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jìn)發(fā)
生活中不少東西,有雅致的說法也有樸素的說法,各是各的美,各是各的用場。常人說“吃飯”,過去的宮廷里講究叫“用膳”,有人說吃“餃子”,舊時有人愛說“吃扁食”,顯得更金貴更珍惜。我要說的是,家鄉(xiāng)左云很有特色的風(fēng)味美食:玻璃餃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山藥粉餃子,還有個很美的名字,叫水晶餃子。
許多普通常見的材料,卻可以成就各種風(fēng)味獨(dú)特的菜肴。
山藥蛋是晉北地區(qū)人們的重要飲食,用山藥蛋可以做出無數(shù)種類的飯食。用山藥豆甚至可以做出一大桌宴席。玻璃餃子就是用山藥蛋做成的,一聽這個名字就能夠聯(lián)想到這種餃子的最大特點,玲瓏剔透。
玻璃餃子大致有兩種做法:一種用煮熟的山藥蛋和面做成,另一種叫做燙面餃子,略微簡單一些。
山藥蛋在大鍋里燜熟,去皮,上饸饹床子壓榨成土豆泥。反復(fù)壓榨五六次,次數(shù)越多越筋道。然后加入一些土豆淀粉和(huo)起來,這時候的面塊顯自然漂亮的淡黃色。
燙面餃子做法是這樣。盆中放適量山藥淀粉,用鐵鍋把白面粉加水加熱,攪成糊狀,趁熱倒進(jìn)淀粉里,揉和成面塊備用就可以了。
餃子餡也有好幾種,不過最具特色的應(yīng)該是本地的羊肉和胡蘿卜餡,這是最地道的,味道最濃郁最純正。不愛吃羊肉,就用豬肉加大蔥,加芹菜,加白菜都好。還有不吃葷不吃肉的人們,那就素餡了。炒雞蛋加地皮菜和少許韭菜做餡兒,味道也是鮮美的不得了。
包好的餃子上蒸籠,大約二十分鐘后就蒸熟。翻扣蒸籠,掀開籠布,便真正體會到為啥叫玻璃餃子了。琥珀色的皮子光滑而且半透明,隱約可見里面的各種餃子餡兒,黃、粉、黑、白、綠,各色是各色的漂亮,真的如同各色各樣的翡翠玉石一樣美。蒸汽氤氳,菜香肉香蔥香直撲鼻腔,沁入腦、沁入心,按家鄉(xiāng)土話說,簡直要香塌人腦子啦。
盛幾勺兒山西老陳醋,搗亂的蒜泥加入,注意,一定要用搟面杖搗亂的蒜泥才最好,刀切出的蒜沫差一點點味道。然后可以開吃了。
玻璃餃子外觀的晶瑩剔透,增加了人們的食欲,純正的食材又保持了正宗的味道,入口軟糯又不乏筋道,有肉的香都不肥膩。這樣的話,色香味俱全了,豈能不美?
兩種不同做法的玻璃餃子,在品嘗的過程中馬上就會顯示出差異。壓榨好多次的土豆泥做成的餃子出籠后,一直保持糯鮮筋道的特點,而燙面餃子剛出籠時味道還不錯,但在出籠五分鐘后再吃,便筋道過分了,成了太筋道咬不開嚼不爛的玩意兒了??磥碜鲲溩右舱缱鋈俗鍪乱话悖傁肜靡恍┙輳饺ミ_(dá)到所謂的成功,最終還是大打折扣,或者得不償失的。只有踏踏實實地走過每一步,不遺不刪不漏,才可以得到穩(wěn)穩(wěn)的收獲。
一頓吃不完的玻璃餃子,下次再吃不必再蒸了,味道不會鮮,那么怎么樣轉(zhuǎn)化一下?上炙床子,上電餅鐺吧,烙成虎皮黃的顏色,香味也被烤了出來,還沒有了不佳的剩山藥味兒。對于有些人而言,這烤出的餃子甚至比上一頓蒸出來的更具食欲誘惑,因為他們更喜歡入口時,皮子脆爽、里面筋糯的感覺。
如果包餃子的土豆泥面塊沒有用完的話,可以搓成圓條,入蒸籠蒸熟。冷卻后再切成薄薄的圓片,加五花肉蔥蒜爆炒,這比左云人都知道的家鄉(xiāng)特色菜,“炒點多”,味道還要好不少。炒點多吃多了會發(fā)膩,而這個吃多也不會口膩。朋友若不信,可以試試看。
在家鄉(xiāng),玻璃餃子遠(yuǎn)比白面餃子的內(nèi)涵更深,意義更重,玻璃餃子是招待特別稀罕的客人才吃的,是姑爺兒上門才會吃的美食。這其中不僅僅是它的色香味,更有不厭其煩的親手制作,用心思去炮制,還有那永遠(yuǎn)扯不斷的縷縷鄉(xiāng)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