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歡
2020年2月,國際樂壇不時傳出悲傷的消息:鋼琴家彼得·塞爾金(2月1日)、指揮家內(nèi)洛·桑蒂(2月6日)、女高音歌唱家米瑞拉·弗蕾妮(2月9日)這三位在各自領域成就卓越的大師于短短十天內(nèi)相繼辭世,令人惋惜不已。不料2月26日,又一則來自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的訃聞映入眼簾:該院教授,著名鋼琴家、教育家謝爾蓋·多連斯基(Sergei Dorensky)因病于當天逝世,享年八十八歲。較之先前幾位因長期活躍于舞臺而備受矚目的大師,多連斯基的離去似乎并未受到太多關注,這許是因他多年來專注教學,演奏事業(yè)時斷時續(xù)所致。不過在我看來,這位在數(shù)十年教學生涯中培養(yǎng)出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的名家,其才華和貢獻同樣不容忽視。
1931年12月,多連斯基出生在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家庭中。他的父母酷愛音樂,家中樂聲不絕于耳。幼年時,多連斯基的家人經(jīng)常帶他去劇院欣賞音樂會和歌劇,這培養(yǎng)了他良好的藝術品位。九歲時,多連斯基被家人送入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下屬的中央音樂學校,開始接受系統(tǒng)而嚴格的鋼琴教學。起初他師從利季婭·克拉先斯卡婭,四年后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格里戈里·金茲堡(Grigory Ginzburg),此后他在這位名師的門下度過了整個學生時代。作為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鋼琴系“四巨頭”之一亞歷山大·戈登魏澤爾(Alexander Goldenweiser)的得意弟子,金茲堡不但是一位技藝超凡的演奏大師,同時也是一位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能長期受到他的指導,多連斯基是何其幸運。
金茲堡對演奏中的所有細節(jié)都要求甚高。他在課堂上不斷親自示范,用這一最直接的方式讓多連斯基領悟音樂藝術的真諦。與此同時,金茲堡也會就相關作品的技巧、內(nèi)涵與弟子反復推敲,引導多連斯基在演奏時逐漸形成鮮明的藝術表現(xiàn)力。就連他在舞臺上的舉手投足,老師也會不時加以提醒。如此嚴謹而細致的培養(yǎng),讓多連斯基受益匪淺,琴藝日臻完美。與恩師共處的十四年,成為多連斯基生命中一段難忘的時光。“他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的音樂作品多么精彩!凡是跟他學習的人,不能不熱愛鋼琴藝術,不能不迷戀鋼琴本身千變?nèi)f化的音色和極為神秘的演奏技術?!被貞浲?,多連斯基這樣感嘆道。
1955年,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lián)歡節(jié)中,多連斯基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奪得鋼琴組的第一名。兩年后,他又在里約熱內(nèi)盧國際鋼琴比賽中摘得銀獎,由此真正開啟了自己的職業(yè)演奏生涯。那之后,他的足跡遍及波蘭、德國、保加利亞、英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在祖國更是開展了廣泛的演出活動。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多連斯基那一時期的藝術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但他卻并不那么認為,因為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擴充自己的演奏曲目,同時也需要在演奏中探索出不同于學生時代的表現(xiàn)手法,并盡快在舞臺上找到真正的自我,這些對于他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好在經(jīng)過一番努力,他終于獲得了成功,演奏事業(yè)穩(wěn)步向前。
在多連斯基藝術生涯的鼎盛時期,他的演奏繼承了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總能以其自然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引人入勝。大多情況下,他以一種溫柔的、含而不露的方式,在鍵盤上奏出銀鈴般婉轉(zhuǎn)起伏、美妙動人的樂聲。這樣的特點在他演奏貝多芬的《降A大調(diào)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舒曼的《狂歡節(jié)》《幻想曲集》、肖邦的夜曲和瑪祖卡、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最為貼近自己藝術天性的作品時,得到了充分彰顯。正如在多連斯基錄制的那套深受好評的肖邦《瑪祖卡全集》唱片中,他的演奏是如此優(yōu)雅、柔婉,不見一絲矯揉造作的痕跡,聽來讓人倍感親切和溫暖。他與蘇聯(lián)文化部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集真摯的情感、如歌的線條和精致的分句于一體,自始至終流露出一份詩意的美感。當演奏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時,他那自然的直覺和火熱的激情又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過在一些具有高度戲劇沖突的作品中,雖然多連斯基演奏的音色依然考究,分句也仍顯細膩,人們卻還是能從他的琴聲中感受到些許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