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曦嫻
早晨起床,看到母親在廚房里忙碌,便覺得溫暖美好且踏實。聞著從蒸鍋中散發(fā)出的香味兒,心中便有花兒爭相開放的感覺。
聽母親說,她學做飯是在我出生后。如此說來,怪不得我對母親炒的雞蛋記憶尤為深刻。
母親手拿雞蛋在碗邊溫柔一敲,蛋清、蛋黃便迫不及待地涌入碗中,還攜帶了幾小塊調(diào)皮的蛋殼。母親小心地用筷子往出夾碗里的蛋殼,可那蛋殼滑溜溜的,像是故意挑戰(zhàn)著母親的耐心。母親沒轍了,直接用手“緝拿歸案”。
接下來就該炒雞蛋了。不知是油太少還是火太大,那蛋液一傾而下就凝結(jié)成了焦黃色的小塊,并且迸起熱熱的油星子,油星子濺落在母親手上,母親齜牙咧嘴,卻沒有停手,不停地翻炒。最終,一碗半黃半黑、形狀怪異的炒雞蛋誕生了。
它著實不好看,也不好吃,可我卻舍不得吃。
雖然以失敗開始,但母親越挫越勇,廚藝逐漸提高,也就有了后來母親為我做的土豆燉牛肉。
煮好的番茄汁紅得像燃燒的火,削過皮的土豆顯出淳樸溫和的土色,精心挑選的牛肉粉嫩粉嫩、條筋分明。母親像對待孩子般溫柔地將它們逐樣倒進燉鍋中,輕輕地攪拌。母親細心專注地攪拌著,眼底泛著溫柔。燉鍋里發(fā)出“嗚嗚”的聲音,四周霧氣繚繞。頃刻間,空間和時間也被軟化,與世無爭,和諧溫馨。
再長大一點,曾經(jīng)無憂無慮的我有了學業(yè)的憂愁。愛女心切的母親為了減輕我的憂愁,常常為我做營養(yǎng)魚湯。
魚湯如牛奶般濃郁,沉沉浮浮的豆腐點綴其中,還有那綠油油的菜葉,發(fā)出溫婉的光芒,仿佛一件精致的藝術(shù)品。輕呡一口,暖氣立即順著喉嚨蔓延至全身,我頓時又有了精神。
“來吃飯?!蹦赣H的聲音很甜。
那些年,母親為我做的飯,裹挾著對我的愛,在我的記憶中久久不肯消散。
(陜西合陽縣城關(guān)中學)
點評
那些年母親為“我”做的飯,從“失敗”到“正宗”再到“暖和”,是廚藝的提升,更是母愛漸濃的過程,源于開篇一句鋪墊——“她學做飯是在我出生后”。母親為了孩子在改變著自己,甚至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最后越做越好。以做飯表現(xiàn)母愛,充滿煙火味。
(張亞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