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摘要】情緒和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情緒是兒童喜悅和快樂的來源:兒童可能因為體驗到較愉快或歡樂的情緒而覺得人生充滿希望,所以積極情緒經驗是推動兒童學習生活的動力之一。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會有傷心的時候,其實悲傷、恐懼、憤怒這些心情都與我們的想法有關。本節(jié)課讓學生認識情緒的多樣性,逐步學會調節(jié)、控制情緒的方法,能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理智地選擇解決的辦法,將消極情緒化解為積極情緒,更加樂觀快樂地學習生活。
【關鍵詞】積極情緒? 情景模擬? 小組討論
【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情緒反應十分明顯,受內在、外在環(huán)境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廣泛。喜悅與快樂,常會使他們有歡愉的感受,而愿意積極努力地追求;焦慮、悲傷帶給他們不安與痛苦,使他們極力逃避,不愿面對。因此,情緒的管理與表達強烈影響著學生的生活適應與發(fā)展。了解情緒發(fā)展特征與主要的情緒狀態(tài),才能積極應對各種情緒。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能正確認識情緒、了解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2.過程方法目標:能逐步學會調節(jié)、控制情緒的方法,能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理智地選擇解決的辦法。
3.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自我探索活動中感受情緒,與情緒對話,在生活中接受正向情緒,接納負向情緒。
【活動方法】
情景模擬法、小組討論法。
【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情緒產生是由于個體對于事件的態(tài)度而不是因為事件本身。
難點:能逐步學會調節(jié)、控制情緒的方法,能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理智地選擇解決的辦法。
【活動對象】
小學三年級學生。
【活動過程】
一、感受情緒——熱身游戲:行走的表情包
同學們好,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現在我們就來做個游戲,好嗎?(好)游戲之前我們來做個約定:我會先說規(guī)則再做游戲,請大家認真聽游戲規(guī)則,當游戲結束的時候我會做這個動作。只要老師一做這個動作,請大家跟我一起做并保持安靜。我們先來玩第一個游戲:
這個游戲的名字叫“行走的表情包”。游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表情包。(知道什么是表情包嗎?小采訪:你什么時候會用到這些表情包呢?)
1.游戲規(guī)則:
(1)點擊開始鍵,大轉盤開始轉動。
(2)再次點擊“停止”鍵,大轉盤指針指向哪個詞語,老師就會大聲喊出“表情定格”。聽到“表情定格”后,就請大家用表情將指向的詞語表現出來,越夸張越好。(覺得表情不夠表達,還可以加上動作、聲音等)
(3)表情定格后,不能隨意改變。
2.活動分享:通過剛才的“行走的表情包”活動,你體會到了什么?談談感受。
3.小結:這些表情、動作、聲音都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和情緒“對對碰”。(板貼課題)
【設計意圖】熱身游戲“行走的表情包”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讓學生們與“情緒”零距離接觸,知道了情緒就在我們的身邊,語言、動作、聲音等都是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
二、感知情緒——情緒的變化
1.有緊張,就會有輕松;有喜悅,就會有悲傷。這些情緒都是我們的正常表達。孩子們,我們先走進暖心坊的小故事《萱萱跳長繩》,一起感受萱萱的情緒變化。
2.打開書第53頁,自己讀讀故事,分享感受:聯系自己以往的經歷說一說萱萱的情緒有哪些,前后有什么變化。
3.小結:瞧,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會讓情緒產生波動。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你出現過這樣的情緒波動嗎?
4.小組內說一說最近你出現過的兩個相對的情緒,以及是什么事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書第54頁)(邀請幾位同學分享)
5.看來,情緒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處不在。那我們該怎樣更好地表達情緒呢?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故事的閱讀,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并嘗試學會面對和處理消極情緒帶來的煩惱。回憶最近的生活事件,體會不同情緒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組內分享和全班分享,讓學生獲得更多情緒的感知,并與自己情緒的變化相聯系,激發(fā)學生正確看待情緒,并嘗試表達情緒。
三、感悟情緒——駱駝之死的啟示
1.老師這兒有一頭駱駝,它也有情緒。它發(fā)了一點小脾氣,我們來看看它的故事。
2.讀故事:《駱駝之死的啟示》。
3.導致駱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像這樣發(fā)脾氣的情緒還有哪些呢?
4.點題:發(fā)脾氣是我們的本能反應。但是控制像發(fā)脾氣一樣的情緒卻是一種本領呢。孩子們,靜心回憶,控制這些不良情緒是不是也有秘訣呢?別急,我們先來演一演情緒反轉劇,看能不能給你點啟發(fā)。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發(fā)脾氣和駱駝發(fā)脾氣的故事,真切地感受情緒在自己的身邊,激發(fā)他們參與情緒討論的興趣。
四、感悟情緒——情緒反轉
1.演一演情緒反轉劇,出示要求:
(1)每組派代表抽簽選擇劇本。
(2)小組合作完成。
(3)可適當自由創(chuàng)編。
(4)時間:3分鐘。
情景劇1:《公交車上有人擠我》
旁白:一天早晨,小明乘坐11路公交車前往學校,今天的11路車異常擁擠,萬分慶幸,你有座兒。
小明(喜上眉梢):太好啦!今天還沒睡醒呢,正好聽聽音樂,補補覺。
旁白:小明正在閉目養(yǎng)神呢,突然感覺有人擠他。小明下意識地往里邊靠了點,但是站著的人好像很不識趣,越往里邊退,他擠得越厲害。
小明(小聲嘟囔):誰啊?誠心的啊。太過分了,老虎不發(fā)威,當我是病貓啊……
旁白:小明這時氣急敗壞,憤怒至極。他“騰”地一下站起來,發(fā)現是一個阿姨背對著他,搖搖晃晃,站都站不穩(wěn)。小明抬起手,拍了她后背一下。
小明:阿姨,你不要擠我……
阿姨(一轉身,連連彎腰致歉):對不起,小朋友。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要擠你的……
旁白:小明臉紅了。他為自己剛才的魯莽行為感到有些羞愧。因為他發(fā)現:阿姨的懷里正抱著一個小baby。
小明:阿姨,您坐吧。
情景劇2:《學校里的交通事故》
旁白:做完早操大家排隊回班級的路上,小明正全神貫注想著下一節(jié)要上什么課,突然有個人從前面沖過來,使勁撞了他一下,小明很惱火,不管三七二十一朝著那個人大吼。
小明:你沒長眼睛嗎?為什么看不到別人在走路?
旁白:小明正準備掄起拳頭,跟他理論一番。卻聽到對方弱弱地說。
小強:對不起……我有點急事,太著急了。
旁白:聽到“對不起”,小明氣消了點。可是聽到“急事”,他火“騰”地一下上來了。
小明:誰沒個急事?。?!什么事那么急啊?!那么大勁撞我。不能慢一點啊……
旁白:這時,小紅從旁邊經過。她看到了他們在爭執(zhí),決心做一個“和事佬”。
小紅:小強,你趕著交作業(yè)是吧?那也不能那么急啊,快跟小明道歉。就說下次一定慢一點。小明那么寬容大度,一定不會跟你計較的。
小強(連忙)說:對不起,把你撞疼了。我下次一定慢一點。
小紅:小明,快原諒小強吧。大家都是一個年級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后都是好兄弟呢。多個朋友多好啊?!安蛔膊幌嘧R”,多難得啊!
旁白:聽了小紅這一席話,小明覺得很是順耳,神情頓時飛揚起來,就不跟小強計較了。
小明:那好吧。沒關系,沒關系。你先去交作業(yè)吧。
2.邀請小組互相評議并談談感受。
小結:同樣一件事情——她擠到了你,他撞到了你。但是小明前后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是什么在起作用?是我們對待事件的態(tài)度。那我們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看待這些能觸發(fā)我們情緒變動的事件呢?
3.出示“辨一辨”環(huán)節(jié)。
請大家開動腦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辨一辨。
以下想法是否合理?請在你覺得不合理的想法前打√,并在組內說說理由。
(1)我希望能考個好成績。
(2)我必須考個好成績。
(1)我又胖了,有點心煩。
(2)我又胖了,我真是一點用都沒有。
(1)我被老師當眾批評了,我完蛋了。
(2)我被老師當眾批評了,我很難過。
(1)我被爸爸媽媽打了,我很傷心。
(2)我被爸爸媽媽打了,他們不再愛我了,我不想活了。
4.邀請幾個小組分享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模擬情景自由創(chuàng)編,并交流分享,讓學生逐漸意識到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狀態(tài),并在“辨一辨”環(huán)節(jié)中,嘗試正確表達情緒,并學著用積極的態(tài)度換一種看待情緒的方法,嘗試能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理智地選擇解決的辦法。
五、成功管理不良情緒秘訣的小討論
討論:你覺得管理不良情緒需要哪些成功的小秘訣?
1.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出能夠成功管理不良情緒的小秘訣。
2.用自己喜歡的簡筆畫或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表達(寫在小黑板上)。
3.老師這兒有小錦囊提供,每個小組有一次小錦囊抽選機會。
4.時間:3分鐘。
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秘訣?
管理不良情緒小秘訣:放松術、轉移法、幽默法、愉悅法、笑術、宣泄術、換個想法、積極樂觀。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講授等方法,伙伴之間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運用多樣化的學習策略來加工知識信息,建構個人對情緒調節(jié)和轉化積極情緒的知識體系。然后再把自己加工后的知識信息傳教給伙伴,共同掌握情緒管理秘訣的團隊伙伴,外在互教、內心認同、互相欣賞,給予學生歸屬感、安全感、成功感,讓“伙伴學習”成為兒童管理不良情緒,健康成長的有力助手。
六、情緒對話——成長苑、親子互動(課后拓展)
1.孩子們,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都客觀存在著,他們就像兩個傳遞員,把我們內心的需要、期待傳遞給我們。很多人都非常樂于接受正向情緒的傳遞,但我們同樣需要真誠地接納傳遞給我們的負向情緒,否則,它會不停地來“騷擾”哦。當不良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它進行這樣一段對話。
情緒,你好!我知道你來找我了。
我也知道你來找我的原因是發(fā)生了? ? 。
其實在這件事情里,我心里真正期待的是
所以? ? ? ? ?謝謝你讓我去發(fā)現自己的內心。我可以這樣做:? ? ? ? ? ? ? ?。
2.和爸爸媽媽一起,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都是內心的需要和期待,并通過與情緒對話、分享感受,學習如何調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情緒管理的方法帶入家庭,促使學生和家庭成員更深入地理解情緒,并一同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情緒管理,進一步增進與爸爸媽媽的情感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