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華
我們無法給苦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就像我們無法給歡樂勾勒出一個完整的邊界。不同的人,因為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生活閱歷,對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但擺脫苦的束縛、逃離苦的羈絆,卻是大家相同的目標。
在人的一生中,從呱呱墜地到白發(fā)皓首,苦以各種方式嵌入生命。一次切膚之痛,一場沮喪的失敗,都會留下苦的傷疤。我們對苦如此抗拒,以至于無時無刻不對它抱有戒備之心,想方設(shè)法回避它、逃離它。然而,拒絕和逃避生活中的苦,又是不現(xiàn)實的,如同頭頂?shù)奶炜?,不可能永遠艷陽高照、晴空萬里。
有的人把苦看成是一種煎熬、一種宿命、一把枷鎖。
有的人把苦看成是一個過程—種磨煉,是一個擺脫困境、奮發(fā)向上的理由。古人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zhì),經(jīng)霜猶茂。”在他們眼中,苦如同一只外皮堅硬的堅果,不遺余力砸開它,會發(fā)現(xiàn)里面原來藏著香甜的果仁。
其實,有時苦與樂、苦與甜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為了攻克一道科學(xué)難題,有人數(shù)年如一日,一間斗室,一盞孤燈,從滿頭青絲熬到白發(fā)皓首,終生不改其志。別人看著是一種苦,攻克者卻認為是一種樂。為了征服一座高山,有人跋山涉水、義無反顧地向生命的禁區(qū)沖擊,高寒、缺氧、雪崩,每一步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旁觀者看到的是苦,攀登者看到的卻是樂。
苦是一種經(jīng)歷,更是一種考驗。為了掙脫生活中的苦,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奮進的動力。當我們回過頭來,回望那些曾經(jīng)的苦難,才發(fā)現(xiàn),苦盡甘會來,原來,苦才是幸福和快樂的真正源泉。
(摘自《百姓生活》)(責編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