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賀仁
江南塞北,地域有別,家常菜、家常飯各有風味和特色。南方有南方的規(guī)矩,北方有北方的習慣,大碗大碟,大口吃肉喝湯,是北方人的豪放;精致的青花瓷盤里盛上細絲兒碎末兒,自然是南方人的婉約了。我所在的皖北,地處中原的東部邊緣,屬于不南不北,不東不西,正式的菜系特色不分明,連家常菜、家常飯也很難說出特色來。
世紀之交的千禧年前后,我曾到蘇杭一帶農家做客,對那里尋常待客之道及其家常飯菜頗有印象。早餐時,主人領我去街上吃面。面有多種,青菜面、肉絲面、雪菜面、排骨面、雞蛋面等。各種面均是從同一鍋湯里撈出,然后澆以上述各類菜蔬肉蛋,稱作“澆頭面”。他們早餐吃面是待客的,一般人家的早餐是泡飯,佐以咸菜,如果家境好些的,則有油炸花生米和咸鴨蛋佐飯。中、晚餐自然是或蒸或煮的米飯,有菜有湯,有葷有素。我做客那時,飯菜均是出自燒稻草的地鍋。親戚家男主人在陽澄湖看漁場,每天中午都提回一條大鯉魚,女主人的任務則是剖魚、擇魚、灶上加工,從魚肚兩邊細心抽出“腥腺”,在那時我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她做的紅燒魚,那味道說不出的好,至今余香繞舌。這道魚算是他們的家常菜之一,其余還有每餐必有的雞蛋餃、蒸臘肉、熘青菜等,少有增減。近幾年,多次到南方去玩,有些“農家樂”雖然也掛著農家菜的招牌,但做出來的菜品從做法、味道、盛具等看,大多染上正品菜系的色彩,已失去“農家菜”的原汁原味了。北方的家常菜,大多是從電影、電視和文字里看到,比如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酸菜魚之類,雖也在本地吃過,但不知跟東北的風味是否一致。
南方的飯是飯(大米飯)、面是面、菜是菜,分得很清楚;北方的飯、面、菜、湯一律稱“飯”,早飯、午飯、晚飯都是飯,哪怕不見一粒米。
我喜吃愛做家常飯。燜飯、下面、熬稀飯、包餃子、小炒自不必說,稍微費勁點兒的,我也做。單說面食類,我就常做死面餅、水烙饃、油煎餅等。面粉與青菜的完美結合莫過于拌面蒸菜:春天的榆錢、紫藤花、洋槐花、面條菜、嫩榆葉、莧菜、茄子等一應時令菜蔬,大多可以拌面清蒸。本地主打的家常菜也無非是辣子雞、紅燒肉、蒸魚炸魚、酸辣土豆絲、青椒茄子、番茄炒蛋、酸辣紫菜蛋湯之類,刀下不外乎絲兒、片兒,鍋里也就是熘、炒、煮。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南北大菜也進了家庭廚房,“家常菜”的概念似乎日漸模糊。有個網友曬她的“家常菜”,一日三餐,每餐競有十多個菜品上桌,這“家常菜”就不家常了。
吃家常菜、家常飯,春夏秋冬,最好跟著時令走,吃季節(jié)菜。前幾年,院子里自己種下的種種果蔬,都是我做家常菜的首選食材,都能吃到一個字:鮮。
責任編輯:崔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