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
麻省理工有對夫妻,再加上他們的一位同事,他們花了20年的時間,奔走于18個國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有錢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氣,窮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就因為這個發(fā)現(xiàn),他們仨奪得了2019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3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簡述為以下幾方面。
1、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比如,非洲有些農民,世界各種機構給他們資助,想讓他們成為有產者,從貧困狀態(tài)中走出來。
但他們拿到這些錢,咣嘰一聲,舉辦一個盛大葬禮,錢就沒了。
2、窮人比富人更多消費支出
非洲有些窮人,拿到錢不是擴大生產,也不投在孩子教育方面,而是買電視來看。
問他們?yōu)樯恫粩U大生產,卻要看電視,回答說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還有很多種小額信貸,起初的目的也是扶貧的。
但有些人貸到錢之后,不是投入生產,而是購買奢侈品,手機、包包啊什么的,結果債轉債利滾利,很快形成個大黑洞,把自己套進去了。
3、窮人不相信教育
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教育是最靠譜的長線投資,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投入,平均工資就會提高8%。
但窮人不信這個。
窮人認為,讓孩子讀書這事,就跟摸彩票一個道理。
萬一孩子讀書好,這就等于摸到了大獎,全家就可以躺下,啥也不干了,就等讀書的孩子來養(yǎng)。
可萬一孩子沒有讀書的天份,那這錢就白花了,還不如拿孩子當驢去拉磨,掙點是點。
所以窮人最喜歡宣揚讀書無用論,無論多少人從教育中受益,他們也是視而不見。
說到底,他們不是不信,而是教育無法滿足他們的短期欲望。
4、窮人不相信常識,會相信一些奇怪的東西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非洲,勸說窮人給孩子免費注射疫苗,遭到果斷拒絕。
因為村民不相信他們說的。等到孩子病了,再把孩子送到醫(yī)院,花好大一筆錢救治。
相反,富人家的日子過得極是省心,他們該打疫苗就打疫苗,該鍛煉就鍛煉,身體棒,吃嘛嘛香,精力充沛地做他們該做的事兒,不富沒天理。
5、窮人比富人更愛面子
富人覺得自己的命值錢,你踹他兩腳,罵他兩句,他趕緊閃開。
你打了他,他要進醫(yī)院;他打了你,他要去法院,這對富人來說都是虧錢的事兒,劃不來。
富人拿面子換錢。
但很多窮人氣性大,害怕被人看穿他的窮,哪怕你一個眼神掃過,對他都是一種冒犯。
這意味著窮人更容易頻繁地發(fā)生社會沖突,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以應付人際沖突和訴訟。
這一條,就是有錢人光明正大的小氣,而窮人則小心翼翼的大方。
6、窮人缺乏耐性,需要大量的錢緩釋他們心中的焦灼
窮人的生活壓力特別的大,承受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
所以需要頻繁的釋放壓力。
所以更喜歡吃吃吃,買買買,需要不時地湊點錢吃頓大餐,或是湊錢買奢侈品,犒勞犒勞自己。
這樣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本來就沒錢,還要花費時間精力在不賺錢的事情上,就更沒心思賺錢了,就更賺不到錢。賺不到錢就更焦慮,就需要更多的錢釋放壓力……
如此反復,周而復始。
3位學者花了20年的時間,走訪了18個國家之后,得出個結論:窮人要想脫困,最需要的不是錢。
——而是改變信念!
3位學者能夠奪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就在于他們道破了貧富的本質。
世間人,不乏白手起家者,也不乏已經登上財富巔峰,又被人家割了韭菜,打回原形的。
決定一個人終極貧富的,不在他爹是不是富一代,而在于他的信念。
什么是信念?
信念的第一個字,是你信什么。
就是你的世界觀、人生觀是什么。
信念的第二個字,是你在心里念叨些什么,是你對什么有執(zhí)念。
如果一個人,相信頹廢的、混吃等死的人生,那么他心里念叨著的,無非不過是用最小的付出,占到這世界的最大便宜。
那么他對于投資、教育這些長線的事情,一定是不感興趣的,因為這些事兒都意味著極大的成本付出,這不是他的菜,不符合他的人生觀念,他絕對不會干。
所以這類人的人生,自然就不會有什么積累,什么事都是淺嘗輒止,只計算鼻子尖前的一小點利益,只要感覺還需要多付一點點,他就不干了。
而財富意味著長線的經營,這類人就注定賺不到長線的錢,必然陷入困窘。
這讓他們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不時惦念著多吃兩口,多買個包包,以補償自己那顆失落的心。導致了他陷入到人生的惡性循環(huán),連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幫不了你。
反之,如果一個人注意高質量的人生,追求天道智慧,追求知識與技能,他們就會以年為周期,專注人生投入。
這類人未必都會大富大貴,但也不會淪為全社會救濟的孤弱者。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你念叨頹廢,必是落拓無依。
你念叨努力,人生自然富足。
最后要說的是,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往往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xiàn)。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足。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他的認知之時,這個世界有1萬種法子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與財富相匹配為止。
而避免我們淪為孤絕境地的辦法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看準目標與方向,沉靜的努力并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