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物中看粟特藝術(shù)與文化

2020-04-14 07:55
海外星云 2020年18期
關(guān)鍵詞:肯特

安伽墓石榻

安伽墓石榻,中國陜西西安;公元579年鎏金彩繪石刻浮雕;高1.17米,寬2.28米,深1.3米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出土于西安,陜西歷史博物館

2000年出土于西安北部郊區(qū)的安伽墓讓我們得以一窺公元六世紀粟特人后代在中國的生活經(jīng)歷。安伽墓由一個磚砌墓室及通往這間墓室的一條裝飾有壁畫的墓道構(gòu)成。墓門上方一個彩繪石門額描繪了馬茲達/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儀式,中部繪有承載于三駝座上的大型火壇。在火壇的左右兩側(cè)是兩個半人半鳥的祭祀,它們戴著口罩(padam),以免玷污圣火。它們各自照看著裝飾精美的圣案。在他們的下方、浮雕的兩角,各有一個人跪在火壇前。在上空中繪有兩個美麗的伎樂飛天。跪著的人很可能是安伽(右)和他的妻子(左),他們正在參加永恒儀式以確保來世吉祥。

安伽墓門額上的浮雕。彩繪石雕;高66厘米,寬128厘米。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出土于西安,陜西歷史博物館

安伽墓石榻上的石板圍屏。西安,公元579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

安伽石榻上的細節(jié):安伽與土耳其人斡旋聯(lián)盟之事。陜西考古研究院,西安

安伽墓石榻細節(jié):安伽在欣賞樂舞(上半圖);安伽頭戴薩寶白帽,英勇獵殺獅子(下半圖)。陜西考古研究院,西安

但是最令人駐足的還是門后墓室中央擺放的一張精美的石榻。石榻的背面與兩側(cè)由12塊精雕細刻的石板圍屏構(gòu)成,每一塊都精細雕刻、涂漆、鎏金。

一塊石墓志記載了安伽來自當時重要的粟特人聚居區(qū)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他曾任同州(今陜西大荔一帶)薩保、大都督,公元579年去世,享年62歲。石榻上的一些場景似乎是傳記式的,記錄了一些他本人的重要成就,比如與突厥人(通過長發(fā)辨認)和其他外國使者之間的外交協(xié)定;圖2。其它的一些場景似乎是為了彰顯他的地位和權(quán)力,例如他英勇地獵殺了一頭獅子——一種不曾在中國本土出現(xiàn)的動物。

這座陵墓是關(guān)于公元6世紀~7世紀中亞人在中國生活、繁衍生息的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一部分。據(jù)我們所知,粟特人在他們的家鄉(xiāng)并沒有留下這樣的大型浮雕。然而,他們通過壁畫敘事的風俗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在中國演繹成了石榻與石棺上的浮雕。安伽的陵墓通過其視覺、碑刻和石雕,講述了一個粟特移民的后代在中國社會中成功的故事。

古代信札

粟特文古信札 1和2,右頁古粟特,公元312年或313年紙墨;高42厘米,寬24.3厘米于1907年在中國甘肅省敦煌西烽火臺T.XII發(fā)現(xiàn)大英圖書館,Or. 8212/92 和 Or. 8212/95

這些粟特文字之所以被稱為“古信札”是因為它們是最早用粟特語言寫成的文本,這種語言此前在撒馬爾罕周邊地區(qū)使用,即現(xiàn)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以西的一座烽火臺上發(fā)現(xiàn)了這些古代信札,這座烽火臺是玉門關(guān)遺址的一部分,曾是中國西部的邊疆。這些信札似乎是在寄送過程中丟失或被沒收的郵件。這些信札是公元4世紀初,在中國西部的粟特商人和他們的家人所書寫,寫給他們在家鄉(xiāng)或者在樓蘭(今新疆)的同胞。這些信件讓我們得以一瞥在中國生活的外國商人的生活與思想。信札中提到的粟特人有些生活在其時的中國都城河南洛陽;有些生活在通往中國的要道上的主要城市,例如甘肅的敦煌、酒泉;甘肅的武威(原名涼州);山西的晉城??梢韵胂?,他們主要關(guān)心商業(yè)事務,提到了許多貿(mào)易的商品,包括黃金、白銀、樟腦、胡椒、麝香、小麥、絲綢和其他布料。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兩封書信是由女子所書寫。

1號粟特文古信札

粟特文古信札1,右頁

這封信是一位名叫米薇的女性寫給她的母親莎蒂斯的,信中描述了她如何被丈夫那奈德拋棄在敦煌。她在信中說明,自己試圖找人帶她去她母親家,但是人們都找各種借口拒絕了她,所以她和女兒莎恩只得依靠當?shù)匾粋€拜火教寺的祀官的施舍。

同樣的事件在3號信件中補充了更多細節(jié),在這封信中,米薇痛斥她的丈夫拋棄了她,甚至不回她的信。這封信開頭是禮貌的常規(guī)問候,但當她描述到自己的不幸時,米薇變得越來越憤怒:“我聽你的話來到敦煌,違背了母親與兄弟的意見。神定是在我照你的吩咐去做的那一天向我發(fā)怒了!我寧愿做豬的妻子、狗的妻子,也不愿做你的妻子!”她的女兒在信的末尾加上了一個附言,解釋說她和母親被迫做了中國人的奴仆,但是她似乎并沒有責怪她的父親,而是責怪了另一個名叫法恩洪德的人。他是她父親的一個生意伙伴,顯然這個人攜款潛逃,留下莎恩和她的母親來還債。

粟特文古信札2號

第二封粟特文古信札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長且信息量最大的一封。這封書信由那奈·萬達克書寫,他是一個在中國西部經(jīng)商的粟特商人,很可能是在晉城,信是寫給他遠在2000英里以西的粟特都城撒馬爾罕的兩位合伙人的。信件被包裹在一個棕色的絲綢內(nèi)包裝和一個粗織物的外層信封中,外層信封上寫著信件的遞送說明。在習慣問候語后,這封信的開頭是寄信人在中國各大城市的代理人或合作伙伴的信息,以及關(guān)于中國絕望的政治局勢的報告。信中所描述的事件包括一場嚴重的饑荒,導致皇帝逃離都城洛陽,以及河北鄴城和洛陽遭受匈奴洗劫的事。通過對照那奈·萬達克的敘述和中國編年史中的記載,可以確定這些戲劇性的事件發(fā)生在公元307年~311年。在記敘了這些災難之后,作者轉(zhuǎn)向了他的主要問題——這些事件對市場和他的粟特同胞境況的影響。

粟特文古信札2

他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從他在中國的代理人那里獲得消息了。其中,他4年前送去洛陽的代理人向他報告“當?shù)氐挠《热撕退谔厝硕妓烙陴嚮摹?。信的末尾實際上是那奈·萬達克的遺愿和遺書,他認為自己已是“將死之人”。因此,他囑托自己的合伙人,他們應該如何處理他留在家里的一大筆錢,以及他父親塔庫特的財產(chǎn)。主要受益人是一個名達克希什·萬達克的孩子,很可能是那奈·萬達克的兒子或者孫子,他的大部分財產(chǎn)都要以這個孩子的名義投資,并且要在他成年后為他找個妻子。其中一些財產(chǎn)也分配給了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其他合伙人,據(jù)推測至少部分是用以支付在達克希什·萬達克成人之前幫忙照顧他的費用。

不像其他信件,寄送年月按照中國日歷書寫(很可惜沒有年份),2號信件是以粟特的歷法標注時間的。是一個佚名君主(或許是撒馬爾罕的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第13年的6月或7月??紤]到311年7月洛陽遭洗劫的消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到達那奈·萬達克,這封信可能是在公元312年或313年寫的。

騎駝樂舞俑

中國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釉面陶器高58.4厘米1957年出土于西安西城郊云麾將軍鮮于庭誨墓,年代:公元723年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個陶器描繪了5個樂師坐在一匹高大的駱駝上,他們擠在駱駝鞍上,兩側(cè)垂下寬大而色澤鮮艷的布料,生動展示了當時的娛樂與流行文化。雙峰駝原產(chǎn)于中亞地區(qū),而樂師們戴的尖頭氈帽則表明了他們的粟特身份。中亞統(tǒng)治者有時派遣藝人向中國隋唐宮廷進貢,但其中有一大批是個人表演者。最受器重的舞者來自塔什干、基什和撒馬爾罕,他們通常隨大篷車旅行,為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沿線的人們提供表演服務。

這件令人贊嘆的陶器出土于鮮于庭誨(公元660年~723年)的墓葬,他是唐玄宗時期受重用的一位軍事將領。他本人并非粟特人,他的家庭來自中國西北地區(qū),他的祖先曾任邊疆將領。在他公元723年去世時,他的墓葬中有一系列大型陶器陪葬品,其中,有樂俑、一對戲弄俑、文官俑、男侍俑、牽馬俑等。

這些釉色精美的陶器彰顯了墓主人高貴的身份。像這樣的大型陶器通常是由幾個部分組裝而成的,陶器的內(nèi)部空心,這樣動物的腿就不會因為承受過大重量而下塌。這顯示出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這些陪葬陶器采用的是盛行于唐代的三彩釉,盡管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四種顏色:綠、黃、白、藍。藍色釉是用鈷(一種在伊朗開采的礦物)著色的。作為一種外國進口礦物,鈷不但有可能是由粟特人自己帶到中國進行貿(mào)易的,而且其稀有性也使得它比其他有色釉料更加昂貴。因此,它往往為富人所用,而這些陶器增加了這個顏色更表明了墓主人的精英地位和財富。

修定寺浮雕瓦片

中亞舞者浮雕瓦片,中國河南安陽修定寺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模制陶片;高54.6厘米,寬48.3厘米,厚9.5厘米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 埃弗里·布倫戴奇藏中國陶瓷

這件大型模制陶器并非是粟特人所制,但保留了中國人對異域舞者(很可能是粟特人)的理解。這個留著胡子的舞者戴著尖頂帽子,身著系著束帶的束腰外衣,腳蹬靴子,手舞足蹈,在舞動的瞬間他雙腿交叉旋轉(zhuǎn),右手放在背后,左手向上。飄動的裙擺和充滿活力的背景圖案使舞者熱情的舞姿躍然而出。

這種雕刻手法讓人聯(lián)想到了中亞畫家的畫法,例如7世紀活躍于中國唐朝的中亞畫家尉遲乙僧。史料表明,許多這樣的外國畫家擅長繪制佛教寺廟壁畫,也會在絲綢上作畫。他們的技法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盡管這件陶器上所展現(xiàn)的這種有著異國風情的的表現(xiàn)手法引發(fā)了中國人的興趣,但它從未真正進入中國的主流藝術(shù)。

這塊浮雕瓦是位于當今安陽的一座單層塔的外壁上五千多塊裝飾磚瓦中的一片,在北京以南約460公里。塔的四面縱向排布著相同的舞者浮雕瓦,每一塊佛法輪浮雕的左側(cè)都對應著舞者的面部中央。舞者通過佛法輪望向下一個同樣擺著生動舞姿的舞者。另外十二對對稱的圖案從中心呈放射狀向外輻射到邊緣的圓柱。這種設計縱向重復出現(xiàn),塔身上端外挑的檐口和斜角表明,這座建筑構(gòu)成帷帳的形狀,而不是像當時的大多數(shù)砌筑塔一樣復制木塔的構(gòu)圖。

安陽修定寺塔(左圖)修定寺塔上縱向排布的舞者浮雕瓦(右圖)

這座不尋常的建筑是修定寺遺址僅存的建筑物。一塊殘破的唐朝(公元618年~906年)石碑上刻著“修定寺”的名字。碑文中還提到了高僧法上(公元495年~580年),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佛教領袖,在北齊(公元550年~577年)建寺后不久曾擔任寺院住持。該寺原名合水寺,在北周佛教遭受短暫迫害(公元577年~581年)期間關(guān)閉。這座佛塔是在寺院被重新命名為修定寺后增建的。

山羊雕刻鍍銀水杯

古粟特,中亞,公元8世紀雕刻、鏤空、鍍銀,高7.3厘米,寬12厘米在俄羅斯亞速附近的頓河發(fā)現(xiàn);1927年收購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S-251

這個杯子由粟特工匠制成,杯子形狀借鑒了鄰國突厥人的金屬制品樣式,很可能是由突厥人訂制。杯子的拇指托上有兩個摔跤手在爭斗,其健壯圓潤的身體線條在頸部變窄,是草原人慣用的藝術(shù)元素。摔跤是一項在歐亞大陸廣泛流行的運動,在片治肯特的壁畫中都有描繪。粟特人也使用這種形狀的杯子,因為它們也曾出現(xiàn)在片治肯特的壁畫中。杯壁描繪了四只大圓角山羊。它們站在巖石上,脖間系著緞帶,其中一個還戴著鈴鐺。在伊朗的狩獵活動中,戴著鈴鐺的山羊充當牧群的首領,而脖子上戴著緞帶的山羊則是用來將獵物引誘進國王的狩獵場。對于伊朗人民來說,高地山羊也象征著勝利之神烏爾斯拉克納。這些動物的棲息地跨越中亞和北亞(包括與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中南部相對應地區(qū))的高地,草原民族的人們也非常熟悉這些動物。

山羊雕刻鍍銀水杯:拇指托

片治肯特壁畫細節(jié)XVII/14

粟特人與鄰國之間經(jīng)常通過貿(mào)易和外交禮物交換金屬工藝品。這個杯子有可能是粟特城邦向西突厥人納貢的物品之一,以換取軍事保護。由于這個山羊杯是在今天的俄羅斯亞速附近的頓河的河口偶然發(fā)現(xiàn)的,因此也可能是在制作完成后沿著大草原從粟特流通到西北地區(qū)的。不論這是一件被出售的商品還是上繳的貢品,這個山羊杯上多個伊朗與突厥圖案元素的融合都非常有意思,這樣的設計可能讓其對許多潛在的消費者都更具吸引力。

杜爾曼特佩納骨甕

杜爾曼特佩納骨甕(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西部,米安卡爾),特佩12,公元7世紀到8世紀早期燒制陶土;箱體部分:高22.5厘米,寬51厘米,深31厘米;蓋:高23厘米莫斯科東方藝術(shù)博物館,624 КП IV[624 MPIV]–632 КП IV [632 MP IV].

在粟特和鄰近的花剌子模和石國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超過300個納骨甕—其中一些是完整的,但大部分都已殘缺。每個地區(qū)的納骨甕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形狀和裝飾風格。這個納骨甕是來自杜爾曼特佩地區(qū),有著撒馬爾罕西北地區(qū)特有的相近風格和裝飾特色,在那里,澤拉夫尚河分流而后又再次交匯,形成了米安克爾“島”。在其南部不遠處就是比亞納曼村莊(Biya-Nayman),一個世紀以前,曾在這里發(fā)現(xiàn)過不少類似的納骨甕。

這些容器是長方體形,其上邊緣呈鋸齒狀(有規(guī)則的方形凹痕),刻有階梯狀鋸齒(凹痕之間的壓實的部分),和穆拉庫爾金(Mulla Kurgan)納骨甕一樣;圖1。它們的四個側(cè)面都刻有戴冠的男性和女性人物立像,衣著獨特,分別手持一到兩個象征身份的器物。工匠們似乎非常注意刻畫每一個人物的特征,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里的每個人物都代表一個特定的神。訂制這些納骨甕的古代粟特人一定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觀和特征判斷他們的身份,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事實上,該領域的一些主要學者對這些人物的身份如何有著很多爭論,他們爭議的焦點不僅是這些人物到底是誰,還包括上面到底有多少個不同的神祗。

納骨甕。穆拉庫爾金(近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地區(qū)),約公元7世紀。燒制陶土;52 × 28 × 69 厘米。撒馬爾罕州歷史藝術(shù)與建筑博物館

但是,目前看來,這上面可能總共有6個神祗,3位女性神祗和3位男性神祗—其中一些神祗之間的微小差別可能是由于印制任務的模具略有不同。弗朗茨·格雷內(nèi)特認為,這些人可能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六個阿梅沙·斯彭塔,意為不死的圣者,是最高主神阿胡拉·馬茲達(他自己是第七個阿梅沙·斯彭塔)的子女,以助他戰(zhàn)勝邪惡。這些神祗守護著阿胡拉·馬茲達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尤其是“正義的”人、動物、火、金屬、土地、水和植物。因此,在納骨甕的正面所刻畫的四個人物中,左側(cè)的女性神祗和男性神祗分別是植物神阿莫爾達德(Amurdad)和火神阿塔爾(Atar)。植物神阿莫爾達德雙手持有一個很長的植物花灑,而火神阿塔爾則左手舉起火壇,右肩扛著鐵鍬。

碗外壁2號銘文

基思· 威爾遜( 弗利爾藝術(shù)畫廊和亞瑟·M·賽克勒畫廊)在討論獅子圖案裝飾的荷葉邊碗

據(jù)報道,這個碗是在中國河南省洛陽市被發(fā)現(xiàn)的,但是碗上的粟特銘文證實這只碗出自于粟特工匠之手。這只碗也提供了粟特奢侈品在中國的流通以及其對中國金屬加工的影響。

哀悼場景

片治肯特,塔吉克斯坦,寺正殿二號南墻壁畫,公元六世紀發(fā)掘于1948年冬宮博物館,SA-16236

這幅來自片治肯特二寺大殿的殘片壁畫是20世紀40年代末人們對這座城市進行系統(tǒng)挖掘時的早期最著名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這生動而復雜的構(gòu)圖描繪了人們對于死者的悲痛,通過一個圓頂結(jié)構(gòu)的三個拱門可以看到死者。尸體穿著紅色,長發(fā),頭飾精美。透過拱門,我們還可以看到三個哭泣的女人在扯頭發(fā)。在下方,男男女女都在哀悼,男人們剪掉胡須。壁畫的左側(cè)出現(xiàn)了三個較大的人物。最主要的人物是站立的帶有光環(huán)的四臂女神;在她的右邊是另一個帶著光環(huán)的人,似乎在站立的神面前掃地。在他們身后站著第三個人,她的左臂舉起,右手拿著一個不明物體。這幅畫包含了幾層凹進去的空間,與后來從片治肯特其他地方發(fā)掘出來的作品相比,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構(gòu)圖,它以一種更平坦、抽象的方式接近了繪畫空間。盡管如此,片治肯特的壁畫始終注重戲劇性和敘事性,這一場景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點。

起初,人們認為這幅畫描繪的是偉大的伊朗史詩《國王之書》中的一段情節(jié),后來學者們將這幅畫與描述哀悼儀式的文字聯(lián)系起來,文字描述的儀式與這里的場景驚人地相似。這位身材高大、四肢發(fā)達的神被認為是娜娜,一位主要的女神,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統(tǒng)治者都會崇拜娜娜女神,從蘇美爾國王到貴霜皇帝。粟特人也開始崇拜娜娜女神,在那里所有階層的人都很崇拜她。在片治肯特特,許多房子都裝飾著她的木雕和紀念畫(坐在獅子座上的娜娜)。

女神騎在獅子身上。片治肯特,塔吉克斯坦(粟特),七號遺址:公元8世紀。焦木 高28厘米×W寬41 厘米。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SA-16233

片治肯特的第二圣殿似乎是供奉她的,還有幾幅女神的壁畫,以及至少兩尊女性騎在獅子上的雕塑,都是在寺廟的外門區(qū)發(fā)現(xiàn)的。她的四個手臂源于印度神象。死者斜靠在地上的姿勢也可能是這樣,這類似于涅磐,或者佛陀去世的畫像。然而,弗朗茨·格雷納特和鮑里斯·I·馬沙克認為,圖中的事件是一種農(nóng)耕儀式,在這種儀式中,神的象征性死亡預示著豐收的到來。這告知了我們粟特生活的基本農(nóng)業(yè)性質(zhì)。

魯斯塔姆三部曲

片治肯特,塔吉克斯坦(粟特),第六部分,41室,公元740年。壁畫(干黃土灰泥上的涂料)冬宮博物館,圣彼得堡,SA-15901-15904

與人們的預期相反,被稱為“魯斯塔姆三部曲”的這組令人印象深刻的壁畫并不在皇宮的大廳里,而是在撒馬爾罕以東60公里的片治肯特小鎮(zhèn)的一間中等大小的房子里。和其他出土的壁畫相比,這幅壁畫保存得格外完好,其年代可追溯至740年左右。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也是在片治肯特的最后一幅壯麗的系列畫;圖1所示。該城的統(tǒng)治者斯蒂奇于722年被殺,阿拉伯人懲罰性入侵了這座城市。盡管有這些藝術(shù)品和其他片治肯特人恢復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的證據(jù),這個城市最終還是在770年代后被廢棄了。

帕維爾·魯杰討論在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展出的片治肯特的壁畫

由考古學家 鮑里斯J.斯塔維斯基在1956-57年發(fā)現(xiàn)的魯斯塔姆三部曲是片治肯特最著名的彩繪大廳。它以其主要人物魯斯塔姆命名,魯斯塔姆是偉大的伊朗史詩《國王之書》中的主要英雄,在片治肯特和其他古粟特城市,在阿夫拉西阿卜和瓦拉赫沙,都有典型的敘事系列壁畫。每個情節(jié)都被組織成不同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沿著墻的水平地延伸。在這里,兩個主要的記錄包含了魯斯塔姆的事跡,都在較低的位置,這里描述的場景來自寓言和道德故事,而較高的壁畫描述了一個與家庭祭禮有關(guān)的宗教主題。

情節(jié)1。魯斯塔姆騎著他的戰(zhàn)馬拉赫什,在他部下的陪同下展開了一場對抗惡魔的戰(zhàn)役。他們騎馬進入了一個狂野而危險的區(qū)域。一個白色身影站在一塊露出地面的巖石上,當白色身影看到魯斯塔姆時,它的手臂會憤怒而絕望地舉起來。這就是魯斯塔姆在沙納瑪?shù)臄橙酥?,白色惡?/p>

情節(jié)2。魯斯塔姆與一個騎士戰(zhàn)斗,馬沙克確定這位是邊境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阿夫拉德。在畫面中,這位英雄將一套套索套在對手的脖子上,而在他身后,一位仁慈的女神給予了他神圣的護佑

情節(jié)3。魯斯塔姆與一條盤繞在拉赫什腿上的巨龍搏斗時處境十分危險,這條巨龍向魯斯塔姆張大了嘴巴。這幅畫沒有顯示魯斯塔姆如何逃離這可怕的情況,但古索格里亞那記錄的一部分提供了他的所作所為:“魯斯塔姆轉(zhuǎn)過身,像一頭兇猛的獅子襲擊獵物,像鬣狗攻擊群居的鬣狗,像獵鷹捕獵兔子,豪豬捕獵蛇一樣,并開始消滅他們?!?/p>

情節(jié)4。魯斯塔姆和拉赫什都毫發(fā)無損。他們和魯斯塔姆的士兵一起踐踏了這條巨龍,巨龍的尾巴在空中猛烈的抽搐

情節(jié)5。魯斯塔姆和迪威斯的統(tǒng)治者在一場戰(zhàn)斗中相遇。在戰(zhàn)斗過程中,他們的馬鞍肚圍斷裂,兩個人從疾馳的馬背上摔了下來。接下來他們進行了徒步?jīng)Q斗,但藝術(shù)家忽略了魯斯塔姆擊敗對手的成功畫面

情節(jié)6。魯斯塔姆的士兵在和迪威斯戰(zhàn)斗。飛向他們的緞帶獅子鳥保佑了他們的成功。相比之下,他們的對手后面跟著一只象征失敗的禿鷹

公元9世紀中國敦煌 古索格里亞那故事與《魯斯塔姆與魔鬼》兩個片段的重構(gòu)。伯希和古粟特 13(上) 和斯坦因 Ch. 00349(下)。大英圖書館Or.8212/81

用粟特文字寫成的書保存了下來: 一本保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另一本保存在大英圖書館。這可以追溯到9世紀,比詩人菲爾多西用波斯語寫的《沙納瑪》完整版本還要早200年。

桑賈沙阿孩子的突厥長袍

孩子的突厥長袍發(fā)掘于桑賈沙阿的城堡,塔吉克斯坦;公元7世紀~8世紀未染色棉;高(下擺至領口)55×寬(肩到肩)45 厘米。魯達基國家博物館,片治肯特,塔吉克斯坦

2009年在塔吉克斯坦西北部發(fā)現(xiàn)了這件棉質(zhì)長袍,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件出土的粟特完整原棉長衫。這是在薩納吉村邊緣的桑賈沙阿7世紀~8世紀的S城堡遺址被發(fā)現(xiàn)的,這座城堡俯瞰著或澤拉夫善河。這件緊身上衣是為六七歲的孩子量身定做的,可以緊貼孩子的上半身,袖子一直延伸到手腕。下方連在一起的喇叭形裙擺會落在孩子的膝蓋上。前側(cè)的褶皺閉合仍然完好無損,重疊在一起。長方形的前胸設計使突厥長衫有多種穿著方式:系在脖子上,一個翻領,或打開兩個翻領形成v形領口。這種多功能性款式是突厥長袍的標志。

在桑賈沙阿以西僅7.5英里(12公里)的片治肯特城發(fā)掘的同時期壁畫中可以找到突厥長袍存在的證明。這些畫中片治肯特人穿的精致的突厥長袍,使得這個孩子的衣服看起來相當普通。然而,它明確的考古來源和幾乎完整的保存條件使突厥長袍大有可觀的發(fā)現(xiàn),因為從古粟特考古出土的紡織品很罕見。

兒童的突厥長袍詳圖:領口。前面重疊可以翻出與矩形部分形成三角形翻領

兒童突厥長袍:腰圍

考古人員是在桑賈沙阿城堡9號房間的地板上發(fā)現(xiàn)了這件兒童突厥長袍。由到發(fā)現(xiàn)的位置推斷,這很可能是某個孩子的日常服裝。它是由平紋編織未染色棉織成的,這是最簡單的編織結(jié)構(gòu)。與許多對于前現(xiàn)代服裝的觀念相反,特別的是,缺乏裝飾的突厥長袍并不一定會使它淪為較低的社會階層的服裝。沒這為人們提供了實用、百搭且透氣的服裝。

史君墓石棺

史君維尤斯的石棺,中國陜西西安市北周(公元557年~581年)有顏料和鍍金裝飾痕跡的石雕西安博物院

古粟特領袖史君(卒于579年)和他的妻子的合葬墓于2003年在西安北郊被發(fā)現(xiàn),與其它兩個古粟特人,安伽和康業(yè)的墓葬相距不遠。史君的陵墓由一個單獨的墓室組成,中央放著一個石棺,或形狀類似中式房子的外棺。石棺內(nèi)有一張石制沙發(fā)和朱砂紅的葡萄藤圖案壁畫。該墓先前曾被盜竊過,因此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陪葬物品。

石棺的外墻有復雜的浮雕圖案。正面(或南部)的墻壁上裝飾有門扇,兩側(cè)有四臂守衛(wèi);圖1所示。在兩側(cè),墻的下角有兩個戴著嘴罩半人半鳥的祭司在祭壇上燒火,在安伽的墳墓和古粟特的藏骨罐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圖案。

史君墓石棺的立面。出土于中國陜西西安,公元579年~580年

史君石棺正面的細節(jié):鳥人祭司在看護神圣之火。西安,公元579年~580年。藏于西安博物院

史君的墓志銘鐫刻在石棺的門楣上,不同尋常的是墓志銘一共由兩種語言撰寫;圖3所示。碑文用中文和粟特文描述了史君的生平和成就,雖然兩種語言記錄的意思大致相同,但古粟特文保存得更好。從墓志銘中可以了解到,石君和他的妻子的粟特的名字是Wirkak和Wiyusi,他們幸存的3個兒子在陵墓石棺上刻下了宏偉的圖案。

史君雙語墓志銘。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北周(公元557年~581年); 可追溯到公元579-80年。有顏料和鍍金裝飾痕跡的石雕。中國西安,西安博物院

這些石頭上的浮雕是上色和鍍金的,這讓整個作品顯得更加完整,同時也更利于研究。學者們對這些浮雕的內(nèi)容仍有爭議,但普遍認為這些圖案是從西墻開始的,如圖4;背面環(huán)繞一圈;然后在東側(cè)結(jié)束,整幅畫以順時針方向繪制。多個場景都描繪了史君被任命為薩保,或一個粟特的區(qū)域領袖之前和之后的生活。這些浮雕還描繪了許多宗教場景,其中最精彩的是史君和維尤斯(其妻)穿過欽瓦爾橋的精美畫面,這是瑣羅亞斯德教對審判和天堂之旅的看法在文字記錄中有所描述,但很少從視覺上體現(xiàn)出來。這導致一位學者將這些浮雕描述為瑣羅亞斯德教文獻中“非常有見地的版本”,到目前為止,這在中國的粟特人和其他中亞人的墳墓中是獨一無二的。

史君石棺西側(cè)。中國西安,西安博物院

史君(Wirkak)石棺北側(cè)。中國西安,陜西歷史博物館

史君石棺東側(cè):史君與妻子穿過欽瓦爾橋進入天堂;出土于中國陜西西安;追溯到公元579年~580年

粟特之圍

片治肯特城堡, 5號房間, 繪制于711年~公元721年之間壁畫; 高 78厘米×寬 63厘米冬宮博物館,SA-16227

在片治肯特宮殿寶座室的墻壁上,繪制了一系列的故事圖畫,這段片段描繪了攻城之前的一場圍城行動。在鮮亮的青金石藍色背景上,5名男子將牽引投石機上的繩索往下拉,地面上幾乎沒有東西用來固定投石機。這種攻城設備利用附在投擲臂上的繩索扭轉(zhuǎn)來投擲炮彈。投石機最早起源于中國,并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在中世紀的戰(zhàn)爭中軍隊會用到它。這幅古粟特的畫是已知最早的對這種攻城機器的行動的描繪。

這幅畫突出繪畫者非常注重細節(jié)的準確性和逼真,這是粟特藝術(shù)特征之一。在向下拉投石機繩索時,工人們被石頭重量的反作用力吊到空中,這個畫面既準確逼真又十分有趣,男人們穿著長長的白襯衫,這與另一幅畫中一個戴頭巾的男人穿的衣服很相像。從他的頭巾和腰帶佩戴方式可以看出他是阿拉伯人。然而,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M·貝倫尼茨基和鮑里斯·I·馬沙克認為,這些負責投石機的人是伊斯蘭雇傭軍。無論他們的身份是什么,這些人可能是包圍粟特的一部分阿拉伯軍隊,這座粟特城最有可能是711年被占領的撒馬爾罕。

在公元8世紀前25年時,片治肯特的最后一位粟特統(tǒng)治者德瓦斯蒂奇對宮殿進行了翻修。不久之后,在阿拉伯人的攻擊下,德瓦施蒂奇和他的支持者逃到了穆格山,并在723年被擊敗。

攻城機(投石機),需要同時由幾個人操作,他們拉繩索來撬動投擲臂,向堡壘墻壁投擲大石頭。

(摘自“絲路遺產(chǎn)”原創(chuàng):朱迪思·A·勒納等、翻譯:高雪瑩、王譽杰)(編輯/小文)

猜你喜歡
肯特
變成什么好
科麗塔·肯特:修女波普藝術(shù)家
五美元圓個夢
耐心才能辦成事
肯特與布萊克作品內(nèi)在關(guān)系分析
變成什么好
哈里王子未婚妻疑遭王妃“種族歧視”
杰弗里·肯特,專為富豪做“旅游大餐”
藏書票
三張便利貼
阿拉善盟| 大庆市| 阿鲁科尔沁旗| 封丘县| 蒙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荥经县| 高淳县| 拉萨市| 大石桥市| 南乐县| 合川市| 曲靖市| 承德市| 芜湖市| 绍兴县| 乡宁县| 库尔勒市| 稷山县| 蛟河市| 志丹县| 雅安市| 平和县| 景德镇市| 昌平区| 郁南县| 武邑县| 巫山县| 湛江市| 山阴县| 吉水县| 巴塘县| 新民市| 错那县| 基隆市| 图们市| 普安县| 剑川县| 景洪市| 阳朔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