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每次路過某商場,都被吆喝聲吸引過去,吆喝聲本身并無奇特之處,但吸引人的是在錄音喇叭盛行的當(dāng)下,人工吆喝倒變成了“先進武器”。
在門口負(fù)責(zé)吆喝的是兩位50多歲的大姐,一位坐著,一位站著,“進來看看吧,各色衣服鞋子,款式新穎,價格便宜……”
大姐天天練嗓子,嘴皮子都練利索了,一套套的信手拈來。有一天,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問大姐,你們商場真會折磨員工,非得讓兩個大活人在門口吆喝叫賣,直接裝個錄好音的大喇叭,省事省力多好。
大姐笑笑,說:“喇叭沒人說得生動?!?/p>
這心態(tài)倒是不錯,但對不少人來說,再生動,也不會刺激消費,畢竟商品價格和質(zhì)量才是第一位的??磥砩虉隼习宕蝈e了如意算盤。
上周我遇到初中同學(xué),聊天得知,她就在那家商場工作,這幾年混成經(jīng)理了。我便跟她提起商場門口的人工吆喝,立馬吐槽了一番,沒想到她卻不高興了,原來那兩位大姐一個患有眼疾,一個腿腳不好,來商場應(yīng)聘時,被部門經(jīng)理拒之門外了。離開時恰巧遇到了商場老板,老板了解完情況,便問她倆敢不敢在大街上吆喝叫賣,兩人說可以試試。于是,老板安排她倆負(fù)責(zé)門口接待,開開電梯,順便吆喝宣傳。
“如果喇叭上崗,兩位大姐就得失業(yè)了。看事不能只看表面。有些落伍的做法,其實充滿了溫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