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亮
對于語文來說,課外閱讀是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語文的課外閱讀內容豐富,充滿趣味性,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鞏固課內知識,拓展課外內容,進行有效地積累,為提升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小學生時期是一個敏感時期,這時候就必須要加強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長大了有句話常說道:好習慣或壞習慣就是小時候……養(yǎng)成的,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曾說過類似的話:我打小積累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它科目提供了很大的利處,無聊的時候就喜歡看看課外書充實自己。這都充分地說明小時候的語文至關重要,而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對于自身有著莫大的好處。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在看各種好的課外書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受其影響著,他們吸取著別人的學習經驗,學習別人的解題思路和技巧,令學生具備著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需要通過學生在翻閱課外資料,并且進行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的。上述提到的高考語文字數和題量增加,就是在較量閱讀能力,所以小學生單純的緊靠課本內的閱讀量和常識是不能應付考試的,這更加的需要學生在小學時期就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為往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奠定扎實基礎。
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要把寫作的水平提升,不僅僅是學生掌握課本上僅有知識就可行的,它需要作者擁有海量的詞匯量,以及經典的詞句等。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學生在寫作時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寫作時想加人一些名言名句,但是通過課本掌握的較少、加以忘記。詢問過現如今在文學寫作上面有造詣的一些作家,他們對自身的總結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的博覽群書。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點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翻閱課外書,多讀、多學、多積累,久之,寫作素材上來了、詞匯量上升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今后他們的寫作能力便會信手拈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拓展視野、擴寬知識面。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除了家人與他人的接觸少,生活經歷也不夠豐富,在此情況下,學生要想開拓視野,閱讀大量的課外書就是一個捷徑,學生在閱讀中,不僅了解到了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成語故事、名勝古跡,還能了解到國內外的一些名人名言,學生的視野一旦被打開,他們的求知欲會更加的強烈,知識面得以擴寬。
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措施
課外閱讀素材的選擇要適應于學生心理特征。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的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在心智上面處于關鍵期,想象力極其豐富,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品的時候,需要科學性地選擇,盡可能的與學生心理特征相適應,有時一本好的閱讀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作品以故事性和趣味性為主,比如《格林童話》《成語故事》等,后者特別適應于現時期的小學生,很實用,在小學時期他們需要經常性的聯系歷史名人與其對應的成語,以后造句的時候也可以呼之即出,還有充滿著幻想性地故事能給學生帶來希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需要選擇現階段小學生實用性高;和一些充滿探索的、科幻的、美好的故事類作品,令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得到有效的幫助。
引導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教師如果傳授學生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閱讀技巧,學生閱讀課外書所獲的益處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比如,在學生遇到疑問與好的詞句的時候,可以建議他們摘抄下來,過后再詢問老師,以及回顧加以熟記優(yōu)秀詞句,學生讀完之后建議他們寫一篇觀后感,培養(yǎng)他們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營造自主學習課外閱讀的氛圍。學生有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外閱讀是學生對于課堂的有效拓展,也是他們獲得課外知識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比如定期舉行“朗誦比賽”“知識小先生”等一系列的活動,增加他們的參與性與趣味性,鼓勵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并引導他們把課外閱讀的知識與課內所學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提升語文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活動對提高語文各方面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開拓視野、培育閱讀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等有著莫大的好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還要支持他們利用課外閱讀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寫作創(chuàng)意,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作者通聯:甘肅張掖市山丹縣陳戶鎮(zhèn)新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