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軍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己亥迎新與老伴共勉
人言難過老年關,病痛煎熬自泰然。
命運興隆兒女孝,此生有你不孤單。
風雨相依鉆石婚,爭辰趕午惜黃昏。
尚留一點匹夫責,不肯完全讓與人。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2期。作者宋自重先生年近九旬,與老伴相依相伴60余載,樂也融融,苦也融融。兩首七絕,純系采用日常生活用語,經老人細心經營,深情攪拌,讀來不覺平淡,只覺字里行間,透射出一縷縷相憐相惜、相親相愛的溫馨之氣。前首結句“此生有你不孤單”,平中見奇,真誠樸實,催人欲淚。后首盡合絕句的起承轉合,“尚留一點匹夫責”,一轉;“不肯完全讓與人”,一合。坦坦蕩蕩,動人心扉?!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一位畢生心系國家、服務人民的“老公仆”形象,巍巍然立于眼前。想來作者老伴讀至此句,亦會心領神會?!吧辛簟薄安豢稀?,對應而出,頗有分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兩首短詩,攜帶著春風和暖意,平和自然,寫來得心應手,真乃以樸實真誠情感而見長之佳作也。
2.詩眼的現代意識
留別王瓊女士
仰君才調赴荊門,萬里重溫話語溫。
心底高山流水響,詩中春樹暮云存。
手機聲起隨人意,高鐵風來動客魂。
女子休言無管鮑,離離數碼總留痕。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6期,作者韓倚云,“70后”詩人,是工學博士后,研究航天宇航技術、智能機器人的專家。其詩學理論,也別有高見。她認為:“科學側重求真,詩詞側重求美。”“獨創(chuàng)性是詩詞與科學的共同生命。”她提倡用科學思維創(chuàng)作詩詞。她的這首《留別王瓊女士》詩,在我看來,就是她的這種詩學觀點的自我實踐。作者和王瓊,是詩壇相知已久的一北一南兩詩人。這首贈詩,妙處不在于典故(如“高山流水”“管鮑”)恰到好處地應用,也不在于古人名句(如“春樹暮云”)的活化應用,而是在于作者于這詩中,巧妙嵌入現代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新詞俗語。56個字,作者毫不吝嗇請進了高科技產品“手機”“高鐵”“數碼”6字,頓覺此詩古典風格和現代意識交相輝映,時代之風,躍然紙上,別有風韻。“手機聲起隨人意,高鐵風來動客魂”,成為本詩“詩眼”,可謂扣人心弦。
3.句中余味,篇中余意
中歲閑題
不覺半百只差三,欲話風流已忘言。
一種熱情猶未冷,幾多故事卻收官。
唯耽桃李園中茂,哪管光陰袖底殘。
我似溪頭小石子,悠悠歲月任磨圓。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5期。這是一位中年女教師的詩,名曰“閑題”,實乃抒懷發(fā)憤之作。作者唐敏,自言不惑之年,“風流”已去,“熱情”猶存,一心關注培育“桃李”,哪管“光陰”逐漸逝去。頷頸二聯,可謂苦心經營之作。詞性對應,數詞對數詞,副詞對副詞,“一種”對“幾多”,“猶”對“卻”,“唯耽”對“哪管”,“園中”對“袖底”,十分穩(wěn)貼。朗誦起來,婉轉悠揚,生動描繪出了人民教師在平凡崗位上辛勤工作、努力耕耘的不凡形象。觀全詩,“我”在其中隱隱可見,造出了令人肅然起敬的“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提出此論)。尾聯以輕松筆調,把作為教師的“我”甘作一顆為人民服務“小石子”的情懷推向高潮。結句“我似溪頭小石子,悠悠歲月任磨圓”,不是毫言壯語,勝卻毫言壯語。樸實無華的“小石子”,與鮮艷奪目的“紅蠟燭”一樣,無私奉獻,可敬可贊?!熬渲杏杏辔叮杏杏嘁?,詩之善者也”,姜夔斯言,唐敏此詩亦堪當之也。
4.留點“有趣空間”
自 譴
秋老窗前隔水山,飄零與我不相關?
凄清總在詩書內,寂寞頻經紙筆間。
悟道無心憑造化,迷途有憾任癡頑。
穿針久坐微燈下,難補多多兩鬢斑。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4期。作者張英。細品《自譴》,一位些許清高、淡淡憂愁、特立獨行且又喜歡品味人生種種的可親可愛詩詞奶奶形象,躍然詩中。這首詩,言景言情,純發(fā)乎內心,時而可見一點躲閃,一點猶豫,放放收收,欲言又止,給讀者留下了遐想和創(chuàng)作的有趣空間。尾聯“穿針久坐微燈下,難補多多兩鬢斑”,形體動作,人生情感,小小遺憾,些些自譴,似乎雜糅其中,說不盡,道不明,更吊起了讀者“你不說明我欲追問”的欣賞胃口,實可謂詩化人生的絕妙佳句也。
5.自然幽默,卒章顯“智”
看魔術表演
十指玲瓏若有神,連珠妙語齒音親。
囊中火變精靈鳥,籠里獅成美女身。
興味盎然魔杖點,歡欣鼓舞掌聲頻。
戲臺講究虛生實,社會何容假亂真。
這首沈定安的《看魔術表演》,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1期。詩寫得輕松自然,活靈活現,句式結構參差變化,成語被恰當引進使用(成語可否入詩,是否要拆分、倒置使用,見仁見智)。頷頸二聯乃出彩處,頗具畫面感、情景感和動態(tài)感,引人入勝,真乃宋人張舜民“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之謂也。作者調遣詞語,擒縱自如,表現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駕馭能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前三聯的精采鋪墊,為隨后尾聯哲理式精采登場,奠定基礎?!皯蚺_講究虛生實,社會何容假亂真”,這一帶有人生哲理式拷問的結論,像重鼓敲擊人的心靈,幽默而誠懇,自然而精準,可謂清音天降,余味無窮。真應了古人那句“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
6.詩人不幸江山幸,互相成全意味深
黃州訪東坡赤壁謁東坡塑像
身歷八遷霜未侵,一蓑煙雨醉成吟。
有情無處不宜往,是玉隨時可發(fā)音。
賦為巖丹堪激浪,州因德厚恥埋金。
詩人不幸江山幸,長以東坡名到今。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6期。作者李葆國。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一句有名的話,“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庇眠@句話的精神來解讀李葆國這首禮贊蘇東坡的詩,似乎較恰當。首聯寫蘇軾一生歷經八次遷徙和流放,未曾為命運而屈服,卻“不幸”而又“有幸”地于中途“一蓑煙雨”流放到了黃州。在這里,他寫下人生中巔峰之作“兩賦一詞”,奠定了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直至被世界公認為21世紀前的人類文化“千年英雄”。頷聯用四個字,概括蘇軾的高尚品質,一曰“有情”,二曰“是玉”。所謂“有情”,即有“平民情”“百姓心”,接地氣,到哪里都能與人民群眾融合一起。所謂“是玉”,即有玉石般堅貞純潔的意志,九磨不滅,幾起幾落,從不屈服,從東到西,由北而南,硬是用意志支撐自己,做了了不起的黃州人、嶺南人和海島人。頸聯“賦為巖丹堪激浪,州因德厚恥埋金”,尾聯“詩人不幸江山幸,長以東坡名到今”,不須多言,即知是對秋雨先生那句話的詩性注釋,可謂水到渠成,耐人尋味。黃州發(fā)生的許多動人故事,徐君猷護東坡,黃州百姓送東坡,東坡寫詩別黃州,皆是催人淚下的動人之情??!
7.物以情興,情因物觀
詠筷子
皆夸哥倆一般長,形影相從秉性良。
苦辣酸甜同賞鑒,辱榮禍福共擔當。
成雙入對和為貴,蹈火探湯順即祥。
合力凝心承己任,鞠躬盡瘁品流芳。
此詩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1期。作者是葉傳德??曜?,是人們日常生活常見之物。此詩,則以筷子為吟詠對象,起承轉合,有序展開,讀來頗覺親切而有韻味。首聯抓住筷子的顯著特征,用擬人手法,狀其“哥倆一般長”“形影相從”,具有親切感,讓人會心一笑。頷聯緊接述之,從筷子外形進而寫出筷子的特殊經歷和品性內涵,“苦辣酸甜”同賞,“辱榮禍福”同擔。頸聯則進一步升華,亮出筷子人格化所展示的境界“和為貴”。筷如人,人若筷,為了共同目標,團結一致,發(fā)揮“1十1﹥2”的作用。尾聯合意,把筷子所體現出來的人間社會美德,彰顯極致?!傲δ某屑喝?,鞠躬盡瘁品流芳”唱出了時代的強音??傊@首詠物詩,以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之特征,賦予人之靈魂,物中有情,情中有物,“物以情興,情因物觀”,物情相通,物我相融,托物言志,透射出作者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態(tài)度,不失為一首成功的詠物之作。
8.幽默調料,靈氣充盈
花甲歡歌
自幼童頑少練歌,星移斗轉又蹉跎。
手翻五線天書看,指扣三弦木板搓。
老叟跟風腔有勢,粗音跑調曲無波。
人生暮歲舒心度,花甲逢春唱過河。
周記穩(wěn)的這首《花甲歡歌》,載于《東坡赤壁詩詞》2019年第1期。其顯著特點是有趣,充滿了人生之趣。六旬初度,按現在流行的所謂老人新標準,還只能算是老人群中“滿地爬”的“娃娃”。作者選定一個切入點:唱歌。用一“歡”字串起全詩。首聯寫“童頑”練歌,又在歌聲中迎來“花甲”之年。說是“蹉跎”亦未必,乃正話反說。頷頸二聯幽默傳神,且對仗自然,“五線”對“三弦”,“天書”對“木板”,“跟風”對“跑調”,“腔有勢”對“曲無波”,簡直信手拈來。尾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盎追甏撼^河”,顯然是指那曾經轟動歌壇的“妹妹你坐船頭”,有一種“老來狂”的味道,將歡樂推向了高潮。
9.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程然是黃岡中學的語文教師,也是校園詩集《青云吟草》的重要作者和編者。他酷愛詩詞,創(chuàng)作時特別注重煉字煉句,如他的《別故鄉(xiāng)》:“流連故土戀晨炊,楊柳依依白犬追。最是青山黏遠客,千回百轉緊相隨?!痹娭幸粋€“黏”字,十分傳神,活生生展現了青山對遠客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是詩人對故鄉(xiāng)的念念不忘之情!正如宋代陳善的“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無須多”。尚如他的《油菜花》:“一吻春風萬頃黃,披霞飲露映斜陽。田翁稼穡穿花海,衣袖銀鋤盡帶香。”起句一個“吻”字,親切、生動、傳情,春天的勃勃生機,盡展詩中。他有《蝸居小弟家50天感吟》一詩,其頷聯“粥飯同鍋無碎語,炎涼共室有酣眠”,用白描手法,將疫情中的兄弟手足情,表現得十分感人,讀來回味不盡。
“圖謀經久苦無招,偶爾拈毫意趣高。痛快沖旋渾恣肆,輕鈐漫品自逍遙?!边@是賀少安先生的《刻印》詩。賀先生是東坡印社社長,一生癡于篆刻,其作品流傳海內外。這首絕句寫他治印的甜酸苦樂,活靈活現,趣味無窮。尤其承合二句,余味綿延?!叭舨灰髟姴”闵?,何妨就作健身吟。詩情竟似春江水,水漲船高萬里行?!?這是漆子朝先生的《學詩趣吟》詩。漆先生年近九旬,曾自稱癡迷詩詞,竟幾跨生命“奈何橋”。此詩正是佐證。竊以為,此詩尤妙的還有虛詞的妙用:“若不”“何妨”“竟似”,將全詩自然串聯,一位愛詩長者的動人形象,生動傳神地展示出來。賀漆二位,一位癡印,一位癡詩。二位先生,皆令人欽敬。
(作者系湖北省黃岡中學歷史特級教師、本刊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