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過監(jiān)太原酒稅期間的交游與創(chuàng)作

2020-05-21 16:22張勇耀
文史月刊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太原

張勇耀

蘇過

蘇過(1072-1123),字叔黨,號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市)人。蘇軾第三子,以詩賦知名于當時,時人稱為“小坡”。曾中兩浙路解元,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應禮部試,未第。其后隨父前往多個貶所。元符三年(1100年),蘇過隨父北歸。蘇軾卒,葬于河南郟縣,蘇過在此居喪三年后,依叔父蘇轍閑居潁昌(今河南許昌),整理父親遺作,編定《東坡后集》。又營湖陰地數(shù)畝,名為小斜川。有詩文集《斜川集》,今存。

蘇過在蘇軾諸子中,隨父最久。蘇軾為兵部尚書時,任右承務郎。后蘇軾帥定武,謫知英州,貶惠州,遷儋州,都是蘇過一路跟隨侍奉,“凡生理晝夜寒暑所須者,一身百為,不知其難。”在諸子中,他受蘇軾影響也最大,蘇轍曾說:“吾兄遠居海上,惟成就此兒能文也?!保ā端问贰ぬK軾傳》后附蘇過傳)蘇軾也說:“過子詩似翁?!碧K軾晚年,蘇過曾“盡和其詩”。

蘇過一生只有過三次出仕地方的經(jīng)歷。第一次是在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監(jiān)太原酒稅;第二次是在政和五年(1115年),知郾城;第三次是在宣和五年(1123年),權(quán)通判中山府,是年卒。因而太原是出仕地方的第一任。

蘇過出監(jiān)太原酒稅時已四十一歲。從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上任一直到政和五年(1115年)初罷歸,在太原共待了三年半多。在太原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并有碑刻留存,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山西文化。蘇過為名人之后,卻以微官居于太原,這對于他本人和太原來說,都是一段獨特的經(jīng)歷。

監(jiān)酒稅官,是監(jiān)當官的一種,職務是管理當?shù)氐脑炀?、賣酒,為朝廷征收酒稅。宋時官府設立集中釀酒場所,官造官賣,或置辦釀酒器具,民眾自帶糧食前來釀酒,官府根據(jù)釀酒數(shù)量多少收取一定費用。也有的地方直接由民間造酒,官府征收酒稅。監(jiān)稅官地位并不高,也常常成為朝廷貶謫官員時的首選。如尹洙,曾與韓琦、范仲淹等人并肩戰(zhàn)斗在與西夏戰(zhàn)爭的第一線,文韜武略,多有戰(zhàn)守之策,后來卻一路遭貶,四十七歲卒于監(jiān)均州酒稅任所;蘇過的叔叔蘇轍,受蘇軾“烏臺詩案”影響,被貶為監(jiān)筠州鹽酒稅;《資治通鑒》副主編之一劉恕,也曾被貶為監(jiān)南康軍酒稅。監(jiān)酒稅的工作既臟又煩瑣,蘇轍曾在寫給“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的詩中形容監(jiān)酒稅官:“憐君與我同一手,微官骯臟羞牛后?!保ā洞雾崗堮缫娂摹罚八膶W士”之一晁補之也曾寫道:“晨朝百販羅庭堂,望門逆鼻聞椒漿?!保ā顿浰湾ぶ荼O(jiān)酒稅劉銓殿直》)都是對當時監(jiān)酒稅官工作的描述。

由此也略可推知蘇過監(jiān)太原酒稅時的心情。

蘇過《斜川集》書影

憔悴上任

對于蘇過在太原的任職、生活、交游情況,《宋史》無詳載。今人舒大綱、曾棗莊所編《蘇過年譜》,參考《斜川集》及其他相關(guān)資料,有較為詳盡的梳理。

蘇過于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冒酷暑,由河南潁昌到太原上任,途經(jīng)太行山、紫巖山,皆有詩。

途經(jīng)太行山,有《山行》詩,句云:“肩輿歷盡黃茅崗,青山壁立聳太行?!笨芍浅宿I而行。行經(jīng)太行,離鄉(xiāng)愈遠,有飄零之感,身心憔悴:“信馬來并州,并州在何許?太行如登天,憔悴欲誰語?”(《張悴彥政赴政闕》)雖是詩人式的表述,卻也可知他心境不佳。

進入潞州境,到達紫巖山,心情略好。萬歷《潞安府志》卷四:“紫巖山,在縣東南十三里,高三里,周三十五里,巖石紫,土人名石巖頭?!币苍S是紫色的巖石讓他眼前一亮,也許是春秋古邑銅鞮令他內(nèi)心蕩起歷史的漣漪,也許是潞州的田野炊煙讓他感覺到了風土的親近,他的詩里有了些許的亮色:“我昔千里上太行,身世飄零悲逆旅。莫投紫巖稍自慰,欲扣僧房無可侶。”(《次韻承之紫巖長句》)“路人銅鞮草木幽,不堪隴水斷腸流。稍逢煙火人家住,似有桑麻場圃秋。”(《田家書事》)

一路奔波一路詩,蘇過到達了太原任所。

蘇過在太原是不得志的,正如舒大綱、曾棗莊《蘇過年譜》在太原之任結(jié)束時所加按語所言:“在太原,(蘇)過詩文以怨苦、抑郁為主調(diào),且有晉人難與處之慨,知其十分不得志。”所謂“晉人難與處”,大約與蘇過所從事的監(jiān)稅官一職有關(guān),百姓與官員情緒上的對立,估計也是讓蘇過感覺難以融入太原的原因之一。況蘇過本來就不樂出仕,隨父在儋州時,“初至海上,為文曰《志隱》,軾覽之曰:‘吾可以安于島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別傳》”(《宋史·蘇軾傳》后附蘇過傳)。只是不出仕難以養(yǎng)家,正如其文章所言:“折腰五斗,粗安燕雀之危;糊口四方,僅免牛衣之泣?!保ā吨x張帥啟》)又有詩云:“強辭南畝服儒冠,敢意青云例可千。似是馬曹宜懶病,卻慚雞肋眷微官?!保ā洞雾嵢螞r之見贈》)都是他在太原任上心情的反映。

這種矛盾的心情,使他在太原的幾年,一直處于比較消沉的情緒中。

晉祠明仙裕

明仙寺廟神像

太原詩事

比較幸運的是,蘇過在太原時,有幾位同僚頗為相得,他們一起度過了有詩有情的幾年時光。

就在蘇過上任太原時,另一路人馬也在奔赴太原的路上。新任太原知府張近,帶領著他的幕府人員孫勰、梁與可、孫海若等人,浩浩蕩蕩向太原而來。張近幕府趙鼎臣則于次年春到達太原。張近及其幕府人員,此后成為蘇過太原任上主要的交游群體。

張近,生卒年不詳,字幾仲,開封人。為人正直,有吏能,《宋史》有傳。趙鼎臣(1070-?),字承之,衛(wèi)城人。工詩,才氣飄逸,記問精博,與蘇軾、王安石諸人交好,相與酬唱,今存《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孫勰(1050-1120),字志康,寧都(今屬江西)人。元{;占三年(1088年)進士,授奉寧軍節(jié)度推官。歷鄆州教授,知太和縣。史載張近將到太原府為帥,精選幕僚,請求隨行者眾。張近說:“虔州孫志康不面諛,得斯人,庶知吾過。”于是選了孫勰同行,任太原府安撫司機宜文字。孫勰“讀書無不貫穿,文詞典雅,有兩漢風度,并善作古篆”,少時曾與弟一同師從蘇軾,蘇軾曾作詩贊其氣質(zhì)與才華。由此亦可知,趙鼎臣、孫勰都與蘇軾有舊,自然會對蘇過格外關(guān)照。

蘇過詩詞編年校注

此外,還有太原司戶參軍任況之、河東轉(zhuǎn)運副使(后轉(zhuǎn)本路提刑)崔鈞、陽曲縣令賈子莊、太原府通判張仲綱、保德通守王粹公等人,亦與蘇過不時往來,登臨唱和??梢哉f,他們陪伴了蘇過苦悶抑郁的太原時光,共同譜寫了這一時期太原的詩歌篇章。

士君子宦游四方,此心安處即是家,先后有兩個人在官府營建了自己寫志的軒亭。先是趙鼎臣營軒日“竹隱”,乞?qū)O勰為篆題“竹隱軒”三字。題成,趙鼎臣作詩答謝,蘇過次韻,作《和趙承之竹隱軒》。蘇過青年隨父在儋州時,就有《志隱》之文,大約是趙鼎臣的“竹隱”,又勾起了他內(nèi)心歸隱的念頭,他的詩充滿了對出仕的無奈與歸隱的向往。有句云:“莫將不貲身,玩此有限年。必待三徑足,何時賦歸田?陶令甑無粟,阮公不言錢?!倍际撬細w之詞。然而迫于生計,他又不能棄官歸去:“我恨營口腹,斂板慚妻孥。三徑未及歸,高臥子不如?!背錆M了無奈。但又有言相約:“寄言山中友,信歸在言前?!彼坪跛S時都有可能掛官而去。不久,任況之建樗隱軒,蘇過再次題詩寄意?!额}記任況之樗隱軒》:“卻羨任公子,蕭然居畏壘。強冠聊爾爾,頗似漆園吏?!庇钟小堕穗[堂》:“果為才名困廣文,天涯從仕老仍貧。一塵未有歸耘處,五斗聊為束帶人?!硭蘸饷┤ィw绔儒冠總誤身?!币廊皇菍ηf子逍遙生活的向往,對為五斗米折腰的無奈。而由竹隱軒、樗隱軒之名,也可看出官員“以吏為隱”的普遍心態(tài)。

就在蘇過到太原任四個月后的十月,叔父蘇轍卒于潁昌。蘇過急歸潁昌奔喪,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春方歸太原。太原的同僚師友們相聚慰勉,太原司戶參軍任況之有詩相勞。蘇過次韻謝之,曰:“不謂簡書誠可畏,璽尋漁釣欲重攜。故人念我勤車馬,走筆題詩寄象犀。”(《自潁昌歸任況之有詩次韻》)

此后,這一群宦居太原的學人才士,一起備歷寒暑,經(jīng)歷了吏事的勞劇繁煩,卻也感受了太原春夏秋冬四季變幻帶來的別樣詩情。

春天,孫勰等人作牡丹花會,蘇過沒有去。但看到孫勰所賦的牡丹詩,也次韻一首,分享友人的花事。《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云:“春事依稀見一班,山花灼灼強施丹。能容丞掾歌呼處,信是平陽度量寬。溪上有人歸獨晚,夜闌秉燭若為歡?!庇伞靶攀瞧疥柖攘繉挕本?,疑作花會處在今臨汾境內(nèi)。

聞說西溪春景好,陽曲縣令賈子莊約蘇過與任況之同游。沒想到賈子莊自己卻沒有去,任況之寫了一首詩,大為抱怨。蘇過次其韻日:“邊城無一娛,孰云從軍樂。惟有退食間,柴門可羅雀。念我江湖人,久負漁樵約。安得漫浪游,時解冠帶縛。令尹我輩人,孤標寡然諾。晚逢任參軍,詩思涌泉落。裹飯從子來,隱幾訪南郭。庶結(jié)三友歡,一笑忘杯酌。西溪淥已漲,渚柳風交錯。目斷君不來,孤鴻沒山腳?!保ā蹲忧f約況之游西溪不至任有詩次其韻》)吏事間難得清閑,難得北邊有此春光美景,若能結(jié)伴同游,更生多少詩情。況且還帶著酒菜,于良辰美景中三人小酌,倒也別有一番情趣。詩中也有對賈子莊“孤標寡然諾”的抱怨,表達了美景同游,“庶結(jié)三友歡”的希望。

太原旱西門柳溪遺址

太原府清源縣令也是南方人,竟別出心裁,在任職之地鑿池引渠,多植芙蓉,又建亭臺,生生在“飲酪披毳如羌胡”“汾水濁惡山童枯”的“古塞隅”,營建出了一派南方風光。寄詩給蘇過描述其營建之美,蘇過也作詩寄之。稱此池之設,也并非只為自娛,“昔為沮洳今可潴,下灌杭稻池之余”,尚可灌溉農(nóng)田之用。蘇過也借此詩勉勵清源縣令為政宜寬,“教條自簡俗自紓,三尺不犯鞭與蒲。愿君越吟小踟躕,晉楚未覺肝膽殊”(《清源大夫吳人到官之數(shù)月,鑿池引泉植芙蓉,大變晉俗,遂忘江湖之想,作詩寄題芙蓉亭》)。為政一方,自然要以民生為主,余暇自娛。蘇過對清源縣令之美勸,亦可算作其為晉地百姓所作的貢獻吧。

柳溪之游大約是蘇過太原生活中非常美好的經(jīng)歷之一。柳溪,陳堯佐天圣三年(1025年)知并州時初創(chuàng),起初是為防汾水泛濫害民,“為筑堤,植柳數(shù)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三),后增建彤霞閣,使其初具園林規(guī)模。熙寧、元祜年間,韓絳、韓縝兄弟鎮(zhèn)太原,又相繼建起了杕華堂、水心亭,并在彤霞閣東面堤上建起了四照亭。經(jīng)過歷代修建,水光湖色,綠柳荷花,高閣亭臺,相映成趣?;戮犹?,自然要于吏治之余行游柳溪。蘇過與孫勰、趙鼎游柳溪是在雨中,自然又是一重樂趣。蘇過《雨中游柳溪呈志康諸公》曰:“脫我芒鞋與杖藜,強隨車蓋著荷衣。青山綠水苦相喚,細雨斜風不忍歸……瀟湘起我江湖興,只恐扁舟明日非?!贝蠹s汾河泛舟,太有“江湖”之感了,蘇過此時又生散發(fā)扁舟之想。然而太原有此一處令詩人“細雨斜風不忍歸”的所在,也算是對其出仕的不得志之情有所慰藉吧。

柳溪之游還有一段小插曲。孫勰泛舟汾河,捕了一船魚(“得魚滿船魴鯉條”),是帶回去還是放回河中?此事引發(fā)了一場“詩議”,眾人各自賦詩表達看法,蘇過亦有些為難,其詩題日《志康得魚,或勸舍之。諸公有詩,議未判,吾誰適從?亦賦一篇》,由詩題即可知其無所適從之狀。蘇過說,溪魚不易得,“溪魚有如緣木求,縱有瑣細不受鉤。我居恨不如江頭,長江巨浪一葦游?!蹦娜玳L江,江大魚多。為官貧困,吃點魚犒勞一下也是應該的:“邇來越吟思命騶,齋廚空無萍藻羞。披抉泥沙窮澗陬,掇拾小鮮饌糗糇。三咽井上或可侔,先生道眼無全牛。虛心觸物如虛舟,獨未辟谷師留侯?!比欢?,士君子應甘守貧困,不能因口腹之欲就妄殺生靈,“南音不變鐘儀囚,朝齏暮鹽意則悠。渠肯嗜殺對血流,欲引西江蓋無由?!薄耙伙柕仁浅漯嚭?,暴殄天物神所不(否)”。詩寫得很長,由吃不吃魚的事件,引發(fā)出了為君子之道及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探討,饒有意趣。

一場冬雪,給詩人們帶來了新的樂趣。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九日,大雪,趙鼎臣、梁與可前往陽曲縣訪縣令賈子莊,竟然沒有叫孫勰同去。孫勰得知后,寫詩抱怨,蘇過也次韻一首。一方面安尉孫勰,天寒奇冷,去了也沒什么好,“雪中忽到剡溪行,狂飲學髡俱一石”“忍寒排闥計大誤,夫子莫悔不得將”;另一方面也為孫勰打抱不平,“峨冠切云服亦奇,勝游何不早遣知。風花瞥眼同一霎,欲追此歡將奈若”(《大雪日趙承之、梁與可訪賈子莊飲爽亭,孫志康不得預,故有詩怨之,亦次韻和一首》)。有點和稀泥的意思。同僚友朋間的這點小抱怨,在一場詩的盛宴里,很快化為笑談。

對于這場雪,蘇過還有兩首和詩,皆是對于太原之雪的絕佳描繪。前詩云:

斗酒豚蹄語未終,飛花弄態(tài)作沖融。寒威尚帶嘉平臘,和氣爭先養(yǎng)物風。爽入西山千仞色,潤添南畝一犁工。先生休道催科拙,趁著河東歲屢豐。(《和清源陳觀性喜雪》)

后詩云:

信道東君有化工,剪裁花雨落春風。忽驚區(qū)脫無馀地,變作瑤池第一宮。南畝麥秋先作瑞,西山玉粒未教融。旅人共助田夫喜,一飽遙知餅餌豐。(《次韻張子先喜雪》)

詩歌寫得厚重、喜氣,洋溢著對自然美景的贊嘆,飽含著對太原瑞雪豐年的美好祝愿。在蘇過的太原詩歌中,這樣風格明朗且將自己融入太原風土民情的詩,實在不多見。

離情別緒

宦海沉浮,無人知道今日歡聚之友朋,何時便會如飄蓬飛向他方,或許此生再難相見。而每一個人的宦途,也牽動著知交同道們的關(guān)切。

陽曲縣令賈子莊大約是被彈劾停職了,不久后事得澄清,還任陽曲。孫勰有詩為慶,蘇過有次韻詩,“投劾賦歸無二頃,上書遮闕有千人。朝陽升處幽陰破,暖律回時草木春”(《次韻孫志康喜賈子莊還任》),對其表示祝賀。并提出士人的為政觀,“令尹還須畏吏民”,而不以個人升遷為喜憂(“看取子文無喜慍”)。

梁與可赴中山為倉曹參軍,蘇過作詩相送。感嘆“要知磊落人,臭味同蘭苣。翻然若鴻鵠,飛去今無幾”,而自己亦將歸去,“我行抽手板,亦復還耒耜。安能久俯首,自困刀筆吏?!保ā端土号c可赴中山倉門》)

任況之罷職還鄉(xiāng),蘇過有《餞任況之》:“問君當何之,駕言返舊廬。息肩子有日,我愧今不如。嗟哉妻孥累,口腹亦見驅(qū)。一墜世網(wǎng)中,局促轅下駒?!睂ζ淇煞堤飯@表示羨慕。

保德通守王粹公與趙鼎臣同年,亦于此年離任還朝。趙鼎臣有《送同年王粹公受代還朝》,蘇過亦有詩次韻:“與君相見古并門,眉目炯炯清而溫。天涯流落十年事,但指白發(fā)俱忘言。當時射策探月窟,想騎八駿超昆侖。我時蹇步漫追逐,一蹶不復驂車輪?!保ā端痛夤5峦ㄊ剡€朝》)感嘆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太大的失落,曾有的壯志豪情,皆在歲月的磨礪中淡去。

太原通判張仲綱任滿歸京師,蘇過之送別長詩,同樣寫得百感交集。寫到自己窮途赴任,“青衫百僚底,屏氣不敢吐。謂當哭途窮,何但折腰膂”“端如赴縲囚,坐受獄吏侮”。而遇到張仲綱,讓自己的出仕生涯多了許多溫暖,“忽逢元紫芝,仰視得眉宇。敢論通家舊,竊欲比文舉”。張仲綱,其人不詳。由詩句“通家舊”可知,其當與蘇軾有交。蘇過評價張仲綱其人寬容豁達,“能容丞掾醉,不問車茵污”。二人曾多有肺腑之談,“使君況不凡,高論傾肺腑”“感公懷抱開,一笑忘羈旅”。正因為其給予自己極多關(guān)照,所以“雖知抱關(guān)惡,未忍賦歸去”。如今張將離去,“秋風忽零亂,吹盡西山雨”“區(qū)區(qū)亦自憐,從此歸農(nóng)圃”(《送張悴彥政赴闕》),感覺前路渺茫,少了許多的溫情和關(guān)愛,仕途也變得無趣無聊。

就在政和三年(1114年)夏秋之間,張近奉詔還朝,“以疾罷”(《宋史》本傳),兩年后復職。張近離并,其幕僚孫勰、趙鼎臣等作詩送,蘇過也次韻,有詩《張幾仲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至漳水,用杜子美詩為韻,作詩十篇。既還,孫志康亦取其韻追送。過方官并門,因幾仲之來,遂得諸公相遇。今幕府例罷,不能無離索之意,故亦用此韻以見意》。由這超長的詩題,也可知事情之始末。張近在太原曾向朝廷舉薦蘇過,蘇過有謝啟曰:“如某簪裳衰胄,樗櫟棄材,效官米鹽刀筆之間,救過簿書期會之役。折腰五斗,粗安燕雀之危;糊口四方,僅免牛衣之泣?!貞M枯朽之余,實費吹噓之力。”(《謝張帥啟》)如今張近罷去,他的幕府人員也將陸續(xù)離去。每一位詩友的離去,都讓蘇過感慨良多,其詩歌也充滿了出世與人世的糾葛。

先是幕府孫海若、孫勰等人先后離去。蘇過為孫海若寫有《次韻孫海若見贈》詩及《送孫海巖赴官河朔序》。其詩云:“折腰為五斗,強顏管庫職……坐吟淵明篇,令人有愧色?!睘樽约汗俾毐拔⒂蛛y以離去,表示極度無奈。送孫勰之云:“不如乞身向嵩少,問舍求田乃良策。”(《送孫志康》)同道之人的離去,都引發(fā)了蘇過的歸田之思。在《次韻承之重九》中,他也有這樣的表述:“行行且作歸裝束,子云校書入天祿”“買田早約鴰夷子,相與躬耕不計年”,似乎回歸田園已經(jīng)指日可待了。

趙鼎臣又在太原停留了一段時間,約在次年春天離去。蘇過《送趙承之官滿還朝》句云:“蹉跎二十年,塵滿并州路。”盤點自己的人生路,從紹圣元年(1094年)隨父南遷,到政和四年(1124年),整二十年。而此番并州之役,更使他增添了人生無常之嘆、悲歡離合之思。

蘇過在太原還寫有一首非常特別的帶有游戲性質(zhì)的詩,從“一”寫到“十”,為次韻趙鼎臣詩而作:

一生拙自謀,老去復誰諫。二年此流落,汝豈宜仕宦。三黜固不辭,難堪妻孥訕。四海將安歸,面詬風裂肝。五鼎不愿食,誠言豈容贗。六韜素無奇,破敵未有間。七十古所稀,田園當早辦。八駿方并驅(qū),瑤池朝與宴。九年亡一毛,安用蓬蒿鶟。十室請老焉,佩弦吾敢慢?(《次韻趙承之數(shù)詩》)

此詩寫于政和三年(1123年),蘇過到太原已有二年,故稱“二年此流落”。由一至十,都是蘇過對自己的自嘲之語。居官不樂,又不得歸去,寫詩自嘲與同道交心,倒不失為一種減壓的方式。

蘇過書法

撰碑存史

蘇過在太原任職三年半左右,留給太原的珍貴遺存,除了存在于書籍中那些或喜或憂的詩歌,另外就是幾塊碑刻。論其價值,或許后者更值得晉人珍視和褒揚。

蘇過在太原所作碑刻,大約分為兩類。一為寺廟詩碑,一為晉人或同僚墓碑。

太原晉祠之北有明仙峪,峪內(nèi)有明仙寺。《山西通志·寺觀》之太原縣:“明仙寺,在縣西南十里龍山。金天會二年(1124年)僧凈慧建五洞石室三龕。內(nèi)有宋元豐八年呂惠卿撰《三圣堂銘碑》,蘇過書詩石碣,元彥齡,明王碹、史士舉胥有詩?!薄肮袍E”之太原縣:“宋明仙寺詩碣,宋蘇過書?!庇蓞位萸渥度ヌ勉懕吠浦?,明仙寺是時始建,金代為增修。

明仙寺今毀,僅存正殿石砌窯洞三眼,有金塑如來佛坐像,兩側(cè)童子對立,兩廂木雕像四尊,另有石佛坐像及殘存石像泥塑多尊。窯洞大都破損倒坍,蘇過碑殘缺不清。有楊堉書碑,上記:“乾隆年為回祿所傾……僅余紹圣元年緇元法語碑及蘇叔黨紀游詩二首……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等。

所說的“蘇叔黨紀游詩二首”,其中一首當為他人所寫。蘇過《斜川集》知不足齋本有編者注曰:“明仙寺有蘇斜川詩碣。前題云:‘路轉(zhuǎn)花溪不路塵,仰頭人語半天聞。到門莫記山重數(shù),但覺衣襟有白云。彥明,己丑二月晦題。彥明不知為何人?!箢}:‘政和甲午(1114年)孟冬,中秋后一日,蘇過叔黨、彥明自開化甘泉至明仙,時念老禪師復出世矣。因題詩壁:‘暫拋塵土叩云扉,山色空蒙翠濕衣。澗水松風俱有恨,道人瓶缽幾時歸?”詩今收于《山西通志·藝文》,詩題作《明仙訪上人不遇》。

蘇過在太原所作墓碑志,目前可知有二:一為太原兵馬鈐轄孫貴墓志銘(《孫團練墓志銘》),二為折克行碑跋(《跋折太尉碑陰》)。前者寫于到太原的第三年,記孫貴“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十七日卒于太原官舍,享年七十有三。政和四年(1114年)七月十二日,卜葬于真定府元氏縣某村之新塋”。則孫貴卒于蘇過初到太原任時。墓志銘記載了孫貴在太原任上之治績,為太原保存了一位官員的歷史。后者寫作時間不詳,其文寫道:

余于并門得太尉武安公之墓碑于其子嗣益,讀之竦然。見其制勝料敵,得士死力,有古名將之風,非特能世其家者也。公守河西逾三十年,虜在其目中如幾上物,所使偏將部曲,如臂上使指,安得不為虜所憚?

蘇過所寫的折克行,字遵道,祖籍云州(今大同),后遷府州(今陜西府谷)。祖上折從阮、折德扆(楊業(yè)岳父)、折御勛、折御卿,父折繼閔,叔父折繼祖、折繼世皆名將。在防御遼、西夏入侵,保衛(wèi)宋朝北方邊境方面,世立功勛。檢《山西通志·人物》可知,折家祖輩有姓名功績者十幾人在列。其中折克行事跡略曰:“每出必勝,夏人畏之?!薄霸谶吶?,善拊士卒,戰(zhàn)功最多,羌人呼為折家父?!惫僦燎刂萦^察使。

折克行墓在岢嵐州?!渡轿魍ㄖ尽ち昴埂罚骸八挝浒曹姽?jié)度使折克行墓,在州西北三里折家祠?!碑斒翘K過有公事或游歷至岢嵐州時,在折克行之子折嗣益的陪同下拜謁折氏墓,為其事跡所感動,為寫碑跋并書其碑陰。后折嗣益承襲父職,蘇過有詩相贈曰:“帝有虎臣司北門,虛弦坐落天驕魂。百年不敢南牧馬,草木尚有威名存。”(《寄題折嗣益襲慶閣》)

蘇過于政和五年(1115年)被罷,歸居潁昌(《蘇過墓志》:“初監(jiān)太原府稅,以法令罷”)。此年,河東提刑崔鈞卒,蘇過在潁昌為崔鈞寫了《行狀》。崔鈞此前曾向朝廷推薦蘇過,蘇過《河東提刑崔公行狀》:“過昔從仕太原,數(shù)得以事見公……過嘗辱公之知,論薦于朝?!?/p>

五年后的1120年,曾為張近幕府的孫勰卒,蘇過也為其撰寫了墓志(《孫志康墓志銘》)。為曾在太原同游共賦的同僚撰寫行狀、墓銘,也是他對曾經(jīng)任職三年半多的太原,那些詩歌生活,那些珍貴的人情之暖的點滴回憶吧。

猜你喜歡
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山水新太原 綜改顯成效
太原:原來你是這樣的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讀駕校的品牌之路
玛纳斯县| 漳平市| 元氏县| 苗栗县| 基隆市| 花垣县| 怀远县| 丹寨县| 太仆寺旗| 长寿区| 怀仁县| 上林县| 大关县| 寿阳县| 桐庐县| 资溪县| 济南市| 太湖县| 平度市| 太和县| 鹿泉市| 轮台县| 大姚县| 宣汉县| 镇平县| 万载县| 南陵县| 宝鸡市| 婺源县| 沧州市| 兴安县| 张北县| 天全县| 齐齐哈尔市| 赞皇县| 尚志市| 醴陵市| 宜宾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安图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