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鶴
摘 要: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發(fā)生著很大變化,未來教師將如何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了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師的創(chuàng)新工作是個挑戰(zhàn)。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提高;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最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就是想方設法加快提高孩子們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速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況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整堂課貫穿講授的觀念。在這樣的課堂教學觀念下,學生沒有了參與感,容易缺乏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學方法單一,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教師,目前仍采用的是教師單向講授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通常整堂課四十五分鐘基本上都是由教師在講學,學生在聽。小學語文教育中,繼承多,創(chuàng)新少。學生一味的記憶那些考試要求的,忽略了語文真正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教學即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通過教師的有效教導,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走進燦爛的語文世界。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研究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藝術(shù)性
把握和處理教材,設計教程太重要了!居高才能臨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學設計是對我們從事語文教學第一線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驗了,我們要增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意識,提倡積極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科學的教學設計,使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能互相取長補短,資源共享。當然,最重要的是老師們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根據(jù)學生的狀況,更要根據(jù)《語文教學標準》的精神,獨樹一幟,百花齊放。這里,僅僅是本人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摸索而已,僅作參考。
1、三維設計,相互滲透,螺旋上升:一般說來,過去的語文教學設計,是平面的,比較單一的,因而顯得比較單薄,較片面。語文知識部分,教師們比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則較為籠統(tǒng);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層,就可管可不管了。而新課標采用了三個維度的設計。這樣,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血肉豐滿的生命體──語文素養(yǎng)。
2、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 直奔重點,輻射全文這樣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學生有了讀書、思維的自由和空間,便于長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瑣的分析,更避免牽著學生,使之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由整體感知出發(fā),再聯(lián)系上下文讀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讀書時善于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學,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并質(zhì)疑問難以后,我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孩子們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要對教材進行二次設計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逐步更新和轉(zhuǎn)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意識到教材的真正價值,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二次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因為教師對教材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整個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教師應當對這樣的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將教材的本質(zhì)把握好,抓好教學的重點,意識到教學的目的以及教學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對生活資源進行充分挖掘,之后將教材作為平臺和載體,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得語文教學更加具有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對學生進行充分探究,要明白學生最需要什么,最欠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自身的語文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才會使得學生具有求知欲望,獲得語文學習的能力以及方法。通過對語文教學進行二次設計,會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與學生的實際相符,起到真正的因材施教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當在教育過程中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探究的氛圍和機會,要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研究者、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樣的一種感覺和求知欲望尤其強烈,因此教師應當圍繞兒童自身的特性,引導兒童去探求新的知識。另外,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使得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使學生自身在心理上得到愉悅,繼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一種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替代以往那種比較枯燥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無疑有極大的裨益。
五、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要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把心理品質(zhì)引進教學
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定都有深深的體會,課上得好固然重要,但學生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有效性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預習習慣,良好的聽講習慣,作筆記習慣,良好的書寫、檢查、完成作業(yè)等學習習慣,以及興趣、動機、情緒、意志、自信心、獨立性,吃苦耐勞,踏踏實實,堅強勇敢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一個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zhì)中占有相當?shù)囊幌?,成為學生有效性學習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僅學生是這樣,即使是老師,我認為也同樣不可缺少對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不但有較好的素質(zhì)和表現(xiàn)力能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也能自覺地,默默地,不厭其煩,吃苦耐勞地批改每一個作業(yè)本,進行每一次作業(yè)講評,輔導每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的教學要有效性,絕對少不了學生和老師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這是我體會很深的一點。我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教學質(zhì)量較高,一個好的作法是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把課講精講到點子上;一個是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嚴格要求,自己也精心批閱作業(yè)。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兩者缺一不可。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為了提高其教學質(zhì)量,也要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負責。我們只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尋求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章:
[1]《淺談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2]《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3]《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
[4]《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