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年,之于全球華人,意味著美滿的團圓。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人對過年有著不同的記憶,沉浸在迎接春節(jié)的氛圍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年的味道。
“年味”之于青島,是情結(jié),是鄉(xiāng)愁,也是濃濃的文化。隨著青島全域旅游的持續(xù)升溫、文化與旅游的全面融合,跨越“2019"與“2020”的這個冬天,帶著十足年味和文旅新氣象,打開了漫游青島的冬日序曲。
去哪里尋找傳統(tǒng)的“年味”?冬日的青島告訴你:這里有無數(shù)可能等著你。
第一站:趕集最是鄉(xiāng)風土情
在許多人的認知里,“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開始的。實際上,老一輩青島人忙年是從臘月初八開始。備年貨是過年不可或缺的序曲,也是“過個好年”的關鍵一環(huán)。如今,李村大集、王哥莊大集、辛安大集、上馬大集、王村大集、泊里大集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忙年氣息。
李村大集最早見于文字記載,是明萬歷《即墨縣志》,其建置篇載:“市集,在鄉(xiāng)十二。李村,在縣南六十里?!睋?jù)此可知,在明朝,李村大集已屬鄉(xiāng)間十二大集之一。清同治《即墨縣志》對李村大集也有載錄。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縣內(nèi)有城集4個、鄉(xiāng)集39個,李村大集為其中之一。至清朝末期,李村大集已形成繁榮一方、輻射百里的規(guī)模了。李村大集每逢農(nóng)歷二、七舉行,以前是利用李村河的河道作為臨時市場,如今李村大集經(jīng)過數(shù)次改造,已經(jīng)成為東至東李村、西至楊哥莊,南北寬百余米、東西綿延3公里的大集?!懊磕昱D月的幾個年集,是李村大集最火爆的時候,大集上往往人山人海。尤其是對聯(lián)市往往成為大集一一景,寫滿吉言的大紅對聯(lián)一排接一排,沿東西河道一溜掛起,形成一條條長卷,遠遠望去十分壯觀。不僅如此,卡子、箅子、布老虎、撥浪鼓等年味十足的東西都能在李村大集找到?!鼻鄭u文史專家魯海曾在文中寫道。
除了李村大集,青島周邊還有王哥莊大集、辛安大集和泊里大集。王哥莊大集是以年貨為主,尤其是大饅頭和海貨最為出名,這里海水豆腐、甜曬魚、嶗山刺參、嶗山拳頭菜、王哥莊海米、干小銀魚、干墨魚,干鰻鱗魚、干鼓眼魚、干鱸魚等干鮮海產(chǎn)品一應俱全,彰顯著青島靠海吃海的地域特色。王哥莊大集最暢銷的是咸鲅魚,因為鲅魚燉豆腐這道菜諧音“都富?!?。王哥莊“干海產(chǎn)品年貨大集”,從臘月十四持續(xù)到臘月二十九。
作為青島西海岸最古老、最大的集市,辛安大集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近百年來,辛安大集經(jīng)歷了多次搬遷,規(guī)模不斷增加。辛安大集除“逢五排十”為大集日外,又加“逢三排八”為小集日。雖然現(xiàn)在辛安街道的商場、超市很多,但周邊老百姓還是習慣農(nóng)歷逢五、十趕趕辛安大集。從針頭線腦、面人糖瓜、紅白喜事用品到蒜白子、案板、香爐等都能買到。
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惟一人選市級“非遺”的農(nóng)貿(mào)大集,泊里大集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作為青島市目前尚存的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集市之,泊里大集從清朝乾隆年間設立“泊兒集”(又稱“泊里集”)開始,歷經(jīng)4次遷址,成為連結(jié)蘇、魯、皖、豫等省份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方民俗特色。2012年,“泊里大集”人選青島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泊里大集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叫賣聲、砍價聲此起彼伏,整個大集又被細分為服裝市、雜貨市、食品市、肉市、蔬菜市、海鮮市、干貨市、五金市、農(nóng)具市等20多個專門的區(qū)域。泊里大集作為個民俗市場和文化符號更加聞名遐邇,趕泊里大集已不單純是老百姓買賣商品的方式,更是對歷史傳承的回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地鐵11號線的通車,坐著地鐵去即墨趕趟集讓許多老青島人輕易拾起了鄉(xiāng)間樂趣。王村大集是即墨東部歷史最為悠久的集市之,自古就有“通工商業(yè),便漁鹽之利”之說。王村大集從清朝中期就開始紅火,那時的王村大集還在南坦村河兩岸,周邊還有許多商鋪,由于集市熱鬧,周邊許多縣市的漁民都來這里交易。后來,這里開了不少錢莊和商鋪,還曾發(fā)行過“王村島里”市場通幣,海陽、萊陽、平度、膠州等地商賈和民眾都慕名前來趕集。至今,王村大集已經(jīng)有400年歷史,每月農(nóng)歷三、八仍有許多人來此趕集,現(xiàn)殺的活雞活鴨、田里的新鮮蔬菜、自家磨的雜糧面、老方子釀的酒、地道的農(nóng)家醬菜....那些久違的味道變得鮮活起來。
第二站:即墨古城重返千年
莊嚴厚重的城墻、古樸壯觀的城樓、精雕細琢的亭臺、古韻悠長的牌坊、古香古色的建筑、人聲鼎沸的老街……白天,熱鬧非凡的古城,讓人大飽眼耳口福;夜晚,如夢如幻的景象,仿佛穿梭時空隧道,重返千年一即墨古城,披著光陰的痕跡驚艷著人們的雙眼。
財神送福、秧歌起舞、鑼鼓齊鳴、柳腔婉轉(zhuǎn),只能在影視劇里看到的街景,因為有了年味民俗的點綴,更加生動。千年沉淀的歷史韻味氤氳在城中:門樓、學宮、文廟、牌坊街、財神廟、宗祠、亭榭……按下快門,便是一個個令人心動的瞬間;老街的空氣里,飄蕩著令人垂涎的香氣:酸甜可口的糖葫蘆、酥香薄脆的芝麻餅、軟糯彈牙的糍米糕、醬汁濃郁的金山鴨卷……琳瑯滿目的小吃,讓人停不了口;葛村柿子、官莊竹編、工藝葫蘆、黃氏烙畫、糖畫、泥老虎等民俗年物,讓人愛不釋手。當即墨古城的古韻、年味、美景、美食相撞時,這里便是一場人們期待的年味狂歡。
第三站:天后宮里拜媽祖從除夕夜到元宵節(jié),天后宮里一年一度的新正民俗文化廟會格外熱鬧,吸引市民和游客慕名而來。從正月初一午夜新年撞鐘祈福到祭財神、拜媽祖,從猜燈謎、吃糖人到扭秧歌、跑旱船、聽大戲……精彩紛呈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在這座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的老院落里熱鬧上演,從四面八方趕來逛廟會的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春的到來。
“祭拜媽祖”是漢族民間的傳統(tǒng),不論是漁船作業(yè)還是揚帆初始,人們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媽祖廟在南方沿海非常普遍,但北方只有青島的漁民延續(xù)了媽祖文化,因此,青島天后宮是中國最北、也是北方惟一的媽祖廟,是青島漁民出海前祈禱、祭神的場所。在過去,每年春秋兩季,漁民出海前逢會,前來朝拜許愿,熱鬧非凡。自2000年新正民俗文化廟會恢復以來,每屆廟會都增添新的特色活動,包括新年撞鐘儀式、青島民間工藝展、“迎新春”對聯(lián)、燈謎大賽、民間藝術雜要表演賽、民間游戲競技表演賽、“祭?!泵袼妆硌?、“接財神”民間祭拜儀式、民間剪紙大賽、膠東大秧歌表演、天后宮戲樓大舞臺曲藝展演、元宵賞燈晚會、新春民俗文化講堂等,眾多的民俗活動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第四站:湛山寺中撞鐘祈福湛山寺本身也是一座名剎。山門的石獅子相傳是明代遺物。寺內(nèi)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為藏經(jīng)樓,舊藏佛經(jīng)6000余冊及古代佛像。寺后東側(cè)小山有八角七級磚塔,聳立云表。寺院南對黃海,東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而“青島十景”中的“湛山清梵”說的就是湛山寺。
每逢農(nóng)歷的初一、十五,湛山寺里的香客便會絡繹不絕。而正月初一、十五,前來燒香祈福的人更是摩肩接踵。而除夕夜的撞鐘祈福活動,年味最濃、人氣最高?!白岔懶麓杭殓姟被顒右话阍诔σ沽泓c開始,由方丈帶領全寺僧人共同舉行“吉祥撞鐘”儀式,吉祥撞鐘共108響。從零時開始,依次撞響湛山寺內(nèi)的鳴鐘。前來參加祈福活動的人們在鐘聲里寄托自己的心愿,或愿事業(yè)發(fā)達、萬事如意,或愿家庭安康、平安吉祥。據(jù)說,祈福鐘敲108響,表示1年中有12個月、24個氣節(jié)和72個侯,3個數(shù)加在一起恰好是108,代表整年平安祥和。
第五站:
廟會山會感受人間煙火味
對于嶗山而言,每年正月初八,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號稱“嶗山廟會之最”的華嚴寺廟會在這天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匯聚于此,登山祈福、逛廟會,感受一場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華嚴寺是嶗山中現(xiàn)存惟一的佛寺,整體建筑宏偉典雅,成為嶗山古代建筑藝術之最。華嚴寺廟會起初定在每年四月初八舉行,因正值漁民出海之時,廟會之日,香火很盛,漁民多來燒香拜佛,祈求平安豐收。上世紀60年代中期廟會中止,直到1985年原華嚴寺廟會和新興起的“寂光洞”廟會合二為一,改為每年正月初八舉行。每年的這一天,從天剛蒙亮開始,一直到日落西山,人們源源不斷的從周邊各處趕往廟會。在嶗山,有一句老話叫“千難萬難不離嶗山”。作為民間自發(fā)的民俗節(jié)慶活動,華嚴寺廟會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人們來此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從側(cè)面反映了當?shù)孛裆兔袼住H缃?,華嚴寺廟會不僅保留了舊時固有的民俗,還融入了許多旅游文化元素,風味小吃、特色年物琳瑯滿目。2008年,華嚴寺廟會人選嶗山區(qū)第二批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浮山所正月十三山會,始于明代,與原四方村海云庵的糖球會、楊家村清溪庵的蘿卜會并稱為“歷史悠久的青島三大特色山會”。自2011年恢復以來,每到這一天,1388文化街就會擁擠得水泄不通。周圍車水馬龍,根本分不清哪是出口,哪是人口,只能跟著摩肩接踵的人群“隨波逐流”了這久違的熱鬧氣氛,一下子烘托出濃濃的年味兒。喧嘩熱鬧的浮山所山會仿佛將兒時記憶帶回來了:捏面燈的、捏面人兒的、畫糖畫的、賣泥老虎和兔爺兒的、轉(zhuǎn)棉花糖的、套圈兒的、唱大戲的、吹葫蘆絲的、拉二胡的、斗蛐蛐的、扭秧歌的、演皮影戲的、打年糕的、斗象棋的、撈金魚的……要想從街的北頭逛到南頭,即使走馬觀花,一時半會也逛不完。因為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總能“拽”著耳朵、拖住腳步。浮山所正月十三山會俗名“香油果子會”,因此市民排隊搶購香油果子的場面年年有、排的隊伍也是年年長,整整一天,街頭巷尾都氤氳著香油炸果子的香氣。除山會“頭號主角”香油果子,各色傳統(tǒng)食品、風味小吃也應有盡有,于是,人們走走停停、吃吃逛逛,重溫舊時年味兒。
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四,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瑯琊鎮(zhèn)臺西頭村祭海廣場熱鬧非凡,看民俗、品小吃……“瑯琊祭?!贝笮蛡鹘y(tǒng)民俗文化活動令人大呼過癮。正月十三在膠東民俗中是龍王生日,也是千年傳統(tǒng)祭海節(jié),漁民們會在這天舉行祭海儀式,祈求魚肥糧豐、平平安安。瑯琊祭海是瑯琊漁民在漫長的耕海牧漁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祈福文化、海洋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明珠。2014年,瑯琊祭海被列入青島市級優(yōu)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樼鸺篮F陂g,有祭海儀式、文藝演出、瑯琊特產(chǎn)展銷、民俗文化展示、特色小吃展賣等活動。其中,瑯琊祭海儀式重現(xiàn)姜太公封立四時主、徐福東渡等歷史畫面,表達漁民對大海的崇敬、感激之情和祈盼風調(diào)雨順、漁業(yè)豐收的美好愿望。1000年的時光,悠悠流淌,民俗文化悄無聲息地滋潤著現(xiàn)代文明?,樼鸺篮#缤粓鰧す胖?,令人神往。
青島年味兒民俗節(jié)慶的重頭戲,當屬糖球會,這可謂是青島最熱鬧的民俗節(jié)慶活動。因為在青島人眼中,趕完糖球會,喜慶熱鬧的“年”才算過完了。青島海云庵糖球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舊時,海云庵香火旺盛,往拜者多是漁民,為了祈求在未來一年里出海作業(yè)順利,因此定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日,也就是新年中第一個大潮日為廟會正日。每逢廟會正日香火更盛,同時廟前廟后還有唱戲、跑驢、踩高蹺、跑旱船等娛樂活動,飲食、玩具攤販也紛紛聚于此地,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其中,賣糖球的特別多,且各有特色,漸漸的便有了“糖球會”之說。1990年,“海云庵糖球會”正式命名,并將1天的會期延長為3天。2005年,糖球會榮獲“中國十大民俗節(jié)”稱號;2006年,糖球會被列為山東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自2013年開始,蘿卜會.元宵山會與海云庵糖球會合并舉行,稱為“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
第六站:
劈柴院里尋“老青島”滋味兒
在青島人眼里,劈柴院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符號,如同老天橋之于北京,承載著青島百年的市井文化,依稀活在幾代青島人的心里。過年,來逛劈柴院,就是為了感受濃濃的年味兒和老青島味道。
如今走進百歲的老街劈柴院,低頭看腳,腳下是復原的青石板;抬頭看天,眼前盡是老字號,與兩側(cè)古樸的門窗和灰色的清水磚墻形成視覺的走廊;探身一窺,院里是木質(zhì)的樓梯和回廊;側(cè)耳傾聽,傳來婉轉(zhuǎn)悠長的戲曲和戲迷們的聲聲叫好……細細欣賞眼前“修舊如舊”的劈柴院,會發(fā)現(xiàn),它的靈魂仍在。
劈柴院最妙的,也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這里的小吃一青島地道的老字號招牌小吃原本多發(fā)跡于此,豆腐腦、壇子肉、三鮮鍋貼、鲅魚水餃……地道的青島小吃帶著老青島的記憶與味道。而劈柴中的江寧會館更是集美食、文化、歷史于一身,民俗味兒十足。這里是青島最早的“娛樂圈”,解放前,許多藝人在此“撂地”賣藝,相聲、魔術、京劇、茂腔應有盡有,還有不少名角大腕兒在此“拜碼頭”,相聲泰斗馬三立、西河大鼓名家劉泰清就在其中。
停停走走,感受冬日青島里特有的濃濃年味,那是另一種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