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琪
摘??? 要: 《文章正宗》是真德秀為正文章源流而編選的文學選集,在紹定五年(1232)由真德秀與劉克莊共同完成,此書在南宋和元代都有刊刻。本文主要針對《文章正宗》宋元版本進行梳理考證,對研究《文章正宗》的版本源流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 《文章正宗》??? 宋元版本??? 真德秀
真德秀,本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字景元,后更為“希元”,號西山,謚文忠,建寧浦城人,南宋理學家,政治家,是朱熹的再傳弟子。慶元五年,進士及第[1](12957)。歷任福州知府、禮部侍郎、戶部尚書、翰林學士、參知政事等職。劉克莊稱其:“自出身事主,忠國愛民,纏綿固結(jié),不以進退易慮?!盵2](6529)真德秀創(chuàng)西山真氏學派,著作有《西山讀書記》《心經(jīng)》《政經(jīng)》《文章正宗》《續(xù)文章正宗》《西山文集》等。真德秀有感于“后世文辭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3](5),故選編《文章正宗》一書。全書二十四卷,分為辭命、議論、敘事、詩賦四部分,選錄先秦至唐的詩文。其書成于紹定五年(1232)。《文章正宗》并非真德秀一人所作。劉克莊曰:“《文章正宗》初萌芽,西山先生以詩歌一門屬余編類,且約以世教民彛為主,如仙釋、閨情、宮怨之類皆勿取。余取漢武帝《秋風詞》,西山曰:‘文中子亦以此詞為悔心之萌,豈其然乎?意不欲收,其嚴如此。然所謂‘攜佳人兮不能忘之語,蓋指公卿郡臣之扈從者,似非為后宮設(shè)。凡余所取而西山去之者大半,又增入陶詩甚多,如三謝之類,多不入。”[2](6688)可知“詩歌”一門是真德秀委托給劉克莊編寫,再行刪減而成。
1.南宋版本述考
《文章正宗》在南宋已有影響,南宋版本有番禺郡學刊本、越本、莆本、江西刊大字本、黃經(jīng)校勘手稿本及徐積余藏宋麻沙本。分述如下:
番禺郡學刊本,淳祐元年(1241)劉克莊刊刻于廣州番禺。這當是《文章正宗》最早刊本。此本似已散佚。劉克莊曰: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遺書曰《西山讀書記》,曰《諸老集略》者,綱目詳,篇帙多,其間或未脫稿。曰《文章正宗》者,最為全書。既成,以授湯中仲能、漢伯紀,某與焉。晚使嶺外,與常平使者李鑒汝明協(xié)力鋟梓,以淑后學。是書行,《選》《粹》而下皆可束之高閣。猶恨南中無監(jiān)書,而二湯在遠,不及精校也[2](4202)。
真德秀在紹定五年(1232)完成《文章正宗》后,將手稿托付給了湯中、湯漢和劉克莊三人,最后由劉克莊刊刻。劉克莊在文中曰:“晚使嶺外,與常平使者李鑒汝明協(xié)力鋟梓,以淑后學。”又《郡學刊〈文章正宗〉》云:“頃余刻此書于番禺,委同官盧方春輩置局刊誤,屬以召去,去時書猶未成?!盵2](4420)根據(jù)《廣東通志》記載,李鑒在廣東任提舉僅淳祐元年(1241)一年①[4](32),據(jù)此《文章正宗》番禺郡學刊本刊刻時間當為淳祐元年(1241)。劉克莊與李鑒、蘆方春在廣州番禺刊刻《文章正宗》,期間,劉克莊因詔先行離去,李鑒、蘆方春并未重視《文章正宗》的刊刻,導致此本錯誤甚多,并非善本。劉克莊稱:“是書行,《選》《粹》而下皆可束之高閣,猶恨南中無監(jiān)書,而二湯在遠不及精校也?!薄犊W刊〈文章正宗〉》提到:“后得其本,殆不可讀。有漏數(shù)行者,有闕一二句者,有顛倒文義者,如魯魚亥豕之類,則不可勝數(shù)。意諸人為官事分奪,未之過目耶?抑南中無善本參校耶?每一開卷,常敗人意?!盵2](4420)雖然此本為《文章正宗》最早流傳于世的本子,但此本漏洞百出,并非精校本。
越本,刊刻于1241至1252年之間。此本似已散佚。劉克莊在《郡學刊〈文章正宗〉》中介紹完番禺郡學本后云:“其后乃有越本,亦多誤。”[2](4420)緊接著又簡述莆本刊刻情況,稱:“它日莆本當優(yōu)于廣、越矣。”[2](4420)可見此本刊刻時間當在番禺郡學本之后,莆本之前。此本仍舊不盡如人意。
莆本,淳祐十二年(1252)王庚刊刻于莆田。此本似已散佚。劉克莊在《郡學刊〈文章正宗〉》中曰:“莆泮池書差備,今郡文學王君,謂朱先生《易本義》,精于理者也,謂真先生此書,邃于文者也。既刻《本義》,遂及《正宗》?;驊]費無所出,君命學職丁南一、鄭巖會學廩、量出入,得贏錢六十七萬,而二十四卷者亦畢工。吾里藏書多善本,游泮多英才,傍考互校,它日莆本當優(yōu)于廣越矣……君名庚,字景長,溫陵人?!盵2](4420)王庚,字景長,溫陵人。寶祐間任興化府軍學教授[5](163),景定間任福清縣知縣事[5](134)。丁南一,字宋杰,莆田人,寶祐元年(1253)春中進士[2](6388)。劉克莊在文中稱丁南一為學職,則此時丁南一尚未中進士。因此,刊刻《文章正宗》應(yīng)早于寶祐元年(1253)。劉克莊所說“莆”“吾里”當為福建莆田?!逗蟠逑壬鷦⒐袪睢诽岬剑骸叭勺诱拢椅牡钚拮?,知建寧府……六月,依舊職提舉明道宮。公優(yōu)游里闬,作為新居,揭宸翰所賜樗庵、后村二扁,日與賓客觴詠其間,曰:吾得此足矣?!盵6](359)壬子為淳祐十二年(1252),此時劉克莊在家鄉(xiāng)莆田。寶祐元年(1253)[7](271),劉克莊與袁相子、趙克勤、方蒙仲、王景長有詩唱酬②[2](4576),劉克莊與王庚俱在莆田。因此,淳祐十二年(1252),王庚也應(yīng)當在莆田。綜合上述材料,可以推斷出莆本《文章正宗》當刊刻于淳祐十二年(1252)。時王庚認為朱熹的《易本義》精于理,真德秀的《文章正宗》精于文,《本義》已刻,《文章正宗》也應(yīng)當刊刻。但資金不足,遂命學生丁南一、鄭巖集學校經(jīng)費,考慮出入用度,得錢六十七萬,《文章正宗》因此刊刻完畢。劉克莊對莆本抱有極大的信心,認為莆田多善本,亦多青年才俊,仔細校勘,定能超越番禺郡學刊本和越本。
江西刊大字本?!段牡撎迷L書記》卷五記載:“宋真德秀撰。宋江西刻大字本。補抄八卷。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注雙行。板心上記字數(shù),下記刊工姓名。陳士可、陳興、張震、劉清、德華。宋避諱至‘慎字。有‘朱筠‘朱錫庚印。”[8](372)現(xiàn)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宋大字元修殘本行款、刊工姓名與《文祿堂訪書記》卷五記載相同,卷內(nèi)亦有“朱筠”“朱印錫庚”等印記,可知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宋大字本即為宋江西刊大字本。另有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僅一卷元刊本,行款、刊工姓名、印記均與《文祿堂訪書記》卷五記載相同,亦當為宋江西刊大字本,與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宋大字本為同一本,只是散落兩處。中國國家圖書館定為元本,或許是因為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卷七為元修部分,遂定為元本。西南大學藏《文章正宗》宋殘本亦為此版③[9](181),《宋元本行格表》中記載的《文章正宗》疑為此版④[10](610)。
黃經(jīng)??笔指灞荆瓿捎?272年至1273年之間。此本似已散佚?!饵S提干行狀》提到:“壬申秋則堂召,而某繼之,辭不獲命?!瓡r雪巖先生洪公起帥越兼庾事,雅知先生辟茶鹽司,準備差遣幕府省文書,日與同寮賦詩、飲酒為樂,退輒掩闗,饋問不通,門無雜賓??び形鳌稘h書》板,脫誤踳差,不可讀。先生欲白府刋正之。適洪文忠公以真文忠公所編《文章正宗》屬先生校讎,先生曰:‘是吾志也。乃并《漢書》白之,即倉司置局,字字參訂。雖盛暑,弗置所厘。正稿已具,未刻梓……一日,與楊君坐語,至暮,忽痰薄咽間,疾復作,竟終于官之正寢。癸酉九月乙酉,某以諸生實制服受吊?!盵11](216)黃經(jīng)[12](1195、1196),字濟叔,隆州井研人[11](214),晚自號樗庵老人[11](217)。淳祐癸卯⑤(1242)甫薦江東,咸淳年間調(diào)臺州寧海⑥縣丞[11](215),后任茶鹽司、幕府省文書。壬申為咸淳八年(1272),時黃經(jīng)準備擔任幕府省文書,受托校勘《文章正宗》,已校勘完畢,但未刊刻。黃經(jīng)去世于癸酉年,也就是咸淳九年(1273)。因此,黃經(jīng)校勘《文章正宗》當在1272年至1273年之間。
徐積余藏宋麻沙本。此本似已散佚?!对鲇喫膸旌喢髂夸洏俗ⅰ酚涊d:“徐積余藏宋麻沙本,十行二十一字。”[13](895)
《廣東宋元明經(jīng)籍槧本紀略》:“真德秀《文章正宗》二十卷續(xù)集二十卷。淳祐間廣州郡學刻本,未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是書跋云:‘西山先生《文章正宗》既成,以授湯巾仲能、漢伯紀,某與焉。晚使嶺外,與常平使李鑒汝明協(xié)力鐫梓,以淑后學,猶恨南中無監(jiān)書,而二湯在遠不及精校也。又跋云:‘頃余刻此書于番禺,委同官盧方春輩置局刊誤,屬以召去時書猶未成。后得其本,殆不可讀。每一開卷,常敗人意。按:后村刻此書至委同官置局刊誤,非不鄭重,其事特以奉召去官,致滋遺憾。蓋??敝簧?,非印刷之不良也。道光《廣東通志》職官表云:‘劉克莊淳熙朝任提點刑獄,李鑒淳熙元年任提舉常平??虝斣诖藭r?!盵14](363、364)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的年號,共計十六年,自1174年至1189年?!段恼抡凇烦蓵?232年,考《廣東通志》可知,李鑒于淳祐元年(1241)任提舉平常。因此“淳熙”當為“淳祐”之誤。淳祐為1241年至1252年,《續(xù)文章正宗》初次刊刻在1266年。因此淳祐年間不可能出現(xiàn)《文章正宗》與《續(xù)文章正宗》合刻本。此本不存在。
2.元代版本述考
元刊本(1280—1368)。線裝,二十四卷,四十八冊??锔?8.2厘米,寬12.4厘米,半頁十行,行二十一字,現(xiàn)藏于“臺灣國家圖書館”。有印章:“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項叔子”白文方印、“華陽王曉圖書”朱文方印、“金華宋氏景濂”朱文長方印。
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二十四卷。中華再造善本即根據(jù)此本影?、?。此本板框高21.5厘米,寬18.1厘米,半頁十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黑口,雙黑魚尾,左右雙邊,有倪澄、鄭圭序,“鐵琴銅劍樓”藏書印,曾被瞿氏所藏?!惰F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二十三記載:“《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宋刊本。宋真德秀撰。案:《劉后村集》有跋此書云:‘文忠全書既成,授湯巾仲能、漢伯紀,其與焉,晚使嶺外,與常平使者李鑒汝明葉力鋟梓,以淑后學。則為最初刻本。此本文忠自序已佚,亦無劉跋。目錄前后雜入倪澄、鄭圭《績文章正宗》二跋,作于咸涥丙寅??急鸀槎茸谙虥甓辏僧敃r合刻本,非劉本也。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注字同。板心著大小字數(shù)及刊工人姓名,筐、桓、完、樹、購字有減筆,板刻清朗,天祿琳瑯所謂寬行大字、用筆整肅者是也。卷首有云谷山房圖書朱記?!盵15](367)即為此本,但瞿氏誤作宋本[16](1282)。此本有倪澄、鄭圭序,疑為《文章正宗》與《續(xù)文章正宗》合刻,而《續(xù)文章正宗》整本脫落。
《文章正宗》二十一卷,元刊本。此本似已散佚?!栋z宋樓藏書志·總集類三》記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一卷,元刊本,宋真德秀撰。《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辭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錄文章者眾矣。若杜預(yù)、摯虞諸家,往往湮沒弗傳。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選》、姚鉉⑧《文粹》而已。繇今眂之二書所錄,果皆得源流之正⑨乎?夫士之于學,所以窮理而致用也。文雖學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輯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其體本乎古、其指近乎經(jīng)者,然后取焉,否則辭雖工亦不錄其目。凡四曰辭命,曰議論,曰敘事,曰詩賦。今凡二十余卷云。紹定執(zhí)除之歳正月甲申學易齋書。”[17](1290)
另有“蔡公亮⑩校正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臺灣國家圖書館”均有藏本。張智華先生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見到此本:“元刊本……此書二十四卷分四門:辭命三卷、議論十卷、敘事八卷、詩賦三卷。這與二十四卷本宋刊本是相同的。此本標目有‘西山先生四字,前有紹定執(zhí)徐之歲自序及正宗綱目一卷,文中標抹圈點具存,由此可見它出于真德秀自序本。卷首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線黑口,左右雙闌,注雙行同。版心上記字數(shù),下記刊工姓名。卷中皆加句讀。每卷后有‘國學正奏名{11}蔡公亮校正一行?!盵18](85)這與《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六記載:“元刊本,十行二十字,細黑口,左右雙闌。每卷后有‘國學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當為同一版書?!恫貓@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六又載:“又一帙,行欵同上而版心稍大,亦元刊本,海虞瞿氏藏?!盵19](1530)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元本書目》稱:“《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元刊本,是本標目有‘西山先生四字,前有紹定執(zhí)徐之歲自序及正宗綱目一卷。文中標抹圈點具存,尚出自序本也。明刻有正宗綱目而無自序。卷首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15](367)瞿氏藏本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本皆是二十四卷,十行二十字,標目皆有‘西山先生四字,文中標抹圈點具存,卷首皆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朱記,可知這兩本為同一版本。《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卷十七記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宋真德秀撰,存卷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一上、二十二下、二十四。元刊本,十行二十字,線黑口,左右雙闌,注雙行同。卷中皆加句讀。每卷后有‘國學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收藏鈐有‘士禮居藏隸書印、‘黃丕烈印、‘梧桐鄉(xiāng)汪嵐坡藏、‘馬氏家藏圖書世世子孫永保各印。(辛未二月初一見于蟫隱廬,索四百元)”[20](1497)也為同一版。“臺灣國家圖書館”藏南宋末年(1225—1279)刊配補元刊本{12}中藏書印與《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記載一致,每卷后亦有“國學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當與以上為同一版。但臺灣圖書館定為宋版元修,中國國家圖書館和歷代藏書志定為元版,未知孰是。
3.結(jié)語
《文章正宗》自成書以來先后有番禺郡學刊本、越本、莆本、江西刊大字本、黃經(jīng)校勘手稿本、徐積余藏宋麻沙本、元刊本(1280—1368)、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二十一卷元刊本及蔡公亮校正本等宋元刊本。根據(jù)歷代藏書志及各家圖書館記載,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可稱善本?!段恼抡凇匪卧姹井惓U滟F,對其進行整理考述有助于進一步研究真德秀及《文章正宗》的版本源流。
注釋:
①《廣東通志》卷二十六“提舉常平”條下記載:“李鑒淳祐元年任,孟黙二年任”。
②《江咨龍注梅百詠》曰:“昔為梅百詠,和者十余人,如袁相子、趙克勤、方蒙仲、王景長,皆已物故,存者各離群索居?!?/p>
③李弘毅先生在《殘宋本〈文章正宗〉考述》記載:“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注文雙行同,左右雙邊,細黑口,順魚尾。版框高24.6厘米,廣35.6厘米。版心上方鐫刻字數(shù),下方為刊工姓名。刻工計有‘仁□‘振‘清‘張震‘信。文中凡遇‘貞‘完‘恒‘敦等字均缺末筆,避諱至光宗止?!毙锌钆c刊工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宋大字本一致,當為江西刊大字本。
④《宋元本行格表》:“宋本《文章正宗》,行廿字,注字同,二十四卷,版心有大小字數(shù)及刊工姓名,寬行大字。瞿氏書目,《儀顧堂續(xù)跋》一本同云間有元修之葉,無字數(shù)及刻工姓名。”
⑤原本作“邜”,“卯”之俗體。
⑥《黃提干行狀》:“會有,學縣皆設(shè)官,調(diào)臺州寧徳縣丞?!备鶕?jù)祝穆《方輿勝覽》記載,寧德縣位于福建路福州(祝穆.方輿勝覽: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2003:162),臺州只有寧??h(祝穆.方輿勝覽:卷八[M].北京:中華書局,2003:136)?!罢{(diào)臺州寧徳縣丞”中“寧徳”疑為“寧?!敝`。
⑦《中華再造善本》中《文章正宗》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本明修本行款同為十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黑口,雙黑魚尾,左右雙邊,皆有倪澄、鄭圭序,卷首皆有“云谷山房圖書”朱記。兩版刊工姓名及刊工姓名刊刻位置也別無二致。又《中華再造善本》中《文章正宗》為根據(jù)國家圖書館元刻明修本影印,可知中華再造善本即根據(jù)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本明修本影印。
⑧《皕宋樓藏書志·總集類三》中本缺“姚鉉”二字,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章正宗》綱目補([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⑨《皕宋樓藏書志·總集類三》中本缺“之正”二字,今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章正宗》綱目補([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⑩蔡公亮,福建崇安人,寶祐元年(1253)進士。(陸心源.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四[M].清光緖刻本)
{11}正奏名為宋代科舉名詞:凡經(jīng)省試合格之文、武貢舉人,由禮部記名上奏赴殿試,殿試合格賜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者,均屬正奏名及第人。(龔延明.宋代官職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7:635)
{12}“臺灣國家圖書館”所藏蔡公亮校正本前有清代手書題記:“宋槧本書珍與宋拓碑帖等,季滄葦、錢遵王、黃莞圃所藏,可謂空前絕后,然不全者十之八九,且元明時刷印居多。茲真西山《文章正宗》,雖僅有八冊,妙在宋槧之初印者,斯時紙簾紋闊可證也,其裝訂標面,尚是前明,真希所見也,不必抄補齊全,亦不礙其為寶也。乙丑夏日,梧桐鄉(xiāng)人汪泰基得于申江寓次。其值英洋肆拾餅。”此本亦注有刊工姓名,根據(jù)《古籍刻工名錄》(張振鐸.古籍刻工名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可知,刊工大多為元代人,少數(shù)為明代人。
參考文獻:
[1][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宋]劉克莊.劉克莊集箋校[M].辛更儒,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3][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清]郝玉麟等.廣東通志:卷二十六[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二十三[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宋]劉克莊.后村詞箋注[M].錢仲聯(lián),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程章燦.劉克莊年譜[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8]王文進.文祿堂訪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9]李弘毅.殘宋本《文章正宗》考述[J].文獻,2009(01).
[10][清]江標.宋元本行格表[M]//賈貴榮、王冠輯.宋元版書目題跋輯刊(第2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11][元]牟巘.陵陽集[M]//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50冊),臺北:世界書局,1988.
[12]吳國武.兩宋經(jīng)學學術(shù)編年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
[13][清]邵懿辰撰、邵章續(xù)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4]黃慈博.廣東宋元明經(jīng)籍槧本紀略[M]//賈貴榮、王冠輯.宋元版書目題跋輯刊(第4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15][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三,北京:中華書局,1990.
[16]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編著.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金元編集部[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17][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一,北京:中華書局,1990.
[18]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9][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0]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