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燒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論什么茶,總得是好一點的。太次的茶葉,便只好留著煮茶葉蛋?!侗本┤恕防锏慕┱J為喝茶只是“止渴、生津、利小便”,我以為還有一種功能,是提神。《陶庵夢憶》記閔老子茶,說得神乎其神。我則有點像董日鑄,以為“濃、熱、滿三字盡得茶理”。我不喜歡喝太燙的茶,沏茶也不愛滿杯。我的家鄉(xiāng)為客人斟茶斟酒論“酒要滿,茶要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不敬,甚至是罵人。于是就只剩下一個字:濃。我喝茶是喝得很釅的。曾在機關開會,有女同志嘗了我的一口茶,說是“跟藥一樣”。
我讀小學五年級那年暑期,我的祖父不知怎么忽然高了興,要教我讀書。“穿堂”的右側(cè)有兩間空屋。里間是佛堂,掛了一幅丁云鵬畫的佛像,佛的袈裟是朱紅的。臨窗設一方桌,便是我的書桌。祖父每天早晨來講《論語》一章,剩下的時間由我自己寫大小字各一張。大字寫《圭峰碑》,小字寫《閑邪公家傳》,都是祖父從他的藏帖里拿來給我的。隔日作文一篇,還不是正式的八股,是一種叫作“義”的文體,只是解釋《論語》的內(nèi)容。題目是祖父出的。我共做了多少篇“義”,已經(jīng)不記得了,只記得有一題是“孟子反不伐義”。
祖父生活儉省,喝茶卻頗考究。他是喝龍井的,泡在一個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興砂壺里,用一個細瓷小杯倒出來喝。他喝茶喝得很釅,喝一口,還得回味一下。
他看看我的字、我的“義”;有時會另拿一個杯子,讓我喝一杯他的茶,真香。從此我知道龍井好喝,我的喝茶濃釅,跟小時候的熏陶也有點關系。
后來我到了外面,有時喝到龍井茶,會想起我的祖父,想起“孟子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在昆明住了7年,幾乎天天泡茶館?!芭莶桊^”是西南聯(lián)大學生特有的說法。本地人叫作“坐茶館”,“坐”,本有消磨時間的意思,“泡”則更勝一籌。這是從北京帶過去的一個字,“泡”者,長時間地沉溺于其中也,與“窮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語源。聯(lián)大學生在茶館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書、寫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館里讀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稱泡茶館的冠軍。此人姓陸,是一怪人。他曾經(jīng)徒步旅行了半個中國,讀書甚多,而無所著述,不愛說話。他簡直是“長”在茶館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獨自坐著看書。他連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館里,一起來就到茶館里洗臉刷牙。聽說他后來流落到四川,窮困潦倒而死,悲夫!
菜可入饌,制為食品。杭州有龍井蝦仁,想不惡。裘盛戎曾用龍井茶包餃子,可謂別出心裁。日本有茶粥。四川的樟茶鴨子乃以柏樹枝、樟樹葉及茶葉為熏料,吃起來有茶香而無茶味。曾吃過一塊龍井茶心的巧克力,這簡直是惡作?。∮蒙虾H说脑捳f:巧克力與龍井茶實在完全“弗搭界”。
(節(jié)選自《尋常茶話》)
技法提煉
1.選材平常,下筆卻有趣
選材雖平常,文字卻平中顯奇,淡中有味。例如原文中“后來問陸文夫,文夫說碧螺春就是講究用大碗喝的。茶極細,器極粗。亦怪!”“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這一天才舒服?!备鞯仫L情迥異,親切可感。
2.用白描樸實傳神
本文中,作者有時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使用這種手法刻畫人物時,要求作者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及人物的個性、經(jīng)歷、言行的突出之處,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xiàn)人物的特征。
3.用短句,簡單易懂,如敘家常
如“喝茶卻頗考究。他是喝龍井的,泡在一個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興砂壺里,用一個細瓷小杯倒出來喝。他喝茶喝得很釅,喝一口,還得回味一下?!币粋€考究的喝茶人的品茶程序不會如此簡單,泡、倒、喝、品,四個動詞化繁為簡,讓人不覺得累贅。
4.用民間鮮活的口語
如“曾吃過一塊龍井茶心的巧克力,這簡直是惡作??!用上海人的話說:巧克力與龍井茶實在完全‘弗搭界?!奔缺磉_對這兩種食物口味完全不搭配的小小憤慨,又輕巧有趣地煞尾,尋常茶話就此戛然而止,體現(xiàn)了作者平淡質(zhì)樸、不事雕琢的敘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