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驚鴻”本指輕捷飛起的鴻雁。曹植《洛神賦》有“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之句,后來人們就常用“驚鴻一瞥”來形容女子輕盈嬌艷,美得令人驚嘆,雖然只是匆匆一眼,卻讓人印象深刻,極其難忘。
一篇中考作文要想獲得高分,便需要從眾多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令閱讀老師“如瞥驚鴻”,重點關注,繼而仔細品讀。否則,再好的作文也有可能被湮沒。那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考場作文“翩若驚鴻”,引人注目呢?關鍵是在“外形”上下功夫,力求新穎別致。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技法一:精擬標題
在常見的作文題型中,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都不給出具體題目,要求考生自行擬題;至于半命題作文,題面并不完整,也需考生進行補題。閱卷老師在批閱這類作文時,首先關注的是什么?當然是你擬制或補寫的題目了。都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作文標題,往往能“眉目傳情”,一下就把閱卷者的心給吸引住。
不妨來看2019年四川眉山卷的作文題目。
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卑微,那樣柔弱,每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后,它們依然一根根從土壤里鉆出來,歡樂地迎著春天的風,好像那剛剛過去的寒冷從未存在。
小草如此,我們的成長歷程也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你成長的歷程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呢?
請圍繞材料的寓意,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可以講述你成長歷程中的故事,抒發(fā)你成長的感悟,也可以闡發(fā)你對成長的看法。
一位考生在寫這則材料作文時,把題目擬為“于無聲處聽驚雷”,然后在作文中記敘自己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終獲成功的經歷。這樣的題目,閱卷者只要拿眼一瞄,就會怦然心動。
如何才能擬寫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題目呢?
一是妙用修辭,運用比喻、對偶、夸張、反問等修辭手法擬題。比如有一位考生把題目擬為“誰,鎖住夏天”,令人頓生好奇之心。
二是妙用名句。既可以直接引用古詩文中的名句作為標題,上面的“于無聲處聽驚雷”就引用了魯迅的詩句,也可以對名句進行套用,比如一位考生在寫“樂趣”這一話題作文時,套用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詩句“曲徑通幽處”,把題目擬為“曲徑通‘樂處”,別具一格。另一位考生在寫“陪伴”這一話題作文時,套用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中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把題目擬為“此去經年書為伴”,充滿詩意。
三是妙用數字符號。即擬題時,在題目中加入一些數字或標點符號,從而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比如2019年浙江溫州卷作文題目是一道情境作文題,要求考生以“這,可能真的會發(fā)生!”作為開頭進行寫作,一位考生把題目擬為“3萬天后的那個早晨”,充滿懸念。再如有考生在寫材料作文“麻煩”時,把題目擬成“‘麻煩≠麻煩”,充滿創(chuàng)意;還有考生把題目擬為“1+1>2”,來論述“積少成多”這一道理,更讓人稱奇。
四是逆向切入。就是擬題或補題時,不從正面考慮,而是反向切入,與眾不同,甚至有違常情,讓人難以置信。比如一考生在寫2019年山東東營卷“的力量”這一題目時,把題目擬成“失敗的力量”,文中寫失敗的壓力最終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的題目,誰看了都會印象深刻。
當然,擬題的方法還有許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大家在擬考試作文題目時,一定要緊扣主旨、精短明了、有滋有味、與眾不同。另外,同學們在寫全命題作文時,如果想在題目上出彩,也可擬一恰當的副標題。比如有考生在寫“真的不容易”這一題目時,加上了一個副標題“我終于讀懂‘行百里者半九十”,既點明了主旨,又成功地吸引了閱卷者的注意,可謂一箭雙雕。
技法二:精烹開頭
如果把寫作比喻成烹制一道菜肴的話,要想讓你的“美味”贏得閱卷者青睞,那就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其只嘗一口就覺得味道鮮美,欲罷不能。這“第一口”無疑就是作文的首段了。
要想寫好作文首段,不妨借助一些技巧。比如“巧設懸念法”,開篇故意描繪一些反?,F象,或進行質疑,或故意說一半留一半,從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比如“詩意描繪法”,用優(yōu)美的語言對景物展開描寫,呈現優(yōu)美意境,讓讀者情不自禁沉浸其中。比如“引用詩文法”,引用古詩文中的名句或名人名言作為開頭,韻味十足。比如“情真意切法”,起筆抒情,用真情打動人心。比如“議論點題法”,簡短議論,卻蘊含深刻哲理。
我們來看2019年江西一考生在《鑰匙》這篇作文中的開頭:
“喂,劉老板嗎?為什么我昨天剛買的保險柜,今天就被撬了?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鎖王嗎?一定要給個說法!”“好好,對不起,我們一定會賠償您,再給您換個新鎖,對不起??!”啪!劉葉把手機狠狠地摔在沙發(fā)上,懊惱不已,難道……
這個開頭,通過人物對話,寫客戶剛買的保險柜被撬,劉老板懊惱不已,最后以“難道……”作結,欲言又止,讀者的興致一下就被調動起來,效果自然特別好。
再來看2019年江蘇連云港滿分作文《誰敢,就贏》的開頭:
牛頓說:“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比松缆菲閸缙D險,唯有敢于拼搏,敢于超越,才能成就真正的人生贏家。
這個開頭,先引用牛頓的名言,然后有感而發(fā),進行議論,點出主旨,引發(fā)讀者思考,可謂一舉多得。
一位考生在寫《走過,才明白》一題時,下筆便寫:
那個黃昏,我跌坐在家門前的草地上,望著遠處灰蒙蒙的天空,發(fā)著呆,眼里噙滿悲傷的淚水……
“跌坐”“灰蒙蒙的天空”與后面的“悲傷”相呼應,這樣的開頭,寥寥幾句,就營造出了一種讓人感傷的氛圍,令人心生共鳴。
相信讀完上面的文字,同學們對如何烹制文章首段,精心打造“鳳頭”一定已經有了把握。不過,還有幾點同學們要注意:一是文章首段不宜過長,要盡量短一點兒,最好不超過100字。二是下筆前一定要反復推敲,力求用詞準確,無任何語法上的錯誤,更不能有錯別字,以免給閱卷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三是要想盡辦法制造亮點,最好語不驚人絕不罷休。
技法三:精選文體
閱卷老師用目光“掃描”一篇考場作文時,除了特別留意文章的標題是否新穎,首段是否動人外,他還會格外注意文章的體裁,因為作文體裁也是能在瞬間被感知的元素之一。本來,作文的體裁無所謂好壞,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說明文,只要立意不俗、結構緊湊、內容豐富、表達準確,都應判為一類文。問題是,雖然現在中考作文一般都不限文體,但由于記敘文易于上手,有東西可寫,加之平時訓練得又多,所以許多考生都會不約而同地寫記敘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能精選一下文體,別出心裁地寫一篇議論文,寫一篇童話,寫一篇劇本,自然能引起閱卷者的注意。
2019年吉林卷的第一道中考作文題目是全命題作文“鄰居”,多數考生寫的都是標準的記敘文,講述發(fā)生在鄰居身上的各種故事。但也有同學在文體上動了一番腦筋,比如有一位考生采用的是書信體,給鄰居寫了一封信,訴說了許多心里話。還有一位考生寫的是議論文,對城市居民如何建立正常鄰里關系進行論述,這在成堆的記敘文中,猶如萬叢綠中一點紅那樣顯目。
不妨再看一個吉林的例子。2018年吉林卷中有一道材料作文,材料講的是“蝌蚪變青蛙”,考生們在寫這道文題時,既有記敘文、議論文,又有說明文、童話,可以說常見的文體都有。有一名考生卻獨辟蹊徑,以節(jié)目訪談的形式,借主持人和三位嘉賓的對話,來闡述青蛙精神的實質,啟示讀者學習青蛙勇于改變自己、勇于開拓、不墨守成規(guī)、厚積薄發(fā)等品質。這樣的作文,同樣讓人過目難忘。
當然,我們提倡同學們在寫考場作文時要精選文體,并不是說體裁一定要與眾不同。因為文體的選擇,跟考生對題目的理解、素材的積累、個人寫作偏好等多種因素有關,不能強求,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文題、首段、體裁這三者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同學們宜將這三者統(tǒng)籌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