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
【摘 要】 文章考證遼朝史官耶律良。從耶律良、耶律白曾經(jīng)擔任的官職、去世后的封號、編制《清寧集》、“習撚”含義、卒年等方面進行考證,認為耶律良、耶律白實為一人。
【關(guān)鍵詞】 《遼史》;耶律良;耶律白;史官;考證
元朝脫脫編修《遼史》時大部分史料都已散佚且成書倉促,難免有錯訛和疏漏之處,譬如同一人在書中出現(xiàn)多個名字,給遼史研究帶來困難。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陳述《全遼文》和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均認為耶律良即耶律白,但并未進行相關(guān)考釋。耶律良在遼朝道宗時期任記注官、監(jiān)修國史等史職,《遼史》有傳,然而《遼史》本傳載其事跡較為簡略。另,耶律白《遼史》中亦有相關(guān)記載,但無傳,其事跡僅散見于道宗本紀諸篇中。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曰“清寧六年五月,監(jiān)修國史耶律白請編次御制詩賦,仍命白為序。咸雍六年六月,以惕隱耶律白為中京留守。八月,耶律白薨,追封遼西郡王。案:此三事俱見耶律良傳,紀與傳當有一誤,或一人而二名也?!标愂觥度|文》和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均認為耶律良即耶律白,但陳、朱兩位學者并未進行相關(guān)考釋。筆者不揣簡陋,擬作考證如下:
一、耶律良即耶律白略考
據(jù)《遼史》及相關(guān)歷史文獻記載,耶律良、耶律白在道宗時期同朝為官,清代學者萬斯同在《遼大臣年表》中曾對其任職做過考述。從現(xiàn)存文獻資料及《遼大臣年表》的記載來看,其任職互有重合,為了便于討論,茲就《遼史》及萬斯同《遼大臣年表》所載耶律良、耶律白任職情況,列表如下:
從表中可以看出,道宗咸雍年間,耶律良、耶律白都曾任職同知南院樞密使事、惕隱、中京留守等職,所擔任的官職基本相同,而且這些職務或在同一年或交替擔任:耶律良在咸雍元年、咸雍三年至六年擔任同知南院樞密使事一職,耶律白在咸雍元年、二年擔任過此職;惕隱一職:據(jù)《遼史》、《遼大臣年表》等史料,耶律良在咸雍六年至八年擔任惕隱一職,耶律白在咸雍二年至六年一直擔任此職。此外,二人都曾在咸雍間擔任過“中京留守”一職,耶律良擔任此職史料中只提到在咸雍初而沒有具體的時間,史料記載耶律白在咸雍六年擔任此職。
另外,據(jù)《遼史》載,耶律良、耶律白死后的封號均為“遼西郡王”?!哆|史·耶律良傳》載:“未幾卒,帝嗟悼,遣重臣賻祭,給葬具,追封遼西郡王,謚曰忠成?!薄哆|史·道宗紀二》載:“(咸雍六年)八月,耶律白薨,追封遼西郡王?!?/p>
從其擔任的官職看,耶律良、耶律白都曾擔任過史官:重熙年間耶律良曾擔任“修起居注”,《遼史》載:“重熙中,補寢殿小底,尋為燕趙國王近侍。以家貧,詔乘廄馬。遷修起居注?!币砂自诘雷谇鍖幠觊g擔任“監(jiān)修國史”。
同時,耶律良、耶律白曾參與編著同一本詩集《清寧集》。據(jù)《遼史·耶律良傳》載:“清寧中,……(耶律良)奏請編御制詩文,目曰清寧集。”又據(jù)《遼史拾遺》載:“集類 道宗御制《清寧集》,耶律良編?!?。同時,據(jù)《遼史》載耶律白是以監(jiān)修國史的身份“請編次御制詩賦”。據(jù)史載道宗清寧年間僅有一部御制詩集《清寧集》,因此,耶律良、耶律白編制的應當是同一部詩集——《清寧集》。
《遼史·耶律良傳》:曰“耶律良,字習撚”據(jù)劉鳳翥先生推測,“習撚”為“白”之義。此處或許能夠說明耶律良、耶律白被誤為二人的重要原因。
綜上考證:耶律良、耶律白同一時期擔任相同的官職,編制同一部詩集—《清寧集》,而且死后封號一樣。由此可以推斷:耶律、耶律白應為同一個人,只是在修史過程中,因資料的凌亂和散佚,或據(jù)契丹文翻譯誤差,將耶律良、耶律白當誤為二人。
二、耶律良卒年考
關(guān)于耶律良的卒年,《遼史》中有著不同記載。《遼史·耶律良傳》載“咸雍初,同知南院樞密使事,為惕隱,出知中京留守事。未幾卒,帝嗟悼,遣重臣賻祭,給葬具,追封遼西郡王,謚曰忠成?!睋?jù)此,耶律良系卒于“知中京留守事”后不久,但未明確記載耶律良卒于咸雍何年。然而據(jù)《遼史·道宗紀二》載:咸雍六年(1070)“八月丙子,耶律白薨,追封遼西郡王?!睋?jù)此可知耶律良應卒于咸雍六年(1070)八月。
在咸雍六年以后,耶律良(耶律白)在現(xiàn)存史料中未再出現(xiàn),至于萬斯同先生指出的咸雍七年至八年間耶律良仍為惕隱,未找出相應的證據(jù),難于將耶律良的卒年推到咸雍八年。而咸雍六年至咸雍九年,現(xiàn)有史料中沒有記載其他人擔任中京留守這一職務,應當是史料的散佚所致。
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元豐八年1085)“(十一月)己酉,遼國賀登寶位使林牙崇議軍節(jié)度使耶律白,副使朝議大夫守崇祿少卿充史館修撰牛溫舒以下,見于紫宸殿,次見太皇太后于崇政殿。”張亮采的《補遼史交聘表》、傅樂煥的《宋遼聘使表》等中都有相關(guān)的記錄,應當都出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的這一記載。此時,距耶律良去世已十多年,怎么會以崇義軍節(jié)度使的身份使宋?估計《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誤將耶律白斯不誤為耶律白所致,此問題留待后考。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耶律良、耶律白實為一人,因資料的散佚、凌亂或在翻譯過程中,誤將耶律良和耶律白按兩個人來記述。故據(jù)《遼史》及有關(guān)耶律白的記載的相關(guān)文獻可補《遼史· 耶律良傳》的缺失。傅樂煥先生在《遼史複文舉例》中列舉了很多類似的情況,如劉慎行(劉晟)、蕭惠(管寧)、耶律張家奴(耶律章奴)等。需要研究遼代史學的學者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糾正和補充《遼史》中的錯誤和不足。
【參考文獻】
[1]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陳述·全遼文·全遼文作者索引及事跡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 朱子方·遼朝史官考[M].史學史研究,1990.4.
[4] 元脫脫·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5] 清厲鶚·遼史拾遺[M].北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91.
[6] 劉鳳翥·從契丹小字解讀探達斡爾為東胡之裔[J].北方文物,1982.01.
[7]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9.
【作者簡介】
黃 震(1977.8—)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任職于山東省齊河縣體校,研究方向:史學理論及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