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只是要為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借助教學平臺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技能,以便為其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思路,通過科學引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一、 引言
結合初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需求,注重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使之能夠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并將所學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推動其全面發(fā)展。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參與教研活動,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管理水平,然后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以便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 靈活提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一)在教學情境中設問
興趣是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主要動力,能夠輔助訓練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此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來打造趣味課堂,并在情境中融入具體的問題進行提問,以便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不斷挖掘問題的考查要點,并經過有效的探究獲取知識信息,進而不斷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就如,數學老師在設計《正數和負數》的教學方案時,可以聯(lián)系“負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天氣預報的情境,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分析“零下溫度”與“負數”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要概念,繼而促進數學教學成效的提高。
(二)立足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提問
根據新課程改革工作的要求,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并及時為他們劃分層次,通過分層指導輔助學生學習,以便從整體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诖?,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們設計一些分層的問題,確保每個人都有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可以在問題引導下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如,數學老師可以根據《銳角三角函數》的內容在課堂上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要求數學學習程度一般的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點去探究“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長度與斜邊的比值”這一問題,然后提出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當銳角A的度數一定時,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變化,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都是一個固定值”,并給出銳角度數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進行分析、比對,由此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在提問與回答中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三)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
學貴有疑,疑則有進,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要為學生提供質疑和提問的平臺,使他們在分享自己學習中遇到的疑問的同時,能夠主動調動個人已有的知識,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去分析相應的問題,進而推動其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有利于促使他們取得更多進步。如,數學教師在講解重難點知識時,就可以隨時停下來,鼓勵學生們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將這些問題總結出來,讓全班同學共同努力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激活他們的思維,有助于使學生在分析他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更多靈感,并在多種思路的幫助下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同時不斷強化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 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相比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探究無疑更能發(fā)展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初中數學老師在組織教學工作時,要善于開發(fā)教材中的實踐資源,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探究和動手操作的機會,以便使其將抽象理論與感性認知結合起來,進而不斷增強他們的數學思維水平。如,在講授《等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不等關系”的探究活動,引導他們通過動手制作各種不同的三角形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折疊,結合學過的知識來分析角的關系,并判斷不同角度的大小,進而得出最終的結論,有利于使其在探究和實踐中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并在此期間不斷強化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 鼓勵小組合作,增強學生思維靈活性
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鼓勵學生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便讓他們能夠通過團隊協(xié)作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在互相幫助和借鑒中積累豐富的學習方法,同時有利于使學生在討論和分享中形成靈活的思維。如,數學老師可以結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來設計合作學習方案,指引學生在課堂上回顧剛剛學過的知識,然后根據教師提示以及課本內容在小組中進行分析、研究,積極提出各自的觀點,并通過討論得出最為完善的結論,接著于班級中分享和交流,在更加廣闊的空間內進行探究,通過互相質疑、積極思考獲得更多知識信息,以便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思路,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五、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不僅可以簡化他們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高效地解決問題,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他們根據不同問題提出靈活多樣的解決方案。鑒于此,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滲透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利用轉化法輔助他們掌握解方程組的步驟和方法,或是在教授《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內容時,適時滲透數形結合法,指導學生通過繪圖、分析數據來尋找數量關系,從而不斷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
六、 結論
總而言之,對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制定詳細的計劃,并將培養(yǎng)策略滲透于日常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當然,能夠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也不僅限于本文中提出的幾點,還需教師們積極創(chuàng)新,在總結經驗、時間分析的過程中尋找更多有效的策略,從而為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增添助益。
參考文獻:
[1]丁明亮.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新課程,2018(8).
[2]蔡冰冰.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8(5).
[3]劉偉國.論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2019.
作者簡介:
潘啟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貴港市港南區(qū)橋圩鎮(zhèn)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