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平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而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以鮮活的思維為基礎。統(tǒng)編版教材中“詞句段運用”欄目就是在課文語用訓練的基礎上有體系、有規(guī)劃地拓展與補充。
一、依托情境聯(lián)想,促進具象思維發(fā)展
依托情境想象是訓練學生形象性思維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借助想象,使學生遷移語言、品悟方法,形成思維和語言能力的雙重發(fā)展。
比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詞句段運用”第一道題就要求學生“讀讀,體會兩個語句中加點部分的情景,并嘗試寫一寫”。第一句話選擇《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中“顧客蹭的一下跳起來”,第二句話選擇課外“椰子撲通一聲掉進水里”,這兩處的加點字都是形象生動的象聲詞,將顧客吃驚和椰子入水的突兀躍然紙上。因為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生動有趣的故事,言語風格上也幽默風趣,“字詞句段運用”選擇這樣的語句也正是對學生品味單元文本語言風格的一種拓展與延續(xù)。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單元“復述故事”的語文要素,教師應該緊扣文本中較有特色的言語詞匯。為此,在教學第一句時,教師設置了情境:假如你就在周圍,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將會是怎樣的表情?還會有怎樣的動作?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完全拘泥于例句中加點的字詞,而是在情境的渲染之下進行了還原性的具象化想象,體悟語句中擬聲詞所營造出來的氛圍,配合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感受其表達效果。這種基于情境所展開的想象方法,教師可以相機拓展到第二句的教學中,實現(xiàn)詞語運用的拓展與遷移。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以語句中的語言文字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在鮮活可感的情境中對文本的語言進行感知,使學生形成了初步的認知積淀,深切地感受到文本語言所形成的表達效果,從而將學生的思維浸潤在語言所描摹的世界中,為學生形象化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緊扣文本范例,促進抽象思維發(fā)展
除了形象化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內在思維也應該逐步向著理性的境界邁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字詞句段運用”這一欄目,深化學生對字詞句的感知與理解,達成學生言語表達范式的不斷遷移,促進學生抽象性思維的不斷發(fā)展。
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字詞句運用”為例,編者要求學生讀一讀,照樣子寫出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并就此出示了《昆蟲備忘錄》和《燕子》兩篇文章中描寫獨角仙和燕子外形的語句。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試著將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因此,整個單元的教學就應該著力于作者是如何觀察的,又是怎樣將觀察到的寫出來。正是由于課文學習中有了這樣的初步體驗,此處“字詞段運用”設置了這個寫小動物的練筆,既是對學生的范式進行復習與鞏固,同時也對學生的抽象性思維進行訓練。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中學習的內容進行交流,以《燕子》中描寫外形的語句為例,至少展現(xiàn)作者兩種觀察和表達的技巧:首先,合理的觀察和寫作順序,先從整體入手,然后細化到部分,讓觀察和描寫更具整體感;其次,精準的聚焦和描寫事物的特點,無需面面俱到,緊扣最能凸顯事物本質特征的元素。
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有對客觀事物的直觀性體察,又有自身邏輯思考下的抽象考量,實現(xiàn)了言語和思維的雙重發(fā)展,真正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依序逐步推進,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
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以說是生命個體的高端性思維,是內在言語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標志。對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依照學生內在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逐步推進。
比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就集中出示了幾個故事的題目,并要求學生體會這些題目的趣味,還要求嘗試著說幾個,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初讀題目,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題目在結構上的特點,都是“什么和什么”這種并列式的短語組成,比如“大個子兔子和小個子狼”“胖驢和瘦馬”。無獨有偶,在本單元的習作中,編者就在習作提示中寫道: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者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它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很明顯,這樣的提示是對學生的拓展性想象,尤其指出要通過改變視角和維度來進行想象,這也是學生進行大膽想象、體悟神奇之外設置的全新的攀升點。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緊扣學生已經(jīng)蓄積的認知經(jīng)驗,通過想象的方式,將前期的實踐積累激發(fā)出來,并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板塊:1.仔細閱讀,深切品題——從教材中羅列的題目入手,從結構、形式、內容等不同方面感受題目的巧妙;2.結合內容,嘗試擬題——模仿教材中題目的擬定方法,結合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嘗試著進行題目的擬定;3.交流評價,多維議題——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等多種方式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評價題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停留在原始性的品味和模仿階段,而是以此為基礎,巧妙地設置了“品題”“擬題”“議題”的思維發(fā)展板塊,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生性表達,有效促進了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