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達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茂名供電局,廣東 茂名 525000)
現(xiàn)階段,無人機在實際應用中還處于探索階段,各個國家電力層也會對無人機進行小范圍應用,為巡線操作提供便利條件,但并沒有制定出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和應用模式。在我國,載人直升機巡檢工作開始于20 世紀80 年代,由于該種巡檢方式需要投入很多費用,而且靈活性和機動性很差,沒有得到廣泛流行。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無人飛行器的研究起步較晚,理論部分并不完善,而且還沒有完全開放。相比之下,無人飛行器在我國國內的應用頻率較高,如影視制作、廣告航拍、消防監(jiān)測以及科研活動等[1]。
國外很多電力公司很早便開始進行硬件開發(fā)研究,實現(xiàn)對激光雷達和巡線技術的有效應用。例如,根據自身輸電線路運維特點,執(zhí)行有效的無人機巡線體系建設操作,全面提升線路運維效率。
現(xiàn)階段,國內外電力公司均意識到無人機飛行的重要性,但依然以手動操作形式為主,沒有達到自主飛行狀態(tài)。在拍攝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開展手動操作無人機計劃的制定,確保無人機能夠飛行到最高目標高程上,調整好飛行和拍攝角度,這也使得主體操作難度大幅增加。此外,該項操作對于工作人員操作熟練度同樣具備較高要求,安全系數很難保持在規(guī)定狀態(tài)下。在實際飛行中,人們很難對學習功能進行應用,即使是相同任務的執(zhí)行,也需要借助于手動操作。
從如上內容中也能夠看出,除了智能化水平不足外,對無人機的影像資料分析、歸類等同樣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從而導致無人機推廣應用受到很大影響。對于無人機和電池的管理,工作人員也不能針對無人機實際情況進行統(tǒng)計操作,無法做到該層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對于高速成像模塊的應用,主要是在無人機飛行過程中,開展輸電線路圖像信息的采集操作,獲取到更多的可見光圖像。通過上述操作,架空輸電線路的實際情況也能真實的呈現(xiàn)出來,確認其中是否存在絕緣子雷擊、斷股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無人機巡檢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對可見光傳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方面,如自動對焦功能展示等,進而將4 倍光學變焦功能表達出來,讓實際像素標準保持在1000 萬以上。
從實際輸電線路檢查過程中能夠看出,容易出現(xiàn)接頭盒、線夾等發(fā)熱情況。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出現(xiàn),工作人員會將紅外成像傳感器模塊設置于無人機。在實際架空線路巡檢操作執(zhí)行時,紅外成像傳感器模塊會發(fā)揮出很大作用。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要遵循以往的設計要求,如自動對焦功能展示、相機像素超過30 萬等。當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熱圖數據之后,還要在第一時間內將其導出,并將最高點數值和位置顯示出來。對于輸電線路和電氣設備之中存在的電暈放電情況,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紫外成像傳感器對其進行監(jiān)測。為了方便相關工作的執(zhí)行,工作人員可以將紫外成像傳感器搭載在小型多旋翼無人機上,并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進行有效設計,這其中最為常見的要求有:體積小、質量低于1.5 kg、具備較高的探測靈敏度等,并及時將巡檢過程中出現(xiàn)的故障內容呈現(xiàn)出來。
現(xiàn)階段,整個紫外西橫向傳感器模塊搭載的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探測系統(tǒng)的組成,主要涉及到如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日盲紫外探測儀和微型可見光相機;第二,定焦距日盲紫外探測儀;第三,改進型可見光探測儀。通過對產品的開發(fā)周期以及成本對比,使用效果最好的當屬改進型可見光探測儀,如果能夠將其搭載到小型多旋翼無人機中,巡檢質量及效率也會得到大大提升[2]。
一般情況下,機載激光雷達測量系統(tǒng)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激光掃描儀、慣性導航系統(tǒng)及成像系統(tǒng)等。此外,對于機載激光雷達測量工作的開展,還會應用到航攝數據采集、航攝設計等。基于無人機平臺激光雷達輸電通道巡檢技術的應用,可以確保光學影像數據等內容的同步操作,為后續(xù)預警工作的執(zhí)行創(chuàng)造更多有利條件,確保主體環(huán)境的安全檢查。更為重要的是,工作人員也可以借助于激光雷達電力巡檢和電力線路設計結合操作,讓輸電通道得到高精度還原,這也是三維仿真分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將輸電線路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例如,基于無人機的激光雷達測量技術模塊,能夠在輸電線路樹障普查及預警中展示出作用。樹線矛盾一直都是電力部門巡檢的重點內容,倘若樹和線安全距離不足,容易出現(xiàn)放電等事故。為此,相關部門引進了LiAir 無人機激光雷達掃描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GNSS 和IMU 定位系統(tǒng)以及存儲控制單元等內容構成,具體作業(yè)流程如圖1 所示[3]。
通過對智能操控終端APP 的使用,無人機能夠按照實際規(guī)劃路徑開展自主巡視操作。此外,在實際無人機自主飛行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高程和拍攝角度,實現(xiàn)對輸電線路通道開展持續(xù)拍攝,該類飛行過程不會受到熟練程度的影響,進而將實際飛行操作難度進一步降低,最終使得輸電通道巡視飛行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一般整個智能操作終端APP 主要涉及到的模塊有精細化巡視、通道巡視和全景采集等。其中,精細化巡視模塊主要是借助于無人機搭載RTK 組件,讓無人機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別。該模塊能夠提供有效的學習模塊,在實際學習模式之下,對飛行記錄進行規(guī)范化分析,如果在后續(xù)執(zhí)行相同任務時,便可以開展有效的自動巡視操作。此外,通過巡視模塊同樣可以開展自動控制操作,確保對走廊環(huán)境信息的全面采集操作。在作業(yè)執(zhí)行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將線路飛行任務明確,輸入起飛點信息,此時軟件也能自動生成航線高度[4]。
圖1 LiAir 無人機激光雷達掃描系統(tǒng)工作流程
隨著我國電力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相關業(yè)務與小型多旋翼無人機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能夠在輸電線路巡檢過程中展示出很大作用,這也是巡檢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關鍵所在。因此,需大力加強無人機在架空輸電線路巡檢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