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為我國十大名山之一,坐落于浙江溫州的樂清市境內(nèi),部分位于永嘉縣及溫嶺市,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jié)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
雁蕩山的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開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諾詎羅因慕雁蕩山“花村鳥山”美名,率弟子三百來此地弘揚佛教,被奉為雁蕩山開山鼻祖;至宋,雁蕩山的開發(fā)規(guī)模逐漸增大,達到鼎盛。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貫休、沈括、徐霞客、康有為、張大千、沙孟海、潘天壽、郁達夫、郭沫若、鄧拓、舒婷等都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和墨寶。
雁蕩山系綿延數(shù)百千米,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我們常說的雁蕩山風景區(qū)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nèi)的北雁蕩山,主要景點也都集中于北雁蕩山。
北雁蕩山綿延數(shù)百千米,東瀕浩浩樂清灣,北接莽莽括蒼山,方圓450平方千米,分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qū),共有500多處景點,其特有的流紋巖山體造型,非同尋常的自然景觀,不類他山,著稱于世。清代詩人江弢叔曾游歷雁蕩,留下“欲寫龍湫難下筆,不游雁蕩是虛生”的佳句。
雁蕩之奇,可與黃山的峭、泰山的雄、峨眉的秀相媲美,其“日景耐看、夜景消魂”,且“一景多變、移步換形”,故而,在徐霞客眼中,“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徐霞客曾三游雁蕩山,兩次都留下了游記。
雁蕩有“三絕”,人們謂之曰“二靈一龍”:“二靈”指的是靈峰景區(qū)、靈巖景區(qū);“一龍”則是指大龍湫瀑布,它也是全山的風景中心。
此外,雁湖崗、龍湫背之雄偉,云洞棧道之險,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初月谷、鳴玉溪、靈巖及諸多洞穴景觀之幽冥,亦令人沉醉。登上百崗尖,俯瞰百座山峰于腳下,領(lǐng)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高曠;下至海濱、樂清灣,欣賞“海到盡頭天作岸”的平曠景觀……都是美的享受。
自古以來,雁湖就與泰山、天臺華頂山同為觀日出勝地。黎明,登雁湖崗頂觀日臺遙望,旭日從水天一色的東海冉冉升起,海面泛金流赤,絢麗多彩,蔚為奇觀。山下則煙籠霧鎖,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的云霧隨風升騰翻涌,似海浪滾滾。
靈峰位處雁蕩山東大門景區(qū),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碧潭清潤而著稱。
沿著潺潺溪水,傍著林間小道獨行,山腋兩壁、懸崖危峰,令人不寒而栗。遠遠望去,一座形狀怪異的山峰出現(xiàn)在眼前:中央一條長長的細縫將山峰一分為二,兩峰猶如人的兩只豎起的手掌合在一處。這便是靈峰景區(qū)的主峰—合掌峰。合掌峰內(nèi)暗藏觀音洞。該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其內(nèi)建有一座觀音廟,與天然洞穴融為一體,為雁蕩山第一洞天。拾級而上,經(jīng)過400多級臺階,上到“最上層”,兩山接合處,渾然穹隆,便成了觀音廟的佛堂,佛堂離地約6米左右。佛堂內(nèi),觀音端坐于蓮花寶座之上,十八金剛分列兩邊,佛堂的三面墻依然借著山壁,山壁上廣布五百羅漢?;赝麅煞彘_處,兩側(cè)山壁上有恭迎客人的土地神和面容慈祥的觀音像,皆由石壁凸凹天然雕塑,令人叫絕。
在靈峰周圍,犀牛峰、金雞峰、駱駝峰、五老峰、斗雞峰、碧霄峰等奇峰自然組合在一起,惟妙惟肖,與山澗碧水相映成趣。走在景區(qū)中,舉目四望,每一座山峰從不同角度看,皆自有其風貌,可謂一步一景。此外,道家仙洞北斗洞、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深廣幽邃的東石梁洞、碧波蕩漾的石門潭等,都是游客來靈峰景區(qū)的必至之處。
游雁蕩山,靈峰夜景不可不看,那是雁蕩山的精華所在。在朦朧的夜色中,形態(tài)萬千的山巒遠遠近近,宛如一幅黑白相間、疏密有致的山水畫。此時,白日所見的合掌峰變成了一只巨大的雄鷹,斂翅欲停,又似振翅欲飛,氣勢驚人。沒走幾步,那雄鷹卻幻化成一對親密的戀人,在群山之間相依相偎。
靈巖景區(qū)在靈峰景區(qū)西面,被視為雁蕩山“明庭”,也是雁蕩山的中心。景區(qū)內(nèi)峰巒壯麗雄渾,絕壁回環(huán),古洞詭怪。它以靈巖古剎為中心,后有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對峙,壁立千仞。此外,靈巖景區(qū)還有龍鼻洞、小龍湫、玉女峰、臥龍谷等景點,其間,修竹青翠,蒼柏掩映,錯落有致,妙不勝收。
距離景區(qū)大門不遠就是靈巖寺。古寺飛檐翹角,紅墻黑瓦,掩映在高大的銀杏樹林中。寺后屏霞嶂,高數(shù)十丈,壁立云霄,形如錦屏。
靈巖寺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號稱“東南首剎”,是雁蕩山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寺院,接待過眾多歷史名人:康有為來此題有“大雄寶殿”四字,郁達夫投宿靈巖寺而著《雁蕩山的秋月》,國畫大師潘天壽作畫《靈巖澗一角》……
寺前走廊柱子上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山雁蕩水龍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海上名山稱第一;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數(shù)千仞,神工鬼斧,靈巖勝境嘆無雙?!睋?jù)說,這是雁蕩山最長的一副對聯(lián),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榜眼喻長霖所寫,描寫了整個雁蕩山的勝景。
靈巖寺前有兩座高達260米的山峰,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二者相距不過200米,兩相對立,十分險峻,人稱南天門?!把闶幦^”中的雁蕩飛渡就在這里進行表演。
這項表演始于1916年,從農(nóng)民攀上懸崖峭壁采摘草藥演變而來;如今,已成為靈巖景區(qū)不可缺少的旅游項目。
一聲哨音響后,只見一位身著紅衣的男子身系從天柱峰頂垂下的一根繩索,沿著懸崖峭壁飛躍而下。他時而身貼絕壁,雙手模仿采藥動作;時而在陡壁上行走,技勝猿猴;時而兩腳緊扣繩子,忽然頭頂朝下倒栽下來,驚得觀眾出了一身冷汗……這是“懸崖直渡”。接下來是“懸崖橫渡”。哨聲過后,表演者站在天柱峰頂,沿著兩峰之間架設(shè)的鐵索,抖開雙腳,一個“雄鷹展翅”之后,便躍出好幾米遠,整個身子懸在高空中,接著像玩單杠一樣連翻10多個筋斗……
雁蕩山奇,水也奇。游雁蕩,大龍湫不能不去。大龍湫景區(qū)位于雁蕩山中部偏西,景點包括大龍湫瀑布,能仁寺、筋竹澗等幾部分,其中,大龍湫瀑布為“雁蕩三絕”之一。
大龍湫瀑布號稱“天下第一瀑”,單級落差197米,為全國之最。它與貴州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并稱中國四大瀑布。
進入大龍湫瀑布,要先走上一段石徑小路。沿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曲折向前,峰回路轉(zhuǎn)間,耳邊漸漸聽到隱隱的雷聲;驀然間,進入一方小天地,但見一道細長的瀑布自高處飛流而下,氣勢非凡。這便是大龍湫瀑布。
瀑流發(fā)源于百崗尖,流經(jīng)龍湫背,從連云峰凌空瀉下,如一條銀白色的玉帶掛在絕壁上。水流破空而來,直搗潭心,那激起的水花雨霧籠罩在整個水潭上空。漸漸地,水柱消散為絲絲飄渺的水霧,洋洋灑灑,落了游人滿頭滿身。
由于瀑布來水會隨著季節(jié)氣候變化而有多有少,大龍湫瀑布也因此隨之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景觀:盛夏季節(jié),雷雨初過,瀑布像一條發(fā)怒的銀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氣勢雄壯;晴朗的冬日,瀑流從半空中飄灑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中呈現(xiàn)出絢爛的五色長虹奇觀;陽春三月,雨水稀少,瀑布如珠簾下垂,不到幾丈,就化為煙云……
瀑布落處砸出一個很大的池沼,它便是龍湫潭。如果希望近距離欣賞瀑布,會有船夫劃著竹筏,載游客慢慢靠近水中央。湫邊有一忘歸亭,柱石上鐫有一副對聯(lián):“六龍卷海上霄漢,萬馬嘶風下雪城。”一語道盡大龍湫的磅礴氣勢。
有了這又高又飄的瀑布,有了幽深的湫水,這山就有了靈性,變得鮮活起來。
除了大龍湫瀑布,位居靈峰、靈巖景區(qū)之間的三折瀑布也是一處重要的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下折瀑、中折瀑、上折瀑以及初月谷、水簾洞、鐵城嶂諸景,不僅境界幽深,內(nèi)藏奇秀,而且是登高遠眺的佳處。此外,其他景觀也頗值一觀。
雁湖景區(qū)位于雁蕩山西部,以湖、瀑、谷等取勝,也是雁蕩山名的出處,徐霞客稱之為“鴻雁之家”。到此可登崗覽云海,觀日出,賞煙雨飄散的梅雨瀑、似綢帶下垂的羅帶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狀物象形的含珠瀑,游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險幽邃的梯云谷。另外,雁蕩山最具道教文化氣息的羊角洞、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的顯勝門、相傳仙人王子晉騎鶴飛臨的仙橋,也會使游客留連忘返。
顯勝門景區(qū)位于雁蕩山北部,它被人們所熟知,還要歸功于電視劇《神雕俠侶》。劇中,楊過縱身跳下斷腸崖、尋找小龍女下落的那一幕就是在顯勝門取的景。進入景區(qū)沒幾步,就可以看到雄偉壯觀的顯勝門:兩座高百余米的巨大山崖呈對峙之勢呈現(xiàn)在眼前,之間僅相隔數(shù)米,如一道黝黑的巨大山門擋在面前。小心翼翼越過“門”來,才發(fā)現(xiàn)“門”后別有洞天,瀑布、溪水、遍布的青苔、縈繞在山頭的白霧,還有不斷傳來的鳥鳴聲……感覺如同進入了一個仙境。透過顯勝門間縫隙,可以看到外面“狹長的世界”。離開之時,本來陰沉沉的天空突然放了晴,燦爛的陽光從“門”上一角照了下來,給原本寂靜神秘的山谷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霓裳。
雁蕩山不僅風景絕美,而且在地質(zhì)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這還要從雁蕩山的形成說起。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認為,雁蕩山“銳峰疊嶂,左右環(huán)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雁蕩山》一文中提出了水流侵蝕作用的論斷,這比歐洲學術(shù)界關(guān)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了600多年。
現(xiàn)代地質(zhì)學研究表明,雁蕩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zhì)古火山—破火山。具體來看,亞洲大陸板塊受太平洋板塊的俯沖、碰撞,形成了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巖)帶,雁蕩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雁蕩山經(jīng)歷了四期火山噴發(fā)和一期巖漿侵入,形成四個火山巖石地層單元和一個巖漿侵入單元。巖石的組合與結(jié)構(gòu)構(gòu)造進一步證明,雁蕩山火山巖是在陸地環(huán)境下噴發(fā)和堆積的,這些巖石的化學成分均屬酸性流紋巖類。四個巖石地層單元依次呈層圈狀環(huán)形疊置,層次清楚,完整地顯示了雁蕩山破火山的形成演化歷史。伴隨雁蕩山破火山發(fā)育的環(huán)狀和射狀斷裂及其充填的巖脈,雖經(jīng)風化剝蝕,但格架十分清楚。
雁蕩山各景區(qū)的銳峰、疊嶂、怪洞、門闕、飛瀑等奇景,主要發(fā)育在距今1.2億年前形成的第二期巨厚流紋巖中。這里的流紋巖幾乎涵蓋了地質(zhì)書籍中描述到的各種流紋巖,故雁蕩山有“流紋巖天然博物館”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