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郝曉麗,何 靜,吉日木圖,2
(1.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呼和浩特 010018;2.內蒙古駱駝研究院,內蒙古 巴丹吉林 737300)
我國是世界上雙峰駱駝主要產地之一[1],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 甘肅等省的戈壁和草原上。研究表明,成年雙峰駝駝峰占其體重的20%[2],駝峰中90%是脂肪。研究證實,駝峰脂肪中富含VA(5.6 mg/kg)和VE(19.4 mg/kg)[3],有較低含量的膽固醇[2],雙峰駝較單峰駝有較高含量的α-亞麻酸,所以雙峰駝的駝峰脂肪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駱駝脂肪營養(yǎng)豐富、性質穩(wěn)定,是食品、化妝品及化工行業(yè)的優(yōu)質資源,將精煉駝峰油進一步富集不飽和脂肪酸,可提高其經濟價值。目前,研究人員對于不飽和脂肪酸的富集研究多為植物油和海洋生物油等,畜類動物油相對較少,駱駝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富集更是少見。富集不飽和脂肪酸常用的方法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分子蒸餾法、柱層析法、冷凍結晶法及尿素包合法等[4-7]。尿素包合法成本低、設備簡單、易操作[8-11]。因此,本研究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精煉駝峰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以碘值為指標,探究脲脂比、脲醇比、包合溫度、包合時間對包合效果的影響,通過響應面法優(yōu)化富集工藝,并對其脂肪酸組成及含量進行分析測定。
精煉駝峰油,內蒙古駱駝研究院;95%乙醇、氫氧化鉀、尿素、正己烷、環(huán)己烷、冰乙酸、濃鹽酸、碘化鉀、一氯化碘、氫氧化鈉、氯化鈉、無水硫酸鈉、重鉻酸鉀、淀粉、硫代硫酸鈉等,均為分析純,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37種脂肪酸甲酯混合標準品。
PL303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JC-HH-S24恒溫水浴鍋;SHZ-D(Ⅲ)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IKA RV10旋轉蒸發(fā)儀;CLT-1A型智能磁力攪拌電熱套;GC7890B氣相色譜儀。
1.2.1 混合脂肪酸的制備[12]
稱取100 g精煉駝峰油預熱,將22.5 g KOH、175 mL 95%乙醇、87.5 mL超純水與預熱駝峰油加入三口瓶中,80℃下回流2 h,冷卻至室溫后用6 mol/L的HCl調pH至2~3,加入正己烷于分液漏斗中萃取兩次,靜置,棄水層,超純水水洗有機相至中性,70℃旋轉蒸發(fā)除去正己烷,得到混合脂肪酸。
1.2.2 不飽和脂肪酸的富集
稱取20 g混合脂肪酸,加入一定比例95%乙醇和尿素,80~85℃下回流至溶液均勻混合或澄清,冷卻至室溫,相應溫度下包合一定時間后抽濾,分離固相結晶物,將濾液用鹽酸調pH至2~3,正己烷萃取有機相,5% NaCl溶液水洗至中性,旋轉蒸發(fā)除去正己烷,得到富集后的不飽和脂肪酸。富集效果衡量指標為碘值和得率。碘值的測定,參照GB/T 5532—2008。不飽和脂肪酸得率按下式計算。
Y=m1/m×100%
式中:Y為不飽和脂肪酸得率;m1為尿素包合富集后不飽和脂肪酸質量,g;m為混合脂肪酸的質量,g。
1.2.3 脂肪酸組成及含量的測定
采用三氟化硼催化油脂甲酯化,以脂肪酸甲酯標樣的保留時間定性,面積歸一化法定量。
氣相色譜條件:SP2560色譜柱(100 m×0.25 mm×0.2 μm);FID檢測器;柱箱溫度120℃保持5 min,以3℃/min升至230℃,保持3 min,以1.5℃/min升至240℃,保持13 min;檢測器溫度260℃;汽化室溫度260℃;氫氣流速30.0 mL/min;空氣流速300.0 mL/min;氮氣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 μL;分流比10∶1。
1.2.4 數據分析
利用GraphPadPrism 6作圖分析并借助Design Expert8.0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及數據分析。對樣品進行3次平行測定,取平均值。
2.1.1 脲脂比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在包合溫度0℃,尿素質量與95%乙醇體積比(脲醇比,下同)3∶8,包合時間18 h,尿素與混合脂肪酸質量比(脲脂比,下同)分別為2∶1、2.5∶1、3∶1、3.5∶1、4∶1、4.5∶1的條件下考察包合效果,結果見圖1。
圖1 脲脂比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脲脂比的增加,碘值呈上升趨勢,尿素用量較少時,碘值較小,包合效果差,富集后產物常溫下呈固液渾濁狀;當脲脂比為3∶1時,碘值上升顯著,富集后產物常溫下呈澄清液態(tài);當尿素用量繼續(xù)增加時,碘值稍有增加,但是上升趨勢平緩。隨著脲脂比的增加,得率下降趨勢顯著,脲脂比2∶1時,得率為29%,但是碘值最低;脲脂比3∶1 時,得率為15%,脲脂比3.5∶1時,得率下降到10%并且仍在減少,但是碘值變化趨勢平緩;由于尿素用量過多,不能夠與乙醇充分溶解,抽濾過程中產物損失較大。因此,綜合考慮選擇脲脂比3∶1為最適條件。
2.1.2 脲醇比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在包合溫度0℃,包合時間18 h,脲脂比3∶1,脲醇比分別為3∶6、3∶7、3∶8、3∶9、3∶10、3∶11條件下考察包合效果,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隨著脲醇比的增加,碘值先上升后下降,當脲醇比為3∶8時,碘值達到最大。尿素包合過程中,乙醇作為溶劑,當乙醇較少時,尿素不能被充分溶解,尿素與飽和脂肪酸形成結晶體不充分,導致包合效果差;當乙醇用量過大時,尿素過度分散在乙醇中,不能很好地與飽和脂肪酸形成結晶體,導致碘值下降明顯。脲醇比對于富集后得率影響較小,脲醇比為3∶6~3∶11,得率僅為10%~15%,由于乙醇的增加,油脂游離在乙醇中,有些飽和脂肪酸也不能很好地與尿素形成結晶體,導致富集后得率上升,碘值降低。綜合考慮,選擇脲醇比3∶8為最適條件。
2.1.3 包合溫度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在脲脂比3∶1,脲醇比3∶8,包合時間18 h,包合溫度分別為-20、-10、0、10、20℃條件下考察包合效果,結果見圖3。
圖3 包合溫度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包合溫度的升高碘值變化范圍較小,包合溫度對于包合效果影響較小。溫度對尿素包合反應影響較為復雜,一方面升高溫度加快反應速率,另一方面升高溫度也有利于化學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13]。當包合溫度為0℃時碘值最高。尿素包合過程一般在低溫狀態(tài)下能夠很好地形成結晶體,但是溫度過低時碘值和得率偏低,當溫度達到20℃時,碘值較低,富集后得率增加,此時產物呈現固液渾濁狀,包合效果較差。因此,綜合考慮選擇0℃為最佳包合溫度。
2.1.4 包合時間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在脲脂比3∶1,脲醇比3∶8,包合溫度0℃,包合時間分別為6、12、18、24、30 h條件下考察包合效果,結果見圖4。
圖4 包合時間對包合效果的影響
由圖4可知:當包合時間為6 h時,碘值相對較低,富集后得率相對較低,產物呈渾濁狀,包合不充分;包合時間為12 h時,碘值上升,18 h時碘值最高,得率也最高;之后隨著包合時間的延長碘值下降不明顯,但是得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可能部分低不飽和脂肪酸也形成包合物,從而導致得率下降。綜合考慮,選擇包合時間18 h為宜。
2.2.1 響應面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以碘值為響應值,根據單因素試驗確定脲醇比為3∶8,以脲脂比、包合時間、包合溫度為主要考察因素,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響應面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響應面試驗設計和結果見表2。
表1 響應面試驗因素水平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和結果
續(xù)表2
試驗號ABC碘值(I)/(g/100 g)100-1-1111.80811-1-10106.2611201-1119.86013000124.8701410197.85415000124.28216000125.39817000125.660
2.2.2 模型建立及顯著性分析
應用Design-Expert 8.0對試驗數據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碘值(Y)的回歸方程為:Y=126.34+5.11A-0.66B-3.09C+1.08AB-5.38AC-2.51BC-15.47A2-3.67B2-9.02C2。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見表3。
表3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
注:差異顯著P<0.05(*);差異極顯著P<0.01(**)。
由表3可知:方差分析模型極顯著,失擬項不顯著,表明此模型與實際情況相擬合;脲脂比、包合溫度對包合效果影響極顯著、顯著;脲脂比與包合溫度交互作用影響顯著;脲脂比、包合溫度二次項影響極顯著。由此可見各因素對產物碘值的影響順序依次為A(脲脂比)>C(包合溫度)>B(包合時間),即尿素用量影響最大,包合溫度影響次之,包合時間影響最小。
2.2.3 富集工藝的優(yōu)化與驗證
根據回歸模型分析,通過Design-Expert 8.0軟件得到尿素包合法最優(yōu)工藝條件為脲脂比3.315∶1、包合溫度-2.37℃、包合時間18.13 h,在此條件下產物碘值(I)為127.23 g/100 g,以富集工藝優(yōu)化條件進行驗證試驗,測定尿素包合后產物的碘值,3組試驗碘值(I)的平均值為125.73 g/100 g。由于動物油脂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少,碘值一般較低,但是試驗結果碘值相對較高,并且與預測值結果相近,說明此模型方程與實際情況擬合度較好,響應面優(yōu)化尿素包合富集駝峰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方法是可行的。
將包合前后脂肪酸組成及含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尿素包合前后37種脂肪酸組成及含量 %
續(xù)表4 %
脂肪酸包合前包合后C22∶2--C24∶0-0.152 7C20∶5n3--C24∶1--C22∶6n3-0.152 7SFA54.024 3a07.802 5bMUFA34.645 7a58.175 6aPUFA04.645 3a17.322 2bn-6PUFA03.227 0a12.011 5bn-3PUFA01.418 3a05.127 7b
注:同一行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研究表明,人體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時會導致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14]。由表4可知:尿素包合前后SFA含量分別為54.024 3%、7.802 5%,降低約46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其中棕櫚酸和硬脂酸含量下降極為明顯;尿素包合前后MUFA含量分別為34.645 7%、58.175 6%,增加近24個百分點,其主要成分為油酸,包合后油酸含量增長約3個百分點,說明尿素包合駝峰油時降低了油酸的損耗;尿素包合前后PUFA含量分別為4.645 3%、17.322 2%,包合后增長約13個百分點,與已見報道中所測家禽類相比,接近雞油(15.53%)[15]。包合前后PUFA/SFA分別為0.086 0、2.220 1,差異顯著(P<0.05),說明包合后富集多不飽和脂肪酸效果明顯。包合前后n-6PUFA含量分別為3.227 0%、12.011 5%,其中主要增長的成分為亞油酸。而包合前后n-3PUFA含量分別為1.418 3%、5.127 7%,增加近4個百分點。上述結果表明,尿素包合后產物成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并且外觀為淡黃色黏稠液態(tài)。
本試驗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通過響應面分析法確定尿素包合富集駝峰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尿素質量與95%乙醇體積比3∶8、尿素與混合脂肪酸質量比3.315∶1、包合溫度-2.37℃、包合時間18.13 h,在此條件下產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7.802 5%,比包合前降低約46個百分點,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約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