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勇
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最大寶庫——大同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3·20,北緯40·04。石窟依山開鑿,規(guī)?;趾?、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qū)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qū)。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厘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后,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范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我國現存的最大的佛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上寺)
大雄寶殿始建于遼代清寧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毀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舊址重建,以后歷代予以修補。
大雄寶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臺上。月臺前正面置石級,周圍裝勾欄,四周巨相蒼松,枝葉繁茂。大雄寶殿面闊九間,53.75米;進深五間,29米,總面積為1559平方米,巍峨壯觀,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佛殿。 其結構為單檐五脊頂,出檐3.6米,檐高9.5米,殿頂正脊高1.5米,兩端的琉璃鴟吻高4. 5米,筒瓦長0.8米,重約27公斤。
我國最古最大的琉璃照壁——大同九龍壁
馳名中外的大同九龍壁,在我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園,一座在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均建于清乾隆時代。較大同九龍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大同九龍壁為坐南朝北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長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顯得十分巍峨壯觀。較之北京北海九龍壁(長25.5米,高4.9米,厚1.42米)要高大將近三倍。此壁的建筑結構,全部使用黃、綠、藍、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體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和明月當空的圖案,并襯有江崖海水,流云紋飾。須彌座的束腰鑲有兩層琉璃獸:第一層是麒麟、獅、虎、鹿、飛馬等,第二層是小型行龍。這些琉璃獸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九龍琉璃壁身,由于比例恰到好處,給人以一種穩(wěn)重雄健的感覺。壁身之上有仿木結構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組,承托琉璃瓦壁頂。壁頂為單檐五脊,正脊兩側是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花朵以及游龍等,脊頂戧獸、脊獸、龍獸俱全,兩端是雕刻手法細膩的龍吻。整個壁身,下部以青綠色的洶涌波濤、上部以藍色的云霧和黃色的流云等為襯底。九條龍之間采用云霧、流云、波濤和山崖相隔與相聯。壁面,特別是九條龍的龍體全為高浮雕制作,使每條龍一一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強了立體感。從九條龍的布局和形態(tài)看,正中心一條是坐龍,為正黃色。
我國現存唯一的遼代建筑模型——大同華嚴寺內的天宮樓閣
華嚴寺在大同市城區(qū)西南隅,寺內薄伽教藏殿(俗稱下寺),建于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身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九脊頂,殿內保存完好的三十一尊遼代塑像?;蛄?、或坐、或正、或側、體態(tài)優(yōu)美,容貌豐滿,表情生動,是國內遼塑中少見的精品。并依壁設置重樓式藏經柜三十八間,后窗上懸天宮樓閣五間,以環(huán)橋子(拱橋)與左右藏經柜上連接,木構玲瓏剔透,雕刻精絕,是國內唯一僅存的遼代建筑模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遼金古建筑群——大同善化寺
善化寺座落在大同市城南,俗稱南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遼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遭受戰(zhàn)爭破壞,金天會至皇統(tǒng)年間(公元1123——1149年)重建 。寺內現存大雄寶殿、三圣殿和普賢閣,2012年,又恢復修建了文殊閣,此寺殿宇高大,布局嚴謹,極為壯觀。大同善化寺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遼、金建筑群。
中國最大的石刻字在大同
它位于我們大同渾源縣境內的北岳恒山的大字灣。在馳名中外的北岳古道上,一座聳天峭巖如神雕鬼琢、突兀人前,在峭巖中部光滑如鏡的石面上,“恒宗”二字若巨匾鑿嵌其間。大字高七丈,寬四丈,遠看字體雄渾蒼偉,剛毅遒勁;近瞧字銘篆刻隸書、歷歷在目。該字鑿于明代成化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字體完好如初,風韻氣質不減當年,宛如巨屏高縣空中,大有頂天立地之勢。
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字號牌匾——大同琵琶老店牌匾
大同琵琶老店是一個相傳據有二千余年歷史的老字號客棧,其店名與昭君出塞的故事相關,此店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同城市改造時拆除,現匾額存于大同市博物館內。此匾相傳是唐代人所書,但其店據說是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店鋪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