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誠
【摘要】浪漫曲是俄羅斯音樂藝術的代表,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濃郁的俄羅斯本土特色,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發(fā)展;其后圍繞文學性、情感性兩個方面分析了其藝術價值;最后從聲樂風格教學、聲樂思維教學、聲樂作品鑒賞三個角度入手,研究了俄羅斯浪漫曲在聲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俄羅斯浪漫曲;聲樂教學;聲樂思維
一、引言
俄羅斯浪漫曲最早起源于18世紀末期,其以俄羅斯民間的本土文化作為源頭,為當時匱乏的俄羅斯音樂藝術體系帶來了新的生機。其后,經(jīng)過數(shù)代音樂家不斷地繼承與創(chuàng)新,俄羅斯浪漫曲逐漸實現(xiàn)了對西方音樂理念的借鑒與融合,從而從俄羅斯民謠民歌的改變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走上了更加專業(yè)化、特色化的歷史舞臺,成長為世界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此,我們有必要對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價值及教學應用進行分析討論。
二、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發(fā)展
所謂“浪漫曲”,即俄國領域中藝術歌曲的另一稱呼。在公元18世紀以前,俄羅斯本土的音樂藝術發(fā)展遲緩,且歌曲在內容、結構上都帶有明顯的程式化特點。18世紀末期,隨著俄國啟蒙思想的興起與發(fā)展,克茲洛夫斯基、索科夫斯基、杜勃揚斯基等音樂家先后涌現(xiàn),為俄羅斯音樂藝術帶來了新的生機。在此期間,音樂家們廣泛汲取俄羅斯地區(qū)的民間文化元素,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帶有濃郁俄國特色的歌曲作品,浪漫曲這一音樂類型由此初露頭角。
19世紀初期,“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圖1)秉持著融合化的藝術理念,將西方音樂的藝術特點融入俄羅斯本土音樂當中,并創(chuàng)作出了《云雀》《我記起那美妙的瞬間》等優(yōu)秀作品,將俄羅斯浪漫曲推向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在格林卡的影響之下,巴拉基列夫、穆索爾斯基、科薩科夫、柴可夫斯基等“新俄羅斯樂派”的代表人物也紛紛投入到了浪漫曲的創(chuàng)作當中。至此,在多名音樂家的熱切創(chuàng)作與共同努力之下,俄羅斯浪漫曲徹底擺脫了本土民歌民謠的舊模式,實現(xiàn)了極大程度的專業(yè)化、特色化變革。其后,經(jīng)過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等數(shù)代、數(shù)名音樂家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風格越發(fā)鮮明,逐漸成長為世界音樂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顯露出了極具特色的藝術價值[1]。
三、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價值
1.俄羅斯浪漫曲的文學性
在俄羅斯浪漫曲當中有很多歌曲取材于詩歌、小說、民間故事等文學作品,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夜鶯》《不,不會欺誑》《早春》等。這些歌曲在表達音樂魅力的同時,攜帶有濃郁、真摯的文學屬性,使受眾沉浸于曲調與歌詞構成的雙重世界當中,形成強烈的內心共鳴與思維聯(lián)結。同時,在俄羅斯浪漫曲當中,文學歌詞與音樂曲調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映襯、相互交融的。因此,在曲的渲染之下,歌詞的文學表現(xiàn)力更加靈活生動;在詞的豐富之下,樂曲的起承轉合也更顯流暢美妙。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作品《早春》取材于著名詩人列夫·托爾斯泰的晚年詩歌作品。在這一詩歌當中,詩人通過“生命!森林!燦爛陽光!……我不禁熱淚涌流,凝望你深切面容!”等文學語言,表達出了他對生命、自然的歌頌與熱愛?;诖?,柴可夫斯基以柔和、歡快的浪漫曲旋律為基礎,將詩句的情緒遞進體現(xiàn)在陣陣的鋼琴聲中,使托爾斯泰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之感得到充分抒發(fā),實現(xiàn)了文學與音樂的高度匹配。
2.俄羅斯浪漫曲的情感性
音樂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者思想情感的具象表達,勢必會帶有獨特的情感性特點。作為浪漫主義時代下的音樂產(chǎn)物,俄羅斯浪漫曲更是將這一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在浪漫曲作品《春潮》(圖2)中,拉赫瑪尼諾夫為了表現(xiàn)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采用了分段式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作品前半段,拉赫瑪尼諾夫以大氣、舒展的音樂旋律,為聽眾描繪出了冰雪消融后春潮萌動、萬物復蘇的蓬勃之象。其后,拉赫瑪尼諾夫又采用降六級和弦半音上行分裂的手法,對春潮由小至大、由點直面的動態(tài)變化展開了細致入微的描摹,將樂曲帶入了另一層新的情感境界。再如,柴可夫斯基在浪漫曲作品《淚水盈盈》中,從持續(xù)、綿長的低音入手,為樂曲營造出了壓抑、晦暗的情感基調。其后,隨著旋律的后續(xù)展開,歌曲的悲傷情感逐步增強,最終在“多么痛苦”一句時達到高潮,鋼琴也在此時奏響了最強音。至此,受眾的情感共鳴被牢牢吸引在樂曲情境中,使人在震驚于這種極致痛苦的同時,產(chǎn)生憐惜、悲憫的深層情緒。由此可見,在情感表現(xiàn)力這一方面,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是極為豐富的。
四、俄羅斯浪漫曲在聲樂教學中應用的建議
1.將俄羅斯浪漫曲應用于聲樂風格的教學培養(yǎng)
上文提到,俄羅斯浪漫曲當前的藝術價值與藝術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會、歷史、藝術等多種背景的影響下,以及數(shù)代音樂家的努力下,逐漸形成的風格體系。由此,將俄羅斯浪漫曲應用到聲樂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更加具象化地了解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演唱風格的變化歷程,提升學生探究聲樂作品、把握聲樂風格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基于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家在審美特點、創(chuàng)作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其俄羅斯浪漫曲作品呈現(xiàn)出的風格也各不相同。此時,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俄羅斯浪漫曲作品,可以深切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個人特點對聲樂作品風格的影響,進而強化學生對作品風格的認知能力與鑒別能力[2]。
2.將俄羅斯浪漫曲應用于聲樂思維的教學培養(yǎng)
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編排與演唱,并不是簡單的技巧堆疊或內容組合,而是集社會觀念、情感思想、技巧能力以及個人理解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性表達。將俄羅斯浪漫曲應用于聲樂教學當中,可為學生構建出多元化、真實化的音樂情境,進而使學生在聆聽、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全面化、多角度地看待視角與聲樂思維。例如,在學習穆索爾斯基的浪漫曲作品《跳蚤之歌》時,學生可從半宣敘、半詠嘆的句調當中切實感受到樂曲對“跳蚤”這一形象的諷刺與抨擊,進而挖掘出創(chuàng)作者的深層情感,了解其對統(tǒng)治者昏庸無道的憤怒悲哀,以及對底層人民的憐憫與同情;在學習達爾戈梅斯基的浪漫曲作品《我仍然愛他》時,學生則又進入到另一種情感氛圍當中,基于“我為他祈禱,幸福會涌入新房!”等歌詞內容與樂曲旋律的跌宕變幻,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追求愛、歌頌愛的激昂情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與感悟吸收,學生便會潛移默化地將個人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內容等元素融合到聲樂表演當中,達成良好的聲樂思維培養(yǎng)效果。
此外,受惠于俄羅斯浪漫曲與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密切聯(lián)系,學生還可對《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夜鶯》等俄羅斯浪漫曲作品的文學原著進行閱讀,進而可以從文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創(chuàng)作者的聲樂理念與藝術思想做出理解。這樣一來,學生便可逐漸掌握文學作品與聲樂表達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出發(fā),實現(xiàn)俄羅斯浪漫曲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達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效果。
3.將俄羅斯浪漫曲應用于聲樂作品的鑒賞比較
俄羅斯浪漫曲與德國藝術歌曲具有許多共性特點,如歌詞來源都傾向于詩歌作品、聲樂處理均比較細膩等。由此,將俄羅斯浪漫曲作品與德國藝術歌曲作品一同加入到聲樂教學的鑒賞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帶領學生更好地對不同地區(qū)的聲樂作品、音樂藝術進行橫向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俄羅斯和德國兩個國家的音樂風格、聲樂技巧的異同。同時,德語、俄語在咬字、表達上也具有不同的特殊韻味。通過鑒賞和學習兩個語種的歌曲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發(fā)音技巧的運用靈活性,使學生更好地在聲樂演唱中落實元音、清輔音、濁輔音等不同音節(jié)的精準處理[3]。
五、結語
總而言之,俄羅斯浪漫曲具有豐富、濃郁的區(qū)域特點與文化內涵,在聲樂教學中具有高度的應用價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充分挖掘俄羅斯浪漫曲的情感、文化、民族等多種屬性,進而為學生提供綜合化的聲樂學習素材。在多種元素交織的浪漫曲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風格意識、聲樂思維和聲樂技巧將得到顯著提升,進而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楊孝珍.俄羅斯浪漫曲抒情性的演唱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8.
單麗.俄羅斯浪漫曲的藝術特征[J].當代音樂,2017(16):102-103.
齊穎.俄羅斯浪漫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藝術研究,2017(0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