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陳春鳳
數學對話是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構建對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表達。它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種方式,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課前自學,一方面,學生對所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尚且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層面。這樣的數學課堂,該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數學對話,主動建構知識,感悟思想方法,從而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呢?
學生要學會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運用合適的肢體語言、圖形、符號、算式、實驗等形式,展開詳細的表述,使知識具體化、思維可視化,讓同伴聽得清楚、聽得明白,保證生生之間的交流自然、流暢地進行。
例如:“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
師:計算10+20=30 時,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 擺10 根 小 棒:1、2……10,再擺20 根:11、12…30。
生:1 捆1 捆地加更快。(邊擺邊說)先擺1 捆是10 根,再擺2 捆就是20 根,合起來是30 根。
生:我會用計數器算,(邊撥邊說)在十位上先撥1 顆珠子,再撥2顆珠子,1 個十加2 個十是3 個十,就是30。
師:有 同 學 這 樣 算,1+2=3,10+20=30,你能解釋一下這位同學的方法嗎?
生:(邊指小棒、計數器和算式1+2=3,邊 說)1 代 表1 個 十,2 代表2 個十,合起來是3 個十,所以10+20=30。
生生對話時,引導學生把計算的過程、原理、結果,借助小棒、計數器等直觀的學具進行表征,并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讓學生既明白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十為計數單位計算的算理,又體會位值原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對話,是雙向渠道開放的互動模式。只有讓學生的想法自由補充、觀點不斷交鋒,對話才有意義和價值。教師既要教給學生引導傾聽的導入語,又要教給學生引導互動的接話語。
比如:“圓錐的認識”教學。
師:怎樣測量圓錐的高?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匯報?
生:下面我代表我們組匯報,請大家認真傾聽!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它的高。誰有補充嗎?
生:你的方法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怎么判斷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不是圓錐的高?你們認為呢?
生:我可以解決你提出的問題,(運用課前自學時制作的學具邊演示邊解釋)大家能聽懂嗎?
生:你剛才的回答讓我明白了,實際上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圓錐的高與兩個平板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錐的高。大家同意嗎?
生:我知道了,所以測量圓錐的高時,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放平,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匯處的數值。
引入語可以讓學生把注意力聚焦在發(fā)言者的身上,聽得更專注、更清晰。接話語則能激發(fā)同伴一邊聽一邊思考彼此之間想法的異同之處,及時進行補充、解釋、質疑,在主動建構知識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
基于數學思考的對話是數學對話的根本。課堂對話不僅要讓學生思考“是什么”,更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怎么做”,在反復的對話中,讓思維不斷深入,逐漸觸摸到數學知識的本質,發(fā)展學生數學推理能力。
如“認識周長”教學(學生用線繩圍一個周長60 厘米的封閉圖形)。
師:這些同學圍的符合要求嗎?你是怎么想的?
生:圖2 有缺口,圖5 交叉,不符合,圖1、3、4 符合。
生:我補充,圖5 雖然有封閉部分,但不是首尾相連。
生:圖1、3、4 周長一樣,形狀不一樣。
師:圖1 和圖3 疊加在一起,這個圖形的周長在哪?是多少厘米?
生:一個圖形的周長60,60+60等于120。
生:大于120,疊加后圖形變大了。
生:小于120,因為新圖形的周長是這樣(用手描出新圖形一周)原來兩個圖形的周長在這(用手分別描出原來兩個圖形邊線的一周)。
生:一部分邊線跑到中間,不是邊線了。
生:對!疊加后少了一部分邊線,新圖形的周長小于120 厘米。
通過數學對話,引發(fā)學生思考并發(fā)現(xiàn):周長相同的圖形,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形狀沒有改變時,周長變了。引導學生借助“數”理解周長“形”的本質,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發(fā)展。
數學學習是一個新舊知識進行關聯(lián)形成新結構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經歷“數學對話”的過程,在變化的因素中找不變的要素,將零散的知識連成互聯(lián)、整體的構架,使學生不僅著眼于研究“一棵樹”,還能看到“一片森林”,從而扎實、深刻地理解知識,領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
課一開始,教師就進行新舊知識的自主關聯(lián):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么算呢?古人說得好:溫故而知新。先來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通過數方格推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
(媒體出示:長6 米,每行就有6格,寬4 米,就有這樣的4 行,根據乘法的意義,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么數呢?
生:也可以用方格紙數一數,有幾個格子就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生:怎么數?不是整格的怎么辦?
生:把不是整格的拼在一起,兩個數一格。
生:把多的部分剪下來補到缺的地方。
師:借助方格,通過割補,都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來計算面積。
課結束時,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師:哪些圖形的面積是直接計算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的,給出一個新的圖形應該怎么考慮?
生:長方形的面積是根據乘法的意義,直接計算出來的。有幾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幾。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通過把它轉化成長方形,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到的。
生:三角形、梯形、圓形,我猜想都可以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生:不規(guī)則圖形也應該可以轉化成規(guī)則的圖形來計算面積。
“多邊形的面積”教學內容雖然相對獨立,看似不同,實際上是一個體系,轉化思想這條線貫穿整個單元始終。通過每節(jié)課的前后關聯(lián),有利于學生關注面積的本質,把握“轉化”的同一思想,想問題更有邏輯性,說話更有條理性,逐漸形成結構化思維。
杜威指出:“任何思維,只要它是思維就都含有獨創(chuàng)性的成分。”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足數學對話的空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到的想法就能互相印證,融會貫通,并不斷發(fā)現(xiàn)新方法、得到新結論,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如:“平面圖形面積的整理和復習”的教學。
師:算式“6.28×2”可能是什么圖形的面積?
生: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可以長6.28,寬2 的長方形。
生:長4, 寬3.14 的 長 方 形,4×3.14 等于12.56。
生:長8, 寬1.57 的 長 方 形,8×1.57 等于12.56。
生:面積12.56 的長方形都可以。師:還可能什么圖形?
生:底6.28,高2 的平行四邊形。生:底6.28,高4 的三角形。
生:上下底之和6.28,高4 的梯形。
生:半徑2 的圓。
生:半徑1 的四個圓面積之和。
生:還可以面積為12.56 的組合圖形。
……
通過算式“6.28×2”逆向想象出圖形的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求新、求全、求活的發(fā)散思維,既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起平面圖形面積的知識結構,又有助于學生感悟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對話的本質是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催生學生思想的過程。學生自主思考后展開質疑、辨析,能真正經歷困惑、興奮等情感體驗,互相激發(fā)、啟迪自我及同伴的靈感和發(fā)現(xiàn),產生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深化對知識的認識。
例如:“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收集學生列的豎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生生對話。
師:哪些計算方法正確?哪些錯誤?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二個豎式對,其余三個錯。通過驗算來判斷,只有108 乘2 等于216。
生:我也同意第二個算式。百位上的2 表示2 個百,除以2 等于1 個百,1 寫在百位上;十位上的1 個十不夠除以2,用0 占位;把這1 個十和個位上的6 個一合起來是16 個一,16 個一除以2 等于8 個一,8 寫在個位上。
生:請問第1 個同學:8 表示8 個什么?(生1 搖頭)
生:那1 個十和個位上的6 個一合起來是多少?(16)16 個一除以2等于多少(8 個一)所以8 寫在什么位?(個位)十位怎么辦?(寫0)為什么寫0?(因為1 個十除以2 不夠除,用0 占住位置。)
生3:十位不寫0 也可以?。。ㄟ呏肛Q式邊說)216 除以2 等于1 個百和8 個一。
生3:別人一定以為18,是要寫0 占位。
生:請問第四個同學:1 個十哪里去了?(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漏了)不夠除怎么辦?(和個位上的6 合起來),個位上的數是多少?
生4:8。
計算教學中的算理,學生不易理解,是因為數的位置值看不到、聽不到,使學生常常只看到數字本身,而忽略了數字所表示的位置值。教師把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拋給學生討論、辨析,鼓勵學生反思得出的答案與結論,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去追問同伴的思維過程,促進了數學思考的力度與廣度,既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了算理,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批判精神。
保羅·弗萊雷說過:“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毕葘W后教的課堂,更有必要把教師的教讓位于學生的學,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思辨的數學對話環(huán)境,讓師生、生生之間展開“真正對話”“深度對話”,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使學生表達能力、傾聽能力、推理能力、建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質疑批判能力的培養(yǎng)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