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彪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過得不平凡。”
這是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里的話,平凡樸實,但有一種真實的生命力量。這部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1988年完稿,至今已經(jīng)30年了,它仍然在不斷地滋養(yǎng)著每一個讀者的靈魂。
《平凡的世界》,講的就是平凡世界里,平凡人不凡的情感史,不凡的奮斗史,不凡的抗?fàn)幨?。這部書篇幅宏大,長達百萬字,情節(jié)復(fù)雜,人物眾多,在這里我就不再復(fù)述小說的內(nèi)容了,只寫一寫自己讀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吸收其中的思想精華。
孫少平,孫少安,合起來就是平安。平平安安,這就是平凡人對生活最美好的祝愿。不用大富大貴,不用位高權(quán)重,只要老婆孩子熱炕頭,平穩(wěn)安生,像厚實的土地一樣,反哺生活,反哺社會。
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意義非凡。
這部書里,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一個情節(jié)是少平的饑餓。在小說里,少平的出場是這樣的:“他胳膊窩里夾著一只碗,縮著脖子在泥地里蹣跚而行。小伙子臉色黃瘦,而且兩頰有點塌陷,顯得鼻子象希臘人一樣又高又直。臉上看來才剛剛褪掉少年的稚氣——顯然由于營養(yǎng)不良,還沒有煥發(fā)出他這種年齡所特有的那種青春光彩?!彼┑氖恰白约铱棾龅?、黑顏料染得很不均勻的、給人一種骯骯臟臟的感覺的老土粗布”,鞋子是“沒了鞋帶的舊黃膠鞋”,褲子是“前兩年縫的,人長布縮,現(xiàn)在已經(jīng)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是一個典型的貧苦農(nóng)民的兒子,經(jīng)常處在饑餓之中。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大小伙子,一天只能吃幾個黑糊糊的干高粱饅頭。吃得少,干的活卻不少,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干到吃晚飯,餓得“兩眼冒花,天旋地轉(zhuǎn)”。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相比于饑餓,少平可能更害怕的是別人的目光。由于貧困而給自尊心所帶來的傷害是可怕的,他的愿望不過只是活得更有尊嚴(yán)些。
饑餓的少平,并不怨天尤人。他感恩親人給他提供的求學(xué)機會,理解家人的艱難,尤其是理解哥哥少安。他在對貧窮生活的忍受中,在饑餓的酸楚中默默體悟,默默生長。那個年代,饑餓是普遍存在的。就算是在小說,我也讀過不少?!对S三觀賣血記》里許三觀賣血維持家人在大饑荒時的生存;《棋王》里的王一生,把吃升格為禪道;《在困難的日子里》的馬建強忍受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饑餓......《平凡的世界》百萬字,始于饑餓,是很有深意的。
饑餓,意味著什么?那是一無所有,考驗,忍受和自我控制。饑餓意味著一無所有,而一無所有則往往是開拓創(chuàng)造的基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未曾經(jīng)受過生活的風(fēng)霜的人,是脆弱的,絕沒有擔(dān)當(dāng)偉大事業(yè)的堅強臂膀。一個人,只有經(jīng)歷過饑寒交困,才能明白平凡生活的可貴之處。
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國人民已經(jīng)吃飽了肚子,鼓起了腰包。但我們過去幾十年饑餓的感覺不能忘。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可譯為“求知若饑,虛懷若愚”)我們同樣需要這樣永不止步的饑餓感,我們需要這樣自知自持自止的謙遜。
我們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十四億人口緊密團結(ji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之下,力往一處出,勁往一處使,我們是擰在一起的鋼鐵洪流。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nèi)〉昧司薮蟮某删?。世界上已?jīng)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小覷中國的力量。但我們?nèi)匀灰3智逍训念^腦,我們?nèi)匀惶幱谏鐣髁x初級階段,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東西部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等問題一直存在,國內(nèi)外分裂勢力也在不斷地威脅這我國的安全。在這種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新階段,我們更需要虛懷若谷,讓自己擁有饑餓時的清醒、渴求和忍耐。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書寫平凡的不平凡巨著,路遙用心血寫下了中國七、八十年代的歷史巨變。這部書不但寫出了時代的風(fēng)云,更突出了大時代之下以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代表的每一個平凡奮斗者的真實人生。
孫少平對苦難的生活有著自己深切的認(rèn)識、深邃的理解和深刻高遠(yuǎn)的追求。學(xué)生時代的他,是餓著肚子、渴望尊嚴(yán)、努力讀書的“非洲人”,成年后,是掙扎生活亦不忘理想的“攬工漢”,是在暗無天日的煤窯之下?lián)]灑汗水的英雄礦工。在艱苦的生活中,他磨練著自己的意志,在勞動中升華自己的靈魂,形成了一種對平凡、苦難的崇高熱愛。
書里這樣寫著:“……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jīng)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xiàn)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jīng)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rèn)識叫做‘關(guān)于苦難的學(xué)說……”這是一種歷經(jīng)過艱難世事磨練過的高貴精神,不卑不亢,從容淡定。這讓我想起了蘇東坡。蘇東坡有一首《定風(fēng)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yīng)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边@首詞的精華之句,自然是“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句話卻不是蘇大學(xué)士說的,而是出自一個侍妾之口。原來,蘇軾好友王定國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別名寓娘)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到廣南風(fēng)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東坡自是飄零人,而柔奴能在千里流亡中有這樣的感悟,著實不易。
被貶流亡,當(dāng)然是人生的苦難。與少平一樣,柔奴或者說是東坡,同樣有一種在苦難面前不動聲色、自在安定的坦然。時代在不斷地改變,而人性不變。
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像是中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平凡的世界》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真實的人物,但這兩部巨著,都擁有著某種共通點。
保爾是無產(chǎn)階級斗士,燃燒自己,為革命事業(yè)增添光焰。而孫少平是真實平凡世界的奮斗者。他不主張人生的虛度,要用雙手與心靈,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為國家實打?qū)嵉胤瞰I屬于自己一份力。少平說:“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tài)度?!焙W佑幸痪湓姡骸半p手勞動,慰藉心靈?!敝挥袆趧邮挂粋€人擁有問心無愧的強大,這是一種建設(shè)家園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