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燕
高中的時候,我有個好朋友叫丹。雖然我們的友誼已成過去式,但每次想起這個路過我生命的朋友,我總能釋然地笑,因為她教會我,如果有的人必須要離開你的世界,不妨笑著說再見,保留曾經(jīng)的美好。
丹是一個學習很努力但成績平平的女孩兒,再加上寡言少語,所以在班上不怎么起眼。而我成績基本保持在班級前三名,又是班干部,所以總是跟同學打成一片。在被老師安排為同桌之后,雖然性格、處境迥異,我倆卻神奇地互相吸引,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每天一起上課,一起討論題目,一起吃飯,一起談各自的夢想。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不知道因為什么事,漸漸地,我們開始互相疏遠了。只記得我們最后一次一起討論一道數(shù)學題,我們的思路不同,但互不妥協(xié),最后我氣急敗壞地說道:“明明你的想法是錯的,你為什么就是不聽我的?”后來,她在桌子上趴了一下午。再后來,我們依舊一起吃飯、上課,可她似乎慢慢遠離我,話不再那么多,笑不再那么爽朗。
丹離開得很輕,甚至我都不確定她是什么時候離開的。我們從那種朝夕相處的朋友,變成了見面只能微笑問好的同學。反應(yīng)過來之后,我很驚訝,也很難過,我以為是很久以前我們討論數(shù)學題那次我傷到她的自尊心了,所以跟她道歉,她又像個沒事人似的說“上次的事我沒放在心上”。我問她“以后還能一起玩嗎”,可收到的回復(fù)卻是“就這樣吧,我們不要一起玩了”。
沒有什么尖銳的矛盾,沒有激烈的爭吵,我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拼命想挽回的友情,終究是海底撈月。我很想不通,既然沒有矛盾,為什么我們不能做朋友了?我一直在苦尋答案,直到高三畢業(yè)的時候。
畢業(yè)那天吃散伙飯,我們坐一桌,互不說話,我也不敢問她考得怎么樣。吃完飯后,大家去唱歌。包間里的燈光朦朦朧朧的,我注意到她縮在角落里一言不發(fā)。我也不知道被什么蠱惑了,腳不由自主地向她那個方向走去。
借著一股高考完可以盡情宣泄的勁兒,我鼓起勇氣,問她:“你是不是討厭我???”聲音穿過人群的喧囂,傳到了她耳朵里。她轉(zhuǎn)頭看向我,張了張口,卻又閉上了。我有些生氣,臉紅筋脹地向她吼:“你說啊!你是不是討厭我?為什么?”她急了,對我說道:“是,我是討厭你!”我愣了。
她接著說:“我討厭你,更嫉妒你。你睡覺的時候,我打著手電筒學習,可就是趕不上你。你總是輕易得到別人的關(guān)注,交到朋友。你知不知道,和你一起玩,我的壓力有多大?”她的眼睛紅紅的,努力憋著沒讓眼淚流下來。
原來她是這樣想的,我從來都不知道,和我在一起,會傷到她的自尊心。我想起我們最后一次討論數(shù)學題的事,那只是一根導(dǎo)火線,造成我們疏遠的小事早已日積月累,丹的離開只是早晚的事。那天之后,我們心照不宣地消失在彼此的世界中。如今,在大學里,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我會偶爾想起她,但已經(jīng)釋然了。我們都沒有做錯什么,也不曾刻意去傷害對方,只是不經(jīng)意間到了分開的時候。
人生啊,就像一輛公交車,走走停停,沒有人能陪我們從起點站坐到終點站。每到一個站,總會下去那么幾個人,然后再上來一些新的伙伴。從始至終,志同道合,并肩前進,是非常難得的。在我們退出對方生活的時候,也許只是因為我們不再適合做對方最好的朋友。但我還是希望,在沒有我的那一處,丹能過得自在安逸,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