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敏
寫作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隨著小說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發(fā)展變化,作品會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形成超出作者初始構思的走向,甚至與讀者的某種常態(tài)化期待大相徑庭。文學是一面鏡子,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成為作家采擷素材、塑造典型的起因。歐陽明的小小說創(chuàng)作視角,傾向于雜駁的凡人小事,以撥動人性的深層觸須為切入點,于現(xiàn)實生活中呈現(xiàn)其多義性。
《佟鴨子》深得筆記小說之妙,佟鴨子既是店名和菜名,又是大家對店主的稱呼。佟鴨子用料考究,做工精細;佟鴨子手藝精湛,固守誠信。老店主死后,兒子因為貪欲,擴大經營,不再恪守質量關,最終砸了佟鴨子的招牌。作品通過描寫父子兩代人不同的職業(yè)操守、不同的生意模式,以小見大,寫出了不同的人生況味,寫出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我叫高衛(wèi)東》通過一個記者撰稿過程的內心斗爭,揭示了宣傳報道中的刻意拔高以及輿論導致的道德綁架等現(xiàn)象,很有現(xiàn)實意義。普通的人,活生生的人,在這種壓力的逼迫下,喪失了自我,失去了自我意識,應該不會幸福,而是痛苦。作為將這些普通人推上神壇的記者,有些幡然醒悟,也算是還有一點良知吧。作品運用幻覺手法,將自己的思想斗爭幻化為腦子里的陌生人,手法也比較新穎。
《揮手》是歐陽明的代表作,入選了“改革開放40年百篇經典”,講的是兩個老朋友一輩子締結的緣分,一種至死不渝的友誼,尤其在暮年時期互相激勵和關懷,比心勁的同時更是給予對方精神的支撐。老劉和老李,同庚、同學、同事、同一天結婚、同一天退休、同居一個社區(qū),兩家樓上樓下斜對角遙遙相望,甚至愛好都相同。隨著老伴的逝去、兒女們忙于生計,兩人你來我往的圍棋對弈似乎成為了彼此晚年的生活寄托。而當他們衰老到不能串門、不能接聽電話,甚至不能言語的時候,相約每天上午十點在自家陽臺揮手致意,讓彼此知道自己的存在。一世的朋友,一生的牽掛,無需言語,只在輕輕一揮手間凝重。
關注老人問題早些時大都歸納為道德風尚、人文情感的范疇,而當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議題,老人晚年的生存狀況,直接決定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與幸福指數(shù)。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關注老齡人群,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字寫作,而是基于對現(xiàn)實的一種憂慮和思考。
結尾尤為感人,老劉在彌留之際,囑咐兒子每天按時揮手,千萬不要讓老李知道自己先走了,卻不料老李早在半年前已去世,也同樣交待兒子要每天替父揮手。作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坎坷的人生經歷,而是側重情感表達,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生老病死的情感故事,卻能動人心弦,捕捉到了人性最無私超脫的愛,人性的美好瞬間溫暖了多少人。像類似留守兒童、兩地分居等情況,也都是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考問和思辨,也是文學的使命所在。
歐陽明多年在基層任職,積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又兼任四川小小說學會會長,業(yè)余寫作,業(yè)余組織活幼,舉辦筆會,組織評獎,把蜀地的民間性小小說讀寫活動搞得風生水起,有著小小說事業(yè)家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