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到來,促進了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流來往,除了經(jīng)濟上面的交集之外,在文化方面也有了溝通,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之下,也加強了外宣翻譯。外宣翻譯成為了我國當前宣傳祖國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是,從目前外宣翻譯的現(xiàn)狀來看,還存在譯文質(zhì)量不好的情況,這會導(dǎo)致我國的文化受到傳播阻礙,嚴重的時候還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形象,因此,必須要將翻譯問題加以改善,才能夠促進我國外宣翻譯工作更好的落實。本文就對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外宣翻譯問題進行分析,供參考。
一、引言
外宣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對于我國的文化傳播有著很大的幫助,外宣翻譯有助于讓世界了解我國的文化,其以外語作為信息載體,將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途徑作為宣傳形式,從而帶動文化交流活動的進行。在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動下,全球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了可以讓我國和世界經(jīng)濟文化有更加密切的接觸,國家對于外宣資料的翻譯尤為關(guān)鍵。因此,我國在進行外宣翻譯的時候,必須要重視翻譯效率和質(zhì)量,從多方加強翻譯措施。
二、語言文化
語言是文化傳播和表達的重要載體,也是各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的語言可以直接體現(xiàn)出該國家的文化,因此,從客觀角度來講,語言又是文化的傳承者。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當文化發(fā)生變化的時候,語言也會發(fā)生改變,語言取決于文化,在我國母語當中有一句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進行外宣翻譯的時候,如果將其翻譯成為“Theriver and mountain may be changed easily, but you can not alter tmeir nature”外國人可能不會了解深層次上的含義,但是,如果將其翻譯成為“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那么外國人就清楚明白了。在進行外宣翻譯的時候,源語言和目的語言兩者間,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反而要去查找文化和內(nèi)涵之間的對等,這樣翻譯出來的語言才能達到外宣目的。語言和文化之間也有一定的共通性,在進行外宣翻譯時,要想讓源語言和目的語言在表達形式和內(nèi)容上高度相似,就必須將兩者打造成為成語義對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聽者在大腦中展開聯(lián)想,實現(xiàn)外宣翻譯的最好狀態(tài)。就比如,我國有一句諺語是出生牛犢不怕虎,用來形容年輕人敢作敢為,不畏懼,在進行翻譯時,就可以將其翻譯成為“Newly -borm calves make litleofigers”。在翻譯“經(jīng)濟軟著陸”的時候則可以翻譯成為“softlanding of economy ”,通過這種方式,聽眾完全明白是什么含義。如今,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都得到了進化,人類總是習(xí)慣性的用傳統(tǒng)方式去加以表達,在進行外宣翻譯時,人類應(yīng)該按照外宣三貼近的原則來進行翻譯。就比如,在對三思而后行進行翻譯時,如果將其翻譯成為 “Think thriceand then do it”,中國人可能明白什么意思,但外國人不一定能懂,因此,就可以將其翻譯成為“Look before you leap”。當翻譯員在進行外宣翻譯時,會將我國的文化直接轉(zhuǎn)換成為和其相對應(yīng)的語碼上,這使得其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情感和語言文化傳播的結(jié)果相接。有的翻譯員在翻譯的時候,會習(xí)慣性的音譯后面加上注釋,比如,“下?!边@一詞語,就會在xiahai后面加上“risk one's job to nun a business”。也有很多翻譯員用英語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中文,像中文的“大腕”或“大款”就會被英譯成為“a big shot,或“a big cheese”。
三、社會文化
社會文化所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文化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進行外宣翻譯的時候也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其為中國社會文化的傳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chǔ),其有助于讓外界了解我國的權(quán)威,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涉及到了很多和我國特色相關(guān)的單詞,但是,要想找到和這些單詞相匹配的音譯卻很難。所以,為了讓國際可以真實的了解我國社會文化,在進行外宣翻譯時就需要將重點詞匯提出來,如“中國英語”可以翻譯成為“China English”,但其并不是“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又比如,“中國夢”并不是“China Dream”,而是應(yīng)當翻譯成為“Chinese Dream”。在報告當中表示,我國應(yīng)當健全外宣翻譯的監(jiān)督問責制度,杜絕一切庸政懶政息政行為的出現(xiàn),不能占著位置不干事。在這句話中的占著位置不干事,完全可以將我國政府特色體現(xiàn)出來,在翻譯的時候,為了可以讓外國人看出其所指的具體含義,就可以將其翻譯成為“people who are on the govermment payoll but do not perfom their duties”。
四、物質(zhì)文化
人的生活離不開物質(zhì)條件,物質(zhì)條件是在經(jīng)濟的基礎(chǔ)之上建立起來的,在一個國家中全部的文化內(nèi)涵里,物質(zhì)文化處于表層,其和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無論是人類的吃喝、還是住行都和物質(zhì)脫不了關(guān)系。當世界經(jīng)濟在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各個國家人類生活質(zhì)量的上升,服裝首飾更加的新穎,交通工具更加的便捷,食物味道、樣式也更加豐富,我國的美食有很多,國外很多人專程為了品嘗中國美食來到中國。但是,在翻譯美食的時候往往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比如,在向外國人介紹“紅燒獅子頭”的時候,如果將其直接翻譯成為“Braised Lion Head”,外國人可能會被嚇到,甚至還有外國人指控中國人傷害保護動物。所以,在翻譯的時候,既要讓外國人明白這不但不是用獅子的頭來制作的,還要讓外國人產(chǎn)生很想吃的欲望,所以,就可以將其翻譯成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這樣一來,就讓外國人一目了然。在對很多物質(zhì)文化進行翻譯的時候,都不能只局限于語言原本的音譯,而是要在表露出實際含義的時候,又貼近聽眾的實際生活,讓他們從語言中一下子了解這件事物,在達到翻譯目的的同時,又達到了宣傳國家文化的作用。
五、結(jié)語
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之下,外宣翻譯已經(jīng)成為了傳播和宣傳我國各類文化的有效途徑,在對語言文化、社會文化以及物質(zhì)文化進行翻譯的時候,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翻譯問題,必須要想辦法加以解決,站在外國人的思維方式上來進行翻譯,可能會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易讓他們接受。并且,通過這種方法更能夠讓中國文化傳播到國際上去,讓國際不單單可以從語言文化上了解我國實際,還可以從社會文化、物質(zhì)文化等多方面加強認知,改變傳統(tǒng)看法。(作者單位:邵陽學(xué)院)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xu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 “一帶一路”背景下跨文化語用學(xué)視角下的外宣術(shù)語翻譯研究(19C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