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菽陽
關(guān)于帝王出行時的回避制度,地方官員既要約束百姓,不得驚擾圣駕,又要組織他們于道旁跪拜。這種交通管制叫出警入蹕,肅清道路,行人禁行。晉朝人崔豹的《古今注·輿服》記載:“周禮蹕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蹕?!笨梢姵鼍脎嬍加谇兀?,即封路警戒,則始于周朝。百姓沖撞儀仗叫犯蹕,要遭治罪。北宋時期,都城汴梁商鋪、攤販遍布,朝廷便縮減了儀仗規(guī)模,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及儀仗隊伍,都混在人群中,“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p>
官員出行,也有相應(yīng)的回避制度?!吨芏Y》記載,周朝高官上街,吏役在隊伍前面“掌執(zhí)鞭以趨辟”。漢代以后是喝道。清代鳴鑼,次數(shù)與官職高低有關(guān),州縣官打七棒鑼,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道府官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提督巡撫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都統(tǒng)以上官員打十三棒鑼,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
經(jīng)濟富有、略有地位的庶民出行,只能讓一兩個仆役隨行,不能喝道或令一人騎馬在前充當引馬。
(選自《暢談》201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