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津
入夜聽《廣陵散》,有錚錚之音。
《廣陵散》是琴曲,有金屬的質(zhì)感,有青銅的顏色,琴聲如劍。古人說,聶政的劍,如白虹貫日。如今聽來,更像舞曲,琴聲中有舞。一個男人的獨舞。前有篝火,背有竹林?;馃脤庫o,仿如一腔無處發(fā)泄的悲憤。風過竹林,隱而不去。那舞者是嵇康。玉樹臨風的身影,長發(fā)漫天,猶如一團濃墨,遽然入水,氤氳化解于無聲。
聽《廣陵散》,你就無法避開嵇康,你就無法不翻出聶政。這兩個男人,一個是魏晉名士,一個是戰(zhàn)國勇士,都是失傳已久的極品?;驶识氖分?,嵇康居《晉書》,聶政入《史記》。兩人之間,隔著一個遼闊的秦漢。但一曲《廣陵散》,如長風吹過大地,浩然之氣漫溢古今,直令人感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嵇康名列竹林七賢之首,《晉書·列傳》中說他“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竹林七賢,個個都不是凡俗之輩,而嵇康更是天生異相,與眾不同?!翱翟绻?,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
古人的溢美之詞,仿佛無法代替。英俊倜儻、卓爾不群的嵇康是文人,修身養(yǎng)性、寫詩撰文之外,更善彈琴,幾于癡迷。古人有雅趣,琴棋書畫,梅蘭竹菊,不入俗流,更不失風骨。嵇康天賦極高,所學皆無師自通,其善音律,精于笛,妙于琴。為得到一張名貴的琴,他不惜賣掉了東陽舊業(yè)。傳其友山濤,酒醉剖琴,嵇康為自己的愛琴,不惜以命相搏。他創(chuàng)作的《長清》《短清》《長側(cè)》《短側(cè)》四首琴曲,后稱“嵇氏四弄”,與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可知嵇康琴曲,影響之深遠。
嵇康彈琴之余,還有兩大嗜好。其一是癡迷于老莊之道?!皣L采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返。時有樵蘇者遇之,咸謂為神”。更有東晉袁宏,在其所著《竹林七賢傳》中寫道:“嵇叔夜嘗采藥山澤,遇之于山,冬以被發(fā)自覆,夏則編草為裳,彈一弦琴,而五聲和?!蔽簳x之際,道學尤盛,像嵇康一樣醉心于服藥修道者,大有人在。也常有神仙傳說流傳于世。常年浪跡于山野之間的嵇康,身披野草,長發(fā)如云,孑然脫俗,沉默如山,唯曠世琴音,伴泉瀑之聲,回蕩于山谷之間。此景呈現(xiàn)于眼前,恰似一幅焦墨山水,野逸粗獷,詩意無限。
嵇康近自然,遠浮世,更拒仕途。好友山濤曾推薦他為官,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聞道士遺言,餌術(shù)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做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欲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意畢矣,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嵇康之性情與遠離官場之決絕由此立見。
在魏晉,像嵇康一樣,對隱逸與出世的追求,已成風氣?!豆鹬袊贰し至训牡蹏媳背分姓f:“隱逸派的標志性人物便是‘竹林七賢……這些人很快就成了神秘的詩歌圈子的先驅(qū),并成為不墨守成規(guī)、從社會中隱退的象征人物。他們被描繪成生活在城市局限之外、生活在傳統(tǒng)道德之外,致力于友情、詩歌、音樂、飲酒與服藥的一群人,并成為精英隱退的榜樣?!比欢?,恃才傲世、不入俗流的嵇康,雖潔身自好,與世無爭,但終為權(quán)勢所不容,以致身首異處。
嵇康另一嗜好便是打鐵。其宅院有一巨柳,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每夏,嵇康必鍛于柳下,爐火熊熊,炙鐵如炬。揮汗如雨的嵇康,在此曾遇到兩個人,一個是呂安,另一個是鐘會。其后嵇康被殺,與這二人都有直接關系。
呂安為官宦之后,仰慕嵇康,常驅(qū)車千里來訪。嵇康對呂安也待之甚厚,二人曾共鍛同敘于柳下。后來呂安被其兄誣告入獄,嵇康有心相救,不料卻自陷其中,成為被殺的直接因由。
鐘會更是名門之后,太傅鐘繇之子,少年成名,聰慧異常,又深得魏帝賞識,官居要職。鐘會曾兩次拜訪嵇康,一次是寫成其傳世名作《四本論》一書之后,很想送與嵇康,以期得到嵇康的肯定,但至嵇康宅前未敢進門,只將書擲入院中,惶惶而去。第二次,鐘會則“乘肥衣輕,賓從如云”,很隆重地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來見嵇康。適逢嵇康與好友向秀在柳下打鐵。鐘會至此,嵇康并不熱情,一身汗水,滿臉污漬,更未放下手中的鐵錘。遭冷遇之后,鐘會只好悻悻而去。臨行,嵇康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稱:“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鐘會由此心中生怨,所以借機向魏文帝進言:“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笨梢婄姇m多才,但終為一小人。也許正是嵇康深知鐘會其人品,才如此冷漠。呂安被其兄誣告不孝,嵇康為其辯解,不料與呂安一起被雙雙下獄。鐘會又乘機鼓噪:“康、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p>
嵇康之所好,采藥與鍛鐵,皆不如彈琴用情為深。也因此,才有他與《廣陵散》結(jié)緣的種種傳說。
一說,嵇康曾游洛西,暮宿華陽亭。夜深人寂,月明星稀,嵇康引琴而彈,琴聲如水,似天籟之音,徐徐入夜。忽有一客,無請而至。夜色之中,來客自稱古人,與嵇康論音律,講琴趣,暢談已久,興之所至,古人索琴而彈,音色幽美,聲調(diào)絕倫,有夏之濃烈,有秋之蕭索。所彈正是《廣陵散》,遂傳與嵇康,并稱不可授傳于人。天之即明,二人意猶未盡,古人悵然而去。
另有一說,嵇康游天臺,觀東海日出,賞仙山勝景。東海之外的天臺山,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臺,傳為羽人所居。游此期間,嵇康夜遇一彈琴女巫,竟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嵇康向女巫請教,所彈何曲?女巫稱:“情之所至,信手而彈耳,無名之曲?!迸子终f:“見先生愛琴,有《廣陵散》相贈。此乃天籟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輕傳?!庇纱?,嵇康得《廣陵散》。
其后,嵇康必擇雅靜高崗之地,于風清月朗之時,深衣鶴氅,盥手焚香,方彈奏之??梢娖鋵Α稄V陵散》所敬之高,所愛之深。
一曲《廣陵散》,仿佛令人置身魏晉。也許那并不是一個好時代,但魏晉時期的文人,卻尤其值得稱道。以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為核心的一批詩人,其意境宏大、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詩風,深令后人折服,故有“魏晉風骨”之稱名傳于世。
《廣陵散》雖傳為各種神授,神秘色彩濃郁,但就其內(nèi)容看,卻是一部很現(xiàn)實很具體的敘事曲。其曲段分為井里、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等,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聶政刺殺俠累的故事,基本吻合。聶政與專諸、豫讓、荊軻三人,同入《史記·刺客列傳》,稱春秋戰(zhàn)國“四大刺客”。
“聶政者,軹深井里人也,殺人避仇。與母、姊如齊,以屠為事?!?/p>
聶政身負命案,隱居市井,為了年邁老母與未嫁的姐姐,甘做一介屠夫,卻宿命一般遇到了嚴仲子。嚴仲子在韓國為官,在朝中與韓相俠累嚴重不和,故而結(jié)仇,因為擔心被俠累所殺,逃離韓國后,到處尋訪能殺俠累之人。至齊國,聞聶政為隱于民間勇士,便攜金百鎰,去給聶母祝壽,誠交聶政。但聶政因老母年邁、姐姐未嫁無法成人之事,故而堅辭不受。
幾年后老母去世,喪期已過,姐姐也已經(jīng)出嫁,聶政便去尋找嚴仲子。
受嚴仲子所托,聶政孤身一人,仗劍至韓。
韓相俠累正坐于府上,雖有眾多持戟衛(wèi)侍,但聶政不懼,直入府中,挾迅雷之勢,以白虹貫日之劍,瞬間刺殺了俠累,衛(wèi)侍蜂擁而至,聶政大叫,刺殺數(shù)十人,自知無法全身而退,便自毀顏面,剖腹而亡。
聶政本為勇士,最難回避的便是知遇之恩。他說:“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彼裕庞幸悦鄨髧乐僮拥膲雅e。貴者,非為財死,唯取義亡。
聶政死后,韓國人不知其名姓,便暴其尸于街頭,懸賞辨認。
聶政的姐姐聶榮得知,料定必是弟弟,于是趕往韓國,所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于是對眾人痛明原委,呼天三聲,氣絕身亡。
聶政方留名青史。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更民間的版本。
聶政父親為韓王鑄劍,因誤期而被韓王所殺,遺聶政于母腹。聶政長大后,誓殺韓王以報父仇。第一次入宮行刺未果,逃入山中,遇有仙人,傳其琴藝。為了再次入宮行刺,不被認出,更不連累家人,聶政“漆面吞炭”, 變形異音,使自己面目皆非。在山中苦修七年后方出山,再欲刺殺韓王。路遇妻子,聶政對妻子笑而致意,妻子感傷而泣,聶政詫異。妻子說:“君對妾笑,齒似政齒?!?/p>
聶政驚恐,再次返回山中,用石頭擊碎自己的牙齒,又苦修三年,琴藝精絕。再次入韓,已經(jīng)無人能識。“政鼓琴闕下,觀者成行,馬牛止聽。”聶政琴藝聲名遠揚,韓王招聶政入宮彈琴,聶政便藏刀于琴內(nèi),在鼓琴之際刺殺韓王,遂自剝面皮而亡。
兩個版本的聶政,一為取義,一為復仇,皆令人唏噓不已。更成就了千古名曲《廣陵散》。然而,也有認為《廣陵散》非為神授,只是嵇康假托而已,實為以聶政之事為名,直指其時司馬氏專權(quán),以喚起仗義之士,誅君側(cè)之惡。
果如此,嵇康最終被司馬昭所殺,雖有鐘會進言,但深層的原因,或許是這首《廣陵散》隱含的深意所致。
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夏日,嵇康將被行刑于洛陽東市,有三千太學生集體請愿,要以嵇康為師,使其免于一死。其時,三千人幾乎是太學生的總數(shù),但請愿仍被無情駁回。此舉,或許更加堅定了當權(quán)者欲殺嵇康的決心。
其時,刑場之上,嵇康淡定自若,顧日影尚早,便索琴彈奏。一曲《廣陵散》,清澈激越,似金戈之聲激蕩于晴空之下。時而波瀾壯闊、洶涌澎湃,時而沉郁低緩、錚錚其鳴。更使風停云滯,人鬼俱寂。曲罷,嵇康一聲慨嘆:“《廣陵散》于今絕矣!”
是年嵇康四十,海內(nèi)之士,莫不痛之。
其后一年,鐘會因反司馬昭,在亂軍之中被部屬所殺,年亦四十。
責任編輯: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