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息
中華文明之偉大,在于綿延千載而不絕。
文化之存續(xù),一靠人傳,一靠字傳。人傳,即口傳心受;字傳,即著述立說。然而,著述立說,若不歸于文字,落于筆端,躍然紙上,則難以致遠。遂有倉頡作書、蒙恬制筆、蔡倫造紙,使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著述已成,若懸之高閣,亦無利國利民之功。文化當四海流傳,盡人皆知,方為舉世之文明。然而,僅依靠人抄手寫,畢竟不能適應當世之用,在此關鍵之時,雕版印刷之術應運而生。
雕版印刷技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是珍貴的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被稱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中國雕版印刷術始于公元七世紀時的民間,用于印刷佛教經(jīng)像。唐玄奘法師(公元600~664年)就曾用回鋒紙印制普賢圣像,施于四眾。而現(xiàn)存標有紀年之雕版印刷最早實物,即藏于英國倫敦博物館之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版《金剛經(jīng)》。
進入宋代,雕版印刷術發(fā)展到鼎盛時期,至今宋版書籍也是古籍善本收藏中之名品。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不久,便下詔諸路保護寺院;敕令用金字、銀字書寫佛教經(jīng)文。接著,宋太祖又派行勒等157人前往印度,求取佛法,大力弘揚佛教。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敕命高品、張從信前往益州(今四川成都)主持雕刻大藏經(jīng),這次刻經(jīng),前后費時12年。最初刻制佛經(jīng)5000多卷,后來又增刻1000多卷,并于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全部完成13萬塊經(jīng)版的雕造。這部佛經(jīng)因刻于宋開寶年間,所以被稱為“開寶藏”?!堕_寶藏》是我國第一部用木版雕刻,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官刻本的漢文佛教大藏經(jīng)。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藏有許多雕版和雕版印刷的古籍。博物館展示了從“印刷起源”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演變”,最后“告別鉛與火”的時代,來到“信息時代”的歷史變遷。
雕版印刷,是人類社會最早批量快速復制圖文的工藝技術。2009年,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在桂林小東江畔的光宏印社,墻上四周掛著雕版印刷作品和書法作品。工作臺上堆放著許多雕版、印章的成品或半成品,刻刀、鏟刀、圈鑿、刨子等二三十種雕刻工具依次擺放,濃濃的墨香彌漫在每一個角落。一縷陽光從窗外斜照進來,申光宏正埋頭雕刻新版,他緊握刻刀的右手,青筋凸起清晰可見。
停下手中的活,平時言語不多的他和我們聊起雕版印刷的“板路”,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申光宏出生在湖南一個崇文尚禮的村莊,申氏家族十分看重教育,從清朝開始,出了幾代秀才。“秀才搬家全是書”,家族里明清時期的古書一大堆,申光宏沒事總喜歡翻來看?!拔倚〉臅r候,爺爺就教我讀《增廣賢文》、四書五經(jīng)。我父親看我肯學,又教我書法,我舅舅也喜歡舞文弄墨,我的啟蒙教育來自于族人。”申光宏說,有一次,爺爺拿出了家訓教他背誦,而這本家訓正是由申氏族人用雕版印刷的。
他從事雕刻可謂傳承祖業(yè),他的父親是雕刻的一把好手,在當?shù)厥锇肃l(xiāng)家喻戶曉。父親雕刻時,他經(jīng)常在一旁觀摩,小小年紀便對雕版刻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據(jù)族譜記載,從清代中期開始,申光宏的族人就以雕版刻字印刷為業(yè),遠近聞名。太祖輩有兩位不第秀才曾開館收徒傳授技藝,印刷一些幼兒啟蒙的書籍、習字范本及家譜,并刻印一些年畫、財神、觀音、灶王、民間日歷等。清末民初,湖南因動亂,家族中多人相繼來桂林謀生,將祖?zhèn)鞯牡癜婵套钟∷⒓妓噹牍鹆?,并?jīng)營得有聲有色。到了申光宏這一代,他不僅能夠完整地呈現(xiàn)出古法雕版的技藝,還能加以自己對篆刻、書法的理解,讓這門古老的手藝煥發(fā)出新生命力。“要想成為一名雕版大師,首先是深諳書道的書法家和精通畫藝的畫師,然后才是一位技藝熟練的木刻工?!鄙旯夂暾f,“雕版刻字,融合了書法、篆刻等技藝。要跟學5年以上,才能夠上手操作。”
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雕版刻字技藝,申光宏從學習書法入手,遍臨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張猛龍等碑貼。多年潛心研習,讓他在書法界小有名氣,桂林疊彩公園、木龍洞等諸多匾額均出自他手。
2012年,46歲的申光宏做了一件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報考中國書畫等級考試九級。這是書法考試中等級最高的測試,能通過的人少之又少。第一次考試失敗后,有人冷語,有人嘲諷,申光宏聽了一笑了之。就這樣,他連續(xù)考了4次,2015年,申光宏終于如愿拿下了中國書畫等級考試九級證書,在廣西能獲得此項殊榮的人為數(shù)不多。
2015年,雕版刻字技藝被列為桂林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申光宏成為該項目的傳承人?,F(xiàn)在他經(jīng)常受邀到中小學和一些大學院校講授雕版技藝。
雕版制作的工藝極為復雜,歷經(jīng)選材、制版、寫版、校正、上版、雕刻、修版等工序。
選擇木材。用于制作雕版刻字多半是選用梨木和棗木。要選那些不起線、橫直結構緊密、光滑的木材。同時選作模版的部分必須沒有樹結、裂紋、蟲蛀,沒有彎度、扭曲,俗稱為“青筒”。這樣,木材鋸板后邊不會變形,也不會在雕刻或印刷時出現(xiàn)爛字等現(xiàn)象。
雕版印刷匠人對木材癡迷到什么程度?申光宏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以前的匠人是漫山遍野找好木材,有時候看到有人家里有棵好樹,便苦口婆心求人家賣。如果主家不答應,匠人們只能采用下下策——“偷樹”?!巴怠绷酥螅驮跇涠障路抛銐虻摹般y花邊”。通?!般y花邊”要用紅紙或紅布包裹,數(shù)額遠遠超過那棵樹的價錢。主家看到“銀花邊”大概也就知道是匠人干的,第二天便拿上紅包去匠人家里“恭喜”,匠人要擺酒席宴請。
木材加工。樹木不能是枯死或老死的,必須是鮮活的樹木。木材的最佳砍伐期是干漿少脂的秋冬交替時節(jié)。選擇時辰動土伐木,備油鹽茶米,撒在樹木四周,焚香燒紙,殺雞祛兇辟邪,請土地山神、五方龍神、魯班先祖保佑平安。樹木倒地前地上先放兩根圓木架好,不要讓樹木直接倒在地上,以圖吉利??撤セ貋肀仨汃R上將木頭鋸成所需厚度的木板,要放置在通風干燥的閣樓上,用布覆蓋讓其慢慢陰干,至少放一年以上才能夠用。禁止暴曬,不能讓寒風直接吹到木材,否則容易變形、開裂。
挑選到硬度適中、易雕刻的上好木料,再經(jīng)水泡和水煮,達到平整、殺菌的目的,避免木板老化、變形,然后經(jīng)干燥、平板、打磨等復雜工藝處理后才能雕刻使用。
雕刻。雕刻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內(nèi)容繕寫在棉紙上,用淀粉熬制漿糊,將書寫好的棉紙反貼在模板上,待棉紙干透后,再在紙面上施香油,讓字透過紙背顯現(xiàn)出來,就可以按照繕寫的內(nèi)容進行雕刻了。另一種是直接將內(nèi)容反書在模板上,然后刷上香油進行雕刻。后者對雕刻者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反書必須精研翰墨,通曉文理,精確地把握漢字的反向結體及反向用筆方法。
申光宏通常采用反書的方法進行雕刻。“雕刻者必須正身穩(wěn)坐于臺前,左手按扶模板,把握刻刀的輕重力度,右手抓拳握刀,指實掌虛,大拇指朝上,捻動刀柄,挪動刻刀轉向,以利于漢字的點、橫、撇、捺,或者圖像線條的雕刻變化。手指握刀,手腕用力,下刀穩(wěn)準,刀深力重,干凈利落,一刀一刻,不予修補?!鄙旯夂暾f,一般熟練工一天能刻字100~200字。由于需要掌握“力”和“氣”,從事雕版刻字的人多半都會習拳。“武術的境界講究‘點到為止。雕刻也是一樣,用力過大,筆畫就會損壞;用力過輕,刻出來的字就無章法。同時,雕版刻字需要注意力十分集中,稍有不慎,刻壞一個字,整塊版就前功盡棄了?!?/p>
多年來,申光宏雕刻了《圣人孔子像》系列、《毛澤東頭像》系列、中華傳統(tǒng)道德故事系列、佛教文化系列作品及《孫子兵法》《修身格言》《心經(jīng)》等一批雕版作品。
時代在變遷,科技在發(fā)展。隨著數(shù)碼印刷技術的普及,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雕版印刷技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作為一種文化的延續(xù),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傳承雕版技藝,留住刀尖上的時光,留住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