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仕
老魏屬馬,是本單位眾口皆碑的“吝嗇鬼”。
據說,老魏出生時,啼哭聲驚動了屋外的大黃狗,“阿黃”把家里的擺件“貔貅”叼到嘴里,一個高兒躥上去,把“貔貅”放到了炕上。人們驚奇“阿黃”的舉動,“貔貅”只吃不拉,這個孩子肯定會過日子。
老魏天生聰明,能算計,內向,言語不多,1986年畢業(yè)于城里師專數學系。
大學畢業(yè)后,為了解決上班代步,他買了一輛“永久”牌加重型自行車,別人很羨慕。他對自行車視如己出,疼愛有加:買來塑料條兒,把自行車的三個大梁都纏裹起來,又用紅絨圈把前后兩個車圈裝飾上,騎起來自行車輻條閃閃發(fā)光,車鏈子沙沙作響,紅絨圈隨著車輪旋轉煞是好看!夏季過河的時候,他脫掉鞋子,挽起褲管兒,肩扛著自行車過河,成為人們眼中的一道風景。于是,有人編了一句順口溜:“洋車子鐵絲擰,飛起來似條龍,走道龍馱鱉,過河鱉馱龍。”
一次,老魏他二大爺找他借車子,想去給孩子買藥,老魏怒懟二大爺:“你騎我得了!”二大爺氣得跺了幾跺腳,罵罵咧咧地揚長而去。
不上班時,老魏把他的“洋車子”高高地掛在自家的山墻上,不讓車著地兒……
有時,休息場合,同事禮貌性地敬煙,將打開的煙盒沖向要敬的人,當輪到老魏時,老魏將四個手指收縮到一起到人家煙盒里一捏,四五支煙掐到手里了,然后往自己上衣口袋里一放,夠抽好幾次的了。
還有雙休日時,同事幾個圍桌打打撲克或玩玩麻將,老魏都會投機地帶上些水果、瓜子、礦泉水到玩場去“賣”,再親近也不能“差錢”,少一個子兒也不行,害得同事們有苦難言。
妻子讓他到集市上買菜帶回家,老魏總是有規(guī)律地按自己的時段兒去買:快散集的時候!菜商們將芹菜、黃瓜、西紅柿等賣剩下的蔬菜作減價處理,幾塊錢一斤的蔬菜被分成堆兒,幾角錢就能買一堆。這些集市上的尾貨既便宜又實惠,老魏很得意。
一早兒一晚兒,校園內和公路邊兒總能看見老魏拾荒的身影,左手拎著編織袋子,右手拿著叉子,塑料瓶子、紙殼子都是他的獵物。這些舉動引來人們的指指點點:“掙那么多錢還撿破爛兒賣,攢那么多錢干啥用???!”別看家里有錢,就是自己的親爹管他要錢,他也不會多給,每次30或50的就打發(fā)了。
老魏家住農村老院,媳婦是農村婦女,兒子都二十八九了還沒娶上媳婦。
提親的相家的也不少,竟然沒有一個成的。兩個原因:一是魏家空曠的屋里沒有一樣像樣的東西,女方一提條件就被老魏拒絕了;二是有來相親的還沒進魏家家門,就被鄰里鄉(xiāng)親的風言風語給杵散了。總的說魏家“摳門兒”是兒子娶媳婦的一個大障礙。
兒媳婦娶不進門,可急壞了魏夫人,她問老魏咱家存多少錢了,老魏應付說存著呢。有一天,魏夫人去鎮(zhèn)信用社找她娘家侄子,打聽老魏存錢的事兒,侄子說姑父沒有多少存款。魏夫人一聽,急火攻心,血壓上升,住院了。
她躺在病床上思來想去,老魏煙酒不嗜好,賭博也不去,省吃儉用,還落個“摳門兒”的名聲,家里沒有一件像樣兒的家具和電器,就連電視到現在還是黑白的。你老魏“摳門兒”自己舍不得吃穿我不管,你說老夫老妻都這么多年了,別人的媳婦都穿金戴銀,我別說首飾了,連件體面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老魏每月工資好幾千,總該有點積蓄了吧?結果眼前兒子都到了說媳婦的時候了,卻拿不出錢來,這叫過得什么日子,錢都花哪兒去了?她越想越想不明白,越想越來氣!
病好出院后,魏夫人一氣之下跑回了娘家,一住幾個月不回來。
老魏依舊上班、拾荒,過著吝嗇的日子,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暑假到了。
這天,老魏睡完午覺,洗完頭臉,獨自一個人坐在自家院里的老杏樹下,擺上方桌,品著茶,看著書,手里的蒲扇無精打采地晃來晃去,像沒吃飽飯似的。
這時,聽得院外孩子們噼里啪啦的雜亂腳步聲和嘰嘰喳喳的吵鬧聲:“這家就是魏老師家!”老魏循聲向門口望去,一群孩子引領來一男一女兩個時尚青年進了院門。
“魏老師,我倆看您來了!”
老魏放下扇子和書本,立起身來,兩個青年已到眼前了。老魏目瞪口呆:“這不是柳葉、柳絮嗎?”
柳葉、柳絮將手中的東西放在房根底下,兩人雙雙上前抱住老魏激動地泣不成聲,老魏撫摸著這對孿生兄妹:“你倆畢業(yè)了?”
柳葉、柳絮把頭埋在老魏的懷里,“嗯嗯” 地答應著。
老魏上屋里搬出一條長條木凳,讓柳葉、柳絮坐在方桌前,找來兩只杯子,給孩子們倒上茶水。柳葉說:“魏叔,我想喝點涼水?!庇谑抢衔恨D身上屋里拿出一只水瓢,柳絮和哥哥一起到當院的“洋井”跟前去壓水。這當口兒,老魏去院子黃瓜架上和西紅杮池子摘來黃瓜和西紅杮,放到方桌上讓兩個孩子吃。
老魏品品茶,又搖起那“濟公”扇,臉上盛開著五月的鮮花,靜靜地聽著柳葉、柳絮的敘說。
柳葉、柳絮縣一中畢業(yè)后都考入了北方大學,柳葉學的是土木工程,柳絮讀的是外國語。正當全家高興之際,大學入學之時,父母出事了。
四年來,兩個孩子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在老魏的資助下,頑強地堅持下來,今年大學畢業(yè)了。
柳葉和柳絮是在人才市場和受聘單位簽完就業(yè)協議后回來向老魏匯報的。
柳葉被房山鹍鵬建筑有限公司高薪聘為工程師,柳絮被一家外企聘為日文翻譯。兩個孩子如今不負眾望,終于功成名就了。
老魏囑咐柳葉、柳絮明天去監(jiān)獄探視父親, 兄妹倆很不情愿地答應了。
老魏站起身,跟兩個孩子說:“走,咱們一起去接你師母去,讓她回來給咱們包餃子吃!”
老魏和柳葉、柳絮的父親柳成蔭是師專同學,老魏家生活條件較柳成蔭家差很多,在師專的那段時光里,柳成蔭經常接濟老魏,老魏非常感激,當時無以為報。兩人成了好朋友。畢業(yè)后,都成了家,都分配到了教育口。
就在柳葉、柳絮考入北方大學的那年,柳成蔭酒后玩啞鈴時和媳婦發(fā)生口角,不慎意外將妻子頭部擊傷不治身亡。
妻子走了,柳成蔭鋃鐺入獄,眼看兩個孩子就要入學了,家庭出現了變故。在律師的調停下,老魏和柳成蔭在看守所的小屋里見了面,把柳葉、柳絮托付給了老魏。
從此,老魏節(jié)衣縮食,勤儉持家,甚至賣水果、拾荒掙零錢,擔負起資助兩個大學生的重任。這些年來,老魏瞞著自己的結發(fā)妻子,要供自己兒子魏子楓讀大學,又要為柳葉、柳絮兄妹倆的學費、生活費而奔波。功夫不負有心人,老魏的心血沒有白費,三個孩子都有出息,都完成了自己的學業(yè),找到了讓自己發(fā)展的合適崗位。老魏可以喘口氣了,心里踏實了,覺得上對得起天地良心,下對得起同窗好友柳成蔭了。
老魏決定,明天帶上柳葉、柳絮到上板城監(jiān)獄去探監(jiān),給老柳一個驚喜。
自柳葉、柳絮畢業(yè)后,兄妹倆就把老魏家當成自己家,工作之余、節(jié)假日,凡是有休息時間都要回到這個家里看看。
柳葉、柳絮很懂事,他們第一個月開工資時就回來把錢交到老魏手上,老魏也不推辭,給兄妹倆建個賬戶,存上。省得年輕人亂花錢,將來成家立業(yè)還得用大錢呢。
老魏媳婦也是通情達理之人,自柳葉兄妹畢業(yè)來家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覺得丈夫做得對,況且這兩個孩子又那么優(yōu)秀、懂事兒。
中秋節(jié)到了。
老魏夫婦一周前就接到柳絮和兒子魏子楓回來過中秋的電話,老兩口緊鑼密鼓地張羅著,柳葉電話說在外考察回不來,用微信給家里轉賬一千元增添喜慶。
三個孩子都有了工作,老魏也開始大方起來,把自家房院徹底裝修了一番,買來了大彩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屋里屋外煥然一新。
然而,一個更大的喜事即將來臨。
原來,魏子楓的單位和柳絮單位同在一個城區(qū),自柳葉、柳絮畢業(yè)回來和子楓見面認識后,柳絮和子楓就有了來往。
子楓二十九歲,柳絮二十七歲,子楓雖不愛說,但柳絮看到了他身上的那股善良勁兒,憨厚、實在、友善使柳絮敬佩。在兩個人的來往之中,柳絮喚子楓為“楓哥”,子楓甜蜜地應和著,對這個妹妹也早有戀慕之情。
在那次柳絮約子楓看電影后,倆人商量好中秋回家給爸媽一個驚喜。
月上中天,月光灑滿魏家大院。月中吳剛、嫦娥也在為這對新人祝福。
晚飯是在屋外杏樹下吃的,收拾完杯盤碗筷,柳絮和子楓給父母倒上茶水,讓他們喝著。
子楓和柳絮從屋里出來,手里拿著首飾盒,走到方桌前,柳絮說:“媽,這是我們給您買的項鏈、耳環(huán),我給您戴上?!?/p>
聽著柳絮的話,魏夫人一個高兒站起來,用手擋住柳絮的首飾盒,驚奇地問:“等等,你剛叫我什么?”柳絮甜蜜地笑著,月光下的臉龐顯得那么嬌羞好看:“我叫您媽呀!您早就是我媽了!”
魏夫人用手捂在胸口上,恐怕心從里面跳出來,驚愕地望著眼前這個姑娘。
老魏打斷尷尬場面:“愣什么神啊,快答應??!”
魏夫人這才從云里霧里回過神來:“唉!唉!”連連答應個不停。
子楓幫著柳絮拿好首飾盒,柳絮用她那乖巧纖細的雙手為準婆婆戴上項鏈,掛上耳環(huán),月光映射下,那黃金一閃一閃的。
讓二老并排坐好,子楓、柳絮雙雙跪在父母面前,“咚咚咚”叩過三個響頭,叫著“爸!媽!”
站起身后,子楓問:“爸媽,你們什么時候給我倆辦儀式???”
這一下,徹底把魏夫人驚蒙圈了:“啊呀,我的天哪,我哪輩子燒高香了,我哪輩子積大德了,這好事兒怎么一股腦兒都砸在我頭上了!不行,老魏呀,我要喝酒,我要喝酒!”
柳絮和子楓呵呵地笑著,笑聲驚動了天上的玉兔;吳剛、嫦娥用天燈照著,月光灑滿了人間。
老魏說他再也不會“摳門兒”了,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時,一定給子楓和柳絮辦一個排場的婚禮!
選自《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