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5 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fā)布。
文件指出,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后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
文件確定,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xù)抓好農業(yè)穩(wěn)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wěn)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zhàn)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 月19 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傳來消息,經過14 天極低溫考驗,由該院抓總研制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再次順利喚醒,進入第15 月晝工作期。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2 月18 日6 時57分和2 月17 日17 時55 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15 月晝工作期。目前確認各設備狀態(tài)良好,工況正常,月球車將向西北再向西南移動,同步在新的目標點行駛探測,按計劃開展第15 月晝工作。
至此,玉兔二號月球車累計月面行駛367.25 米。
2 月13 日,《自然》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演示了兩個相距50 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成功地將相距50 千米光纖的兩個量子存儲器糾纏起來,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腔增強的量子效應來制備糾纏原子和光子。他們還自主研發(fā)了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通過非線性差頻過程,將存儲器的光波長由近紅外轉換至通信波段,經過50 千米的光纖僅衰減至百分之一以上。
團隊還設計并實施了雙重相位鎖定方案,成功地把經過50 千米光纖的傳輸后引起的光程差控制在50 納米。最后在兩個由50 千米長光纖連接的節(jié)點之間實現了糾纏——這一距離足以連接兩座城市。
我國最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7號船2 月27 日駛離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首次奔赴大西洋某海域執(zhí)行衛(wèi)星海上測控任務。
據了解,航天遠洋測量船每次執(zhí)行衛(wèi)星海上測控任務,都會受任務海域位置的影響,經常需要對航線進行調整,每次開辟新航線都是巨大挑戰(zhàn)。“這次任務的海域距離遠、航線新,預計有數十天浪高4 米以上,海上航行難度較以往更大。”遠望7 號船船長倪留國說。
面對新任務、新航線、新點位等,遠望7 號船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確保船舶順利出航。
遠望7 號船集當今船舶建造、航天測控、航海氣象、船舶動力等領域的最新技術于一身,已圓滿完成21 次海上測控任務。
由中、德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我國安徽發(fā)現了一批4.4 億年前的花骨海綿化石——中國古花骨海綿。這是迄今發(fā)現最古老的花骨海綿,將同類海綿化石的歷史前推了3 億多年。
花骨海綿是現生海綿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六射海綿。它們外觀形態(tài)多樣,生活的水深范圍也較廣,最深可達6700 米以上。
此次,研究團隊在安徽省涇縣的海綿動物群中發(fā)現了這批4.4 億年前的花骨海綿化石。這些花骨海綿呈球形或橢球形,有厚厚的壁,表面還有進水孔。鑒于它的特征有別于其他已知花骨海綿,科研團隊將之命名為中國古花骨海綿。
2 月24 日,中科院蘇州醫(y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研究人員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yī)院等8 家醫(yī)院合作,最新研發(fā)出一種新的卵巢癌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醫(yī)療人員僅利用患者的核磁共振圖像就可對卵巢癌分類進行精準判斷。
此次,研究團隊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卵巢癌患者的影像學診斷中。科研人員共收集兩大類、共501 名卵巢癌患者的核磁影像資料,通過機器學習方法篩選特征、構建模型,最終形成一套智能卵巢癌無創(chuàng)診斷的新方法。將新方法得出的機器診斷結論與6 名從業(yè)2 年至13 年影像科醫(yī)生的診斷比對,結果顯示,醫(yī)生平均診斷準確度為79.5%,機器平均診斷準確度達到91.7%。
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通過集成電路工藝微縮的方式獲得算力提升越來越難;而計算與存儲在不同電路單元中完成,會造成大量數據搬運功耗增加和額外延遲。如何提高算力,突破技術瓶頸?2 月26日,清華大學稱,該校微電子所、未來芯片技術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的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共同研發(fā)出一款基于多個憶阻器陣列的存算一體系統(tǒng),在處理卷積神經網絡時的能效比圖形處理器芯片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升計算設備的算力,且是傳統(tǒng)芯片功耗的1/100。相關成果近日發(fā)表于《自然》雜志上。
2 月25 日,中國氣象局發(fā)布《2019 年中國氣候公報》(下稱《公報》)?!豆珗蟆啡娣治隽?019 年中國氣候基本概況、氣候系統(tǒng)監(jiān)測狀況和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綜合評估了氣候對行業(yè)、環(huán)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公報》顯示,2019 年我國氣溫偏高,降水偏多。2019 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9℃,為1951 年以來第5 暖年。全國平均降水量645.5 毫米,比常年偏多2.5%。六大區(qū)域中東北、西北、華南年降水量偏多,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偏少,西南略偏少。
此外,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強對流、低溫冷凍害等氣象災害偏輕。與近10 年平均值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偏少。
近日,《園藝研究》在線發(fā)表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橘研究所構建完成的柑橘全基因組變異數據庫CitGVD,這是第一個園藝類作物全基因變異數據庫。
該數據庫中,變異數據包括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和插入缺失。CitGVD V1.0 包含了來自內部測序項目和公共資源的346 個種質的1 493 258 964 個高質量基因組變異位點和84 個表型數據。
CitGVD 集成了基因組變異位點注釋、相關基因注釋以及有關種質的詳細信息,并集成了多種內置工具來進行數據訪問和深入分析。這些功能使CitGVD 成為柑橘相關研究的綜合Web 門戶和生物信息學平臺,也為構建其他農作物的全基因組變異數據平臺提供了范例。
鮣魚又被稱為懶漢魚或吸盤魚,其吸盤的吸附力強大到它能吸附在跳出水面并高速旋轉的海豚身上。為了探索其中的奧秘,研究人員對該種魚吸盤柔軟的唇圈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唇圈在介于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有一層獨特的構造:豎直的膠原蛋白纖維。這種纖維狀的構造所提供的彈性能使吸盤與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最大化,并減少唇圈的變形以保持其黏合力。這也是學術界首次詳細揭示鮣魚唇圈組織形態(tài)結構。
受到鮣魚的啟發(fā),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含有豎直尼龍纖維的仿生吸盤。與純硅膠吸盤相比,仿生吸盤吸附力提高了62.5%,吸附時間增加了3.4 倍。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日前發(fā)布視頻顯示,該機構即將執(zhí)行載人任務的龍飛船C206,目前已經準備交付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發(fā)射場。據外媒按照這一時間以及SpaceX 的飛行終止測試(IFA)為例推算,龍飛船最早將在4 月底發(fā)射載人任務。
2019 年末,SpaceX 公司在推特上宣布,載人龍飛船已完成了第10 次降落傘系統(tǒng)測試,“向安全運送NASA 宇航員邁出又一步”。該系統(tǒng)是在宇宙飛船返航進入地球大氣層后才啟用的,目的是幫助減速降落。
近日,SpaceX 再次發(fā)布了一段視頻,內容顯示了位于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的龍飛船C206 的360°視圖,在通過常規(guī)的電磁干擾測試后,龍飛船直接從工廠送往佛羅里達發(fā)射場。
美國研究人員2 月17 日在《自然》雜志發(fā)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發(fā)電設備,能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
研究人員將這種新設備稱為“空氣發(fā)電機”,其最主要構件是由微生物地桿菌生產的導電蛋白納米線構成的厚度只有7 微米的納米薄膜。當暴露于空氣中時,薄膜會吸收其中的水分,形成一個可自我維持的水分梯度。以這一水分梯度為驅動力,設備會產生約0.5 伏的持續(xù)電壓,電流密度約為每平方厘米17 微安。
據介紹,新技術無污染,可再生,成本也很低。新設備對位置或環(huán)境條件沒有過多要求,不需要陽光或風,甚至可以在室內和沙漠這樣濕度極低的地區(qū)使用。
迄今分辨率最高太陽圖像于近日新鮮“出爐”!在圖像中,人們可以看到明顯的米粒狀結構,每個“米粒”的大小都跟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面積差不多。研究人員稱,這些圖像提供的細節(jié),能幫助科學家研究太陽磁場,從而進一步揭示太陽的奧秘。
這些高清圖像由位于夏威夷的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拍攝,DKIST 是目前性能最強大的太陽望遠鏡,主鏡面寬4 米。
研究人員表示:“借助這些圖像,我們首次能解析太陽磁場最小特征內的細節(jié),據信這些微小亮斑將能量輸送到太陽大氣的外層——日冕。這些亮斑甚至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釋,為什么日冕溫度高達數百萬攝氏度,但太陽表面溫度卻‘僅有’5500 攝氏度左右?!?/p>
物理學家組織網2 月14 日報道,近日南極西摩島上一個監(jiān)測站記錄下20.75℃的高溫,這是南極地區(qū)有氣象記錄以來測得的最高氣溫,也是該地區(qū)氣溫首次突破20℃。
巴西土壤學家卡洛斯·舍費爾表示:“我們從未見過南極洲氣溫如此之高?!辈贿^他強調,就氣候變化趨勢而言,20.75℃這一高溫數據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是“一次性”溫度,而非長期氣溫的一部分。
舍費爾說,這次測得的高溫,是一項歷時20 年、針對氣候變遷對南極永凍土影響研究計劃的一環(huán)?!拔覀儾荒苡眠@一高溫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這只是一個信號,表明該地區(qū)正在發(fā)生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p>
俄羅斯眼科醫(yī)師協(xié)會主席伊戈爾·阿茲納烏里揚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開發(fā)出可使不同類別的眼疾患者恢復立體視覺的“電子眼鏡”。
“電子眼鏡”外形和普通眼鏡一樣,重量也比普通眼鏡輕。它使用3D 圖像感知技術,眼鏡架內置了微處理器,鏡片是一個小液晶顯示屏,借助弱電流通過微處理器可以控制鏡片表面產生的閃爍頻率,液晶顯示屏在微處理器作用下完成光線的偏振,即讓一定頻率的光無法透過眼鏡。
伊戈爾·阿茲納烏里揚介紹,“電子眼鏡”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激發(fā)雙眼視光感反射恢復。而一天戴1 個小時這樣的眼鏡,治療1 個月至6 個月就可以恢復視力,研發(fā)人員相信,療效可達95%。
英國和比利時研究人員日前繪制出了首份人類胸腺組織圖集,能了解胸腺組織如何發(fā)育,并揭示了重要免疫細胞T 細胞的起源,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制造出人工胸腺,并設計出改良的治療性T 細胞,以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胸腺可產生T 細胞。這些T 細胞能尋找并消滅入侵的細菌和病毒,還可識別癌細胞并殺死它們。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單細胞技術,從發(fā)育中的胸腺及兒童和成人胸腺組織中分離并分析了約20 萬個細胞。他們研究了每個細胞中活躍的基因,發(fā)現了新的細胞類型,并使用這些基因作為標簽將每個細胞映射到胸腺中的確切位置。
研究人員稱,將來科學家可參考人類胸腺組織圖集,在體外構造合適T 細胞,以攻擊和殺死特定癌癥。
以色列W-Cycle 公司成功地研發(fā)出利用甘蔗渣為原料的天然環(huán)保材料,取代結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PET)塑料來生產即食食品包裝盒,極大地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W-Cycle 公司在解決龐大的即食食品包裝行業(yè)中使用C-PET 塑料的問題時,將目光聚集到蔗糖行業(yè)里糖分取出后的甘蔗渣上。經過4 年的研究和開發(fā),他們獲得的基于甘蔗渣的環(huán)保材料可以經受-40℃至250℃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食品包裝材料所必需的疏液性(不沾油或水),同時用其生產的包裝盒在使用后可以作為有機廢料丟掉,也可以與紙張共同回收,且不散發(fā)任何毒素或含有重金屬。
以色列科學家最近證實,名為“鮭居尾孢蟲”的寄生蟲體內沒有線粒體基因組因此無法呼吸,這是地球上已知首個不呼吸的動物。
特拉維夫大學的多蘿西·霍雄領導的團隊對鮭居尾孢蟲進行顯微鏡和基因組分析后發(fā)現,這種寄生蟲沒有線粒體基因組。線粒體基因組是動物線粒體內雖小但至關重要的DNA 部分,包括負責呼吸作用的基因。
霍雄表示:“這種基因萎縮對這種寄生蟲來說可能是好事,這使它能盡可能快且頻繁地繁殖?!?/p>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 月24 日報道,鮭居尾孢蟲如何在不呼吸的情況下獲取所需能量仍是未解之謎,它很可能從宿主身上偷來氧氣,但要進一步研究其基因組才能找到答案。
2 月15 日,日本大阪大學工程師淺田稔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介紹,他和同事設計出了一套能可靠識別一系列觸碰的觸覺傳感器,當這套傳感器與機器人相連時,機器人會發(fā)出情緒信號。
該觸覺傳感器名為“疼痛神經系統(tǒng)”,嵌入了柔軟人造皮膚,可感知輕柔的觸摸和令人疼痛的重擊。當這套傳感器與名為“Affetto”的機器人(一種模仿孩子頭部的機器人)系統(tǒng)相連時,觸覺和疼痛信號可以轉化成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
淺田稔指出,這一系統(tǒng)有望催生能識別他人疼痛的機器人,而識別他人疼痛是用于照看老年人的機器人的一種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