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亦彭
在這個“多元”“包容”的時代,哈利·波特、美國隊長、蜘蛛俠、鋼鐵俠……早已成為今天年輕人追捧的新的英雄,在他們身上確實可以看到正義、善良與勇敢,然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也有值得自信的文化,比如嘎子這樣承載著民族與歷史記憶的小英雄,他不該湮沒在發(fā)黃的記憶與喧囂的現(xiàn)實中。
我第一次接觸小兵張嘎,是通過看電影。我一直記得電影里的那個片段:為了掩護八路軍傷員撤離,嘎子的奶奶被敵人抓住,被反捆著押到村里的場地上。狼煙四起的村子,猙獰丑惡的鬼子與偽軍,沉默卻難掩憤怒的村民百姓。面對鬼子隊長皮笑肉不笑的“勸誡”,奶奶的眼神里滿是不屑與厭惡,瞧都不瞧他一眼。就算被惱羞成怒的敵人用槍托狠砸,甚至最后被氣急敗壞的鬼子隊長槍殺,她的倔強與尊嚴也只允許她咬緊牙關(guān),不吭一聲。這一切被躲在人群中的嘎子看得真真切切,他心中該是怎樣的悲憤與痛苦?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革命文藝”似乎與自己漸行漸遠,那個機智勇敢又嘎里嘎氣的小八路也埋藏在了記憶深處。直到最近,重溫小說《小兵張嘎》,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用自己與周圍人的親身經(jīng)歷塑造了他,而他也用自己的一舉一動表達了作者與時代的期許。
理想、擔當、奮斗、錘煉、成長、升華,這些平素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字眼,構(gòu)成了這位小英雄的肌理。幾十年大浪淘沙,從鉛字到影像,從意象到形象,正是這諸多期許,小兵張嘎成為新中國老中青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小兵張嘎》沒有華麗的描寫,更沒有描寫華麗。它就是用一個生長在華北大平原、吃大平原麥子長大的農(nóng)家男孩的成長經(jīng)歷,向我們訴說了那段烽火歲月中每一個革命者都可能會有的心路歷程。盡管已經(jīng)過去了六十年,現(xiàn)在讀起來,仍然能夠感覺到行文之間那股濃濃的煙火氣,讓人熟悉,讓人踏實?!缎”鴱埜隆访鑼懙木褪巧睢o論是短暫的歲月靜好,還是經(jīng)年的烽火連天,它反映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北農(nóng)村最普通最基層的每一天。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拯救人民命運的,只有人民自己。現(xiàn)在看來,這種激揚的人民情懷,這種對人民深沉的敬重與愛,正是作品具有持久生命力與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
其實,《小兵張嘎》也有屬于自己的華麗。嘎子用他自己的經(jīng)歷,用他自己的語言,向所有讀者展示了那段苦難歲月中平凡而壯美的畫卷。從這幅畫卷中,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痛苦卻鏗鏘的脈搏,能聽到微弱但不屈的聲音,能看到吃力但堅實的步伐,更能看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扛起那個時代的民眾的群像?!叭嗣袷菤v史的創(chuàng)造者。一切成就都歸功于人民,一切榮耀都屬于人民?!闭故練v史的創(chuàng)造者,展示創(chuàng)造的成就與榮耀,還有什么會比這更華麗呢?
讓人欣慰的是,在這個新時代,仍有無數(shù)跟嘎子一樣有理想有擔當?shù)男』锇閭?,正在奮斗與錘煉中成長,譜寫著屬于自己時代、自己青春的芳華。我想,激勵他們的,一定有那些用自己的信仰、青春乃至生命去譜寫人生故事的英雄。
嘎子從未忘記他的初心,也從未忘記他的使命,而他的故事,也會讓他在新時代的小伙伴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嘎子,加油!
(摘自《光明日報》)
【賞析】
作者落筆于小處、具體處,從電影《小兵張嘎》寫起,從回憶幼時觀影經(jīng)歷寫起,到最近重溫小說《小兵張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感悟,幼時為小兵張嘎的遭遇所震動,中間一段時間似乎忘記了,然而,《小兵張嘎》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重溫小說讓他重新活在作者心里。這是“小兵張嘎”的生命力,也是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中華文化有著最深厚的文化淵源,有著最強大的生命力,滋養(yǎng)著一代代年輕人,是我們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