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學生,積極陽光的好青年,酷愛讀書,喜歡寫作,把自己的閱讀心得、所感所想訴諸文字。經(jīng)常感慨,寫作其實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
黑格爾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彼晕艺f,當年我們國家在對待自然、對待生態(tài)上走過一些彎路,出現(xiàn)過一些偏頗的行為,甚至犯過一些幼稚的錯誤,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當年曾經(jīng)被視為“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壯舉”,圍湖造田、毀林開荒、開辟梯田等等行為,在今天看來很多都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破壞了自然植被和生態(tài)平衡,甚至造成了局部地區(qū)的生態(tài)惡化。今天我們亟待采取各種補救措施,盡最大可能挽回損失。
不過我們評價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撇開時代背景而孤立地看問題。要知道當時新中國剛誕生不久,和平年代讓人口增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吃飯問題”也就成了橫亙在全國人民面前的一道深坎。加之一些敵對國家加強了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經(jīng)濟封鎖,中國人自然就會把糧食生產(chǎn)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耙约Z為綱”也就成了那個時代一句比較切合實際的口號。所以,也才有了廣大農(nóng)村轟轟烈烈的圍湖造田、毀林開荒、開辟梯田等一系列運動——而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多打糧食。
說到底,上述種種有違常規(guī)、破壞生態(tài)的行為的出現(xiàn),完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心態(tài)”影響了“生態(tài)”。
但是,可以理解的“合情”之舉并不意味著可以暢行于任何時代。
今天,我們已經(jīng)基本走出了那個將“吃飽肚子”視為頭等大事的年代,中國人已經(jīng)不再為“生存”而絞盡腦汁,而是在為“生活”不懈努力了。我們的目的是要追求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完美的全新生活。
我們已經(jīng)跳出了“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低層次的物質追求,而有了日益增長的文化和生態(tài)需求;我們已經(jīng)不僅僅追求“金山銀山”,更追求“綠水青山”,甚至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因為我們需要碧水藍天,我們需要草木蔥蘢,我們需要鳥語花香……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宜居、更加適宜“生活”的家園。
所以,我們需要對曾被我們大肆掠奪的大地給予充分的補償,我們需要將綠水和芳草送回它們的故鄉(xiāng),我們需要讓高山不再裸露、原野不再荒涼,我們需要讓腳下的地球成為我們以及和我們一同來到這個地球上的其他物種的天堂……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就是摒棄了求生的粗糙,擺脫了得失的功利,拒絕了逐利的貪婪,而擁有著一種待人的紳士與雅士、接物的雍容與從容。誠如是,我們的天地就會有質的變化,我們的生活亦會層樓更上。
從生存到生活,是巨大的跨越。所幸的是,我們基本上完成了這種跨越,我們的心態(tài)也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下我們要做的,是徹底清算和矯正曾經(jīng)“合情”的“求生”之舉,追求一種更加“合理”的理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