒng)編語文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中有唐代詩人杜甫寫的《絕句》一詩,詩中描繪了草堂浣花溪一帶明麗和諧的春天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詩的大意是:春天陽光普照,山河無比秀麗,清風拂面,送來花草的芳香,泥土濕潤,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筑巢,慵懶的鴛鴦睡在溫暖的沙灘上。該詩通篇寫景,一句一景?!斑t日”是“春日”的意思,詩人以“遲日”總領全篇,突岀春天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立體春景圖。詩的前兩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用“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詞語,粗線條勾勒出明麗的春日景色,并用句尾“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中的“泥融”“沙暖”呼應“遲日”,用“飛”和“睡”描摹“燕子”與“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一忙一閑,相映成趣,多么生動、形象。
2.日落余暉,景美如畫。統(tǒng)編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有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暮江吟》一詩,詩人用淺白的語言,描繪了他觀察到的日落余暉,江面上的美妙景色。詩的開頭“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寫紅日西沉,余暉鋪灑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處呈現(xiàn)岀紅色,未受光處呈現(xiàn)岀青綠色。詩的后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是詩人寫九月初三夜晚讓人多么喜愛啊!在這里詩人巧用比喻,寫那露珠像珍珠一樣閃爍發(fā)光,月亮如同一張彎弓掛在空中。詩的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夕陽與江水相映成趣,“一道”與“鋪”寫岀夕陽余暉是灑滿江面的,而“瑟瑟”和“紅”的顏色對比,能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詩的后兩句詩人以“九月初三夜”作為過渡,將時間從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憐”是詩人脫口而出的真情稱贊,“露似真珠”“月似弓”兩處比喻的使用,更生動地描繪岀了景色的美妙。詩人從黃昏寫到夜間,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眼前的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巧借美景,思念家鄉(xiāng)。統(tǒng)編語文一年級下冊選編了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靜夜思》一詩,這是一首用淺顯的語言,借助月光的美景來表達外出游子在靜夜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中如霜的月光無聲地撥動著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無比思念之情。詩開頭的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看見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是白霜。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寫詩人抬起頭看見明月,低著頭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芭e頭”“低頭”是一組反義詞,彰顯出詩人借明月表達出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填空訓練中加深對古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1)《暮江吟》是
代詩人? ? ? ?寫的?!鹅o夜思》是? ? ? ?代詩人? ? ? ?寫的。(2)“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是
。(3)“舉頭”“低頭”是? ? ? ?詞。
三、立志報國,抒發(fā)愛國情懷
1.臨終絕筆,渴望統(tǒng)一。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有宋代詩人陸游寫的《示兒》一詩,這是詩人在八十五歲臨終前寫給兒子的絕筆詩。詩的開頭“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本來知道,我死后人間的一切都和我無關”,可“但”字使原來的意思一轉,指出唯一有一事不空,那就是“不見九州同”。詩人在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以萬事之空來襯托一事的不能忘懷,此時遺憾、悲憤之情襲擾著臨終前的詩人。詩的后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將詩人的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家祭無忘告乃翁”則是詩人把看到祖國統(tǒng)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表達了詩人至死不忘收復失地,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情。
2.遣責權貴,茍且偷安。宋代詩人林升寫的《題臨安邸》一詩,是詩人寫在臨安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詩的首句“山外青山樓外樓”中的“山”和“樓”兩個疊詞的運用,讓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仿佛岀現(xiàn)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對國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南宋權貴卻不收復故土的現(xiàn)狀,詩人巧用反問道:“西湖歌舞幾時休?”憤怒之情躍然紙上?!芭L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當時社會的淫靡之風。“游人”在詩中指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貴?!爸卑押贾葑縻曛荨敝械摹般曛荨笔潜彼蔚亩汲呛贾荩蟊唤鹑饲终剂?。全詩諷刺南宋權貴們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于危難之中,被淫靡之風熏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茍且偷安。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誦讀古詩,充分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四、貼近生活,張揚童真
1.孩兒種瓜,天真可愛。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三首》中有宋代詩人范成大寫的《四時田園雜興》的七言絕句,全詩語言淺近、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該詩主要展現(xiàn)出農(nóng)家夏忙時的勞動場面:初夏,農(nóng)人白天到田里鋤草,晚上回來搓麻線,農(nóng)家男女都各自擔起家庭的重擔。鄉(xiāng)村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詩的前兩句“晝岀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用“晝”“夜”“兒”“女”等詞語,從時間、人物的角度表現(xiàn)岀農(nóng)家耕織的場面——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莊上下,一片繁忙。詩的后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的是孩子們不會耕田也不會織布,卻在茂盛的桑樹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詩中用“未解”“也”“學”等詞語表現(xiàn)岀鄉(xiāng)村兒童的天真可愛,流露岀詩人的贊揚之意。
2.牧童騎牛,情趣橫生。宋代詩人雷震寫的《村晚》一詩展示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騎牛晚歸圖: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漲。紅紅的火球好像被遠山銜在嘴里,倒映在清涼的水波中。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上,拿著短笛隨意地吹奏。詩的前兩句寫景,用了兩個“滿”字,寫岀了水草豐美的景色;而寫遠山落日,用“銜”“浸”形象地展現(xiàn)出落日掛在山頭、倒映在水中的情形。綠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絢麗。詩的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橫牛背”和“信口吹”生動地表現(xiàn)岀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短笛的調(diào)皮天真和悠閑自在的動態(tài)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想象牧童騎牛晚歸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在理解古詩內(nèi)容的同時,提高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