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朋哥哥
第一類“總裁”指的是中央修訂史書的主管官員。史書的編撰在歷朝歷代都是皇帝最為重視的,官修史書有專門的官員負責,這類官員一般就被稱為“總裁官”。例如在清代,修訂史書的機構主要有國史館和實錄館。這兩個機構負責修訂、記錄、編撰的官員都被稱為“總裁官”。
國史館最初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設立的臨時機構,主要任務就是修訂清代前三代皇帝在位時的歷史。到了乾隆初年,因為修訂史書的需要,國史館從原來的武英殿附近搬到了東華門內(nèi)。乾隆三十年,(1765),國史館終于成為一個常設機構。
實錄館則主要是新繼位的皇帝為了記錄已去世的老皇帝的日常重要片段而臨時設立的,它的“總裁官”地位可是相當高呢,因為能力卓越的“總裁官”有很大機會被載入史冊,這種被載入史冊的榮耀是十分難得的。
第二類“總裁”指的是中央負責編撰書籍的主管官員。比如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開始編撰的《四庫全書》,這套書的編撰工作的總負責人就被稱為“總裁”。在專門設立的四庫全書館中,《四庫全書》的編撰工作共進行了16年,據(jù)學者統(tǒng)計,其間共有16位正總裁和15位副總裁先后負責編撰工作。
你知道嗎?清代名臣張廷玉就曾當過《明史》《大清會典》等書編撰工作的總裁官呢!
第三類“總裁”是會試的主考官。會試是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在京師舉行,每三年舉辦一次,只有各省的舉人和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才有資格參加。起初會試只由一位正總裁和一位副總裁負責,后來增加為由一位正總裁與三位副總裁負責。
如果你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上面介紹的三類“總裁”都是文官,都跟文化關系密切。如果下次再有人問到“總裁”是什么意思,你能給出點兒不一樣的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