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著一個好氣勢”“將有一樹好花開”——這兩個句子來自20世紀小說家廢名的巧思,他借此表達的是將要讀到好文章時,那種期盼而欣喜的心情。相信我們的讀者看過本期雜志的專題報道《重生的繁花》,心中多半也會浮現(xiàn)出一幅“雜花生樹”的畫面。題目里的“繁花”是個比喻,借指那些曾經(jīng)一度瀕于衰亡的傳統(tǒng)手藝。幾位報道者或是多年探訪貴州苗寨,搜求原汁原味的苗繡精品,或是借鑒現(xiàn)代設(shè)計理念,從家鄉(xiāng)和田的玉雕工藝中發(fā)掘出千變?nèi)f化的創(chuàng)新可能性,或是變賣房產(chǎn),籌資拍攝蔚為大觀的《尋找手藝》紀錄片三部曲,讓觀眾得以見到全國各地幾百種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真實面貌。這幾篇故事不僅是以傳統(tǒng)手藝為主題,就連報道者講述的口吻,似乎也像極了手藝人慣有的樣子:往往是不緊不慢地安置素材,卻會在不經(jīng)意間勾畫出光彩照人的細節(jié)、形象——或許正因為長年受到手藝的熏染,他們的故事本身才如同手工制品一般,呈現(xiàn)出沉靜、稀罕的品格和質(zhì)地。
繁花開謝自有其時,談及技藝的傳承,我們也總免不了要把“時間”這個角色推上前臺。拯救即將消亡的技藝的人常被形容成“跟時間賽跑”,有時大家還會說“時間是他們的敵人”,好像非如此不足以刻畫事情的緊迫程度似的。但恰恰是在與時間打交道的方式上,本次報道中的幾位主人公顯得頗不尋常。看起來,他們并非一味把時間當成比賽對手或者死敵;時代的更迭、物境的存廢,都不曾擾亂他們固有的工作節(jié)拍。在這樣從容的步調(diào)之下,隱含著的是對真正手藝生命力的信念。用報道中的第一位講述者——紀錄片導(dǎo)演張景的原話講:“真正的手藝人會一直專注做事,我不會錯過他們?!闭菓{借這信念的引導(dǎo),傾心投入手藝的人們才獲得了時間本身的幫助:報道中展示的一件件工藝品,都閃現(xiàn)著既飽浸著時間、又獨立于時間的動人光彩。在它們之中,無疑醞釀著一個春天般的“好氣勢”,讓我們可以期盼“將有一樹好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