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譚小華
關鍵詞:高被引論文;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7.0;機構分布;期刊影響
摘?要:文章利用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7.0的數(shù)據(jù)對2008—2018年我國圖書館學科領域的高被引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與分析,并對如何提升公共圖書館科研能力進行了思考,以期提升我國圖書館學科領域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2-0063-03
論文的產(chǎn)出量及影響力,尤其是高水平論文的產(chǎn)出狀況,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能力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指標[1]。高被引論文反映了學科研究的動態(tài)方向和被關注度,筆者以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7.0(以下簡稱“維普7.0”)為依托,對2008—2018年我國圖書館學高被引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旨在客觀評價我國圖書館學科研究論文質量的整體情況。
1?統(tǒng)計與分析
1.1?高被引論文數(shù)量
筆者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2008—2018年期間維普7.0平臺共收錄了528篇高被引論文,其中2011年收錄的高被引論文數(shù)量最多(118篇),占總量的22.35%,2018年收錄的高被引論文數(shù)量最少(3篇),占總量的0.57%。被引頻次排名前10的論文均為研究論文,排名第一的是華東師范大學胡小菁、范并思合著的《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帶來挑戰(zhàn)》,該論文的總被引頻次為324次(見表1)。我國圖書館學科領域論文雖然2011年開始被引頻次日益走低,但論文數(shù)量總體并未減少,說明我國圖書館學科領域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受學術界的關注,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家對圖書館學科領域研究的重視。
1.2?高被引論文作者合作概況
文獻計量學中通常采用合作率、合作度這2項指標衡量論文的合著情況[2]。合作率指合著論文在總篇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合作度反映了群體智慧的發(fā)揮程度,其價值越高則合作智能發(fā)揮得越充分[3]。在528篇高被引論文中,合作論文有243篇,合作率達46.4%。在243篇合作論文中,合作人數(shù)最多的論文作者有9人,合作人數(shù)為2~6人的論文數(shù)量為239篇,占合作論文總數(shù)的98.35%,篇均被引頻次為60.1,高于總篇均被引頻次的46.05,表明合作不僅可融合新穎的觀點,更能提升論文的質量,進而使論文篇均被引頻次上升。因此,論文篇均被引次數(shù)與作者合作數(shù)成正比。合作者與合作單位數(shù)量反映了科研人員及科研機構的研究廣度和深度[4]。作者間的合作有利于促進學術觀點的交流、融合及高水平論文的產(chǎn)出,通常參與合作的作者越多,論文的影響力就越大。筆者調查后發(fā)現(xiàn),與高校圖書館相比,公共圖書館主導的科研論文合作度偏低,其科研論文的關注度不高。
1.3?高被引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分布
在528篇高被引論文中,第一作者單位分布于82所科研單位,包括69所高校,11所公共圖書館和2所國外高校。這些科研機構的學者們互有合作,說明我國高校與公共圖書館及國外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力度正在逐漸加大。我國526篇論文第一作者的單位主要集中在湖北、北京、上海三省市,產(chǎn)出論文173篇,占32.89%,國外2篇論文第一作者的單位分別是新西蘭和英國。表2顯示,我國知名高校圖書館是圖書館學科領域科研論文產(chǎn)出的主陣地。
1.4?高被引論文來源期刊分布
528篇高被引論文的來源期刊有30種,其中核心期刊20種,普通期刊10種。在多個來源期刊中,高被引論文少則1篇,多則59篇,平均9.78篇/刊,發(fā)表1~3篇高被引論文的期刊有9種,占期刊總數(shù)的30%。影響因子是目前用于定量評價期刊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其與刊載論文的被引頻次緊密相關。高質量的論文是期刊獲得高被引頻次的基礎,而高被引頻次是計算影響因子起決定作用的變量。一般來說,期刊影響因子(IF)越大,其學術影響力也越大[5-6]。表3顯示,影響因子最高的3種核心期刊共發(fā)文113篇,第一作者單位多分布在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及南京大學等。在影響因子排名前30的期刊(其中28種為圖情專業(yè)刊,2種為非圖情專業(yè)刊)中,IF<0.5的期刊有1種,論文數(shù)2篇;IF=0.5~1之間的期刊有12種,論文數(shù)81篇,占論文總數(shù)的15.34%;IF>1的期刊有17種,論文數(shù)368篇,占總論文數(shù)的69.70%。由此可見,我國圖書館學領域科研論文主要分布在中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學術影響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2?提升公共圖書館科研能力的對策
2.1?制定長期目標
公共圖書館的科研部門和科研人員可將追趕高校科研機構高被引論文作為長期目標,逐漸提升公共圖書館在我國科研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公共圖書館要重視人才培養(yǎng),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積極圍繞服務抓科研,努力促進科研與服務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服務和科研的相輔相成,有效推進公共圖書館的內涵建設。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應制定相關的鼓勵性制度,引導館員開展專業(yè)性研究,并為他們提供科研條件,鼓勵他們在圖書情報專業(yè)期刊或專業(yè)核心期刊發(fā)表科研成果,并將其作為考核館員績效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堅持科研項目申報,爭取承擔更多的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積極組織縱向社科項目的申報工作。
2.2?加強館校合作
目前,公共圖書館的科研合作意識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主導的科研活動較少、館際合作意識欠缺等。公共圖書館科研部門應高度重視地區(qū)間的互助合作,與地區(qū)高校及國內其他高??蒲袡C構加強合作,提升科研力量。公共圖書館可通過聯(lián)合培養(yǎng)、館校交流、派出培養(yǎng)等方式,與高校圖書館科研人員進行面對面學術交流,或積極參與高校的教研活動,為其出謀劃策,將公共圖書館從信息資源指導員和提供者的角色轉變?yōu)楦咝5目蒲泻献髡?。加強館校合作對于公共圖書館促進學術研究、提升科研實力和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2.3?聚集領軍力量
公共圖書館應完善獎勵激勵機制,大力挖掘館員的科研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聚集領軍力量,這對于提升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科研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公共圖書館可對專業(yè)性論文按引數(shù)高低制定獎勵級別,改變以往僅注重期刊影響因子高低而較少參考引文頻次指標的學術影響力評價標準[7],同時提升非第一作者單位合作論文的重視程度;其次,公共圖書館可定期開展館藏評價,加強學科文獻統(tǒng)計的分析和研究,及時追蹤和報道圖情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熱點,幫助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成果發(fā)表等方面獲取相關信息;再次,公共圖書館在持續(xù)嵌入科研過程中,可提出學科領域的態(tài)勢分析、機構競爭力分析、科研產(chǎn)生分析等深層次科研成果或科研產(chǎn)品,從而形成支撐公共圖書館學科文獻分析的科研模式。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圖書館學科領域的整體科研力和影響力都在不斷提升,但公共圖書館在高引論文數(shù)量、作者合作數(shù)量、所屬機構分布、來源期刊分布等方面與高校圖書館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制訂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與高校及其他機構的交流合作、吸納科研人才、聚集領軍人物等方式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 蓋雙雙,劉雪立,張詩樂,等.我國高影響力論文產(chǎn)出現(xiàn)狀及國際地位[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1):103-110.
[2] 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1.
[3] 欒春娟,劉則淵,侯海燕.發(fā)明者合作網(wǎng)絡中心性對科研績效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2008(5):938-941.
[4] 歐陽海鷹,閆雪,鞏沐歌.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科研產(chǎn)出及學科競爭力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155.
[5] 羅杰.影響因子核心期刊與論文學術質量[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4):54-55.
[6] 金碧輝.論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學術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4):202-205.
[7] 金碧輝,汪壽陽,任勝利.論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學術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4):202-205.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