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麟
摘要:少兒舞蹈教師是少兒舞蹈文化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是實現少兒舞蹈教學的中堅力量。這就要求少兒舞蹈教師除了要掌握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之外,還應具備健全的文化修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淵博的知識以及良好的綜合文化素質。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決定著少兒舞蹈教育事業(yè)的水平和發(fā)展高度。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舞蹈教師,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深刻體會到,成為一名合格的少兒舞蹈教師應當做到“德藝”雙修。
關鍵詞:少兒舞蹈教師,職業(yè)道德,專業(yè)素養(yǎng)
一、教師要擁有職業(yè)道德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唐代教育家韓愈將傳授仁義之道、做人之道,視為師者的首要條件,說明擁有高尚品德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必備條件。少兒舞蹈教師也不例外。
(一)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是神圣的藝術家,優(yōu)秀的教師能以身作則,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崇高的職責。
“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是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只有愛崗敬業(yè),才會有刻苦鉆研、直面困難的勇氣;才會全身心投入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愛和激情。只有忠于職守,才會有扎根專業(yè)、“托舉”學生的底氣;才能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尋找人生的樂趣,并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為人師表,關愛學生
古語有云:“言傳身教?!苯處煹囊谎砸恍卸荚跐撘颇赜绊懼鴮W生。所以筆者一直以“嚴于律己、公平客觀、尊重理解”的原則來引導、教育學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明白了“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想要學生準時上課,自身必須做到守時;想要學生穿戴整齊,自身必須做到衣著整潔;想要學生動作規(guī)范,自身必須做到行云流水。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要關愛學生,做到公平客觀、尊重理解。不以成績好壞區(qū)別對待,做到公正、客觀地點評,耐心細致地糾錯,科學合理地訓練,直到充分掌握要領;不以師者身份壓制學生,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在各自能力范圍內享受舞蹈的美和樂。
(三)強烈的使命感和自我價值認同感
少兒舞蹈教師是少兒舞蹈文化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是實現少兒舞蹈教學的奠基石和中堅力量,是少兒舞蹈藝術教育的啟蒙者和守護者。教師應該帶著這份驕傲和自豪,肩負起這份光榮的使命,帶領學生在舞蹈世界里自由翱翔。德國教育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應當以此為據,用自己對舞蹈無限的追求和熾熱的愛去撼動、喚醒學生對舞蹈美的追求。
二、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舞蹈是以人體為表現工具,通過節(jié)奏的變化、律動的和諧,經過美化的流動性動作來表達情意的時空藝術。作為傳遞美的本身,教師需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而作為授課主體,就要求教師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專業(yè)素質
1.過硬的專業(yè)技能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少兒舞蹈教師,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才能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練功,扎實自己的舞蹈功底。只有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才能體會某個技巧所需的“巧勁”、某個動作的精髓、某個片段的呼吸、某個作品所需要表達的情感。在自我內化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用精簡的語言、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他們更快捷、更清晰地掌握動作要領。讓學生練習立竿見影,縮短“苦練”的時間。
2.良好的文化底蘊
舞蹈是文化的直接載體,只有“腳踩文化,才能頭頂藝術”。一個舞者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其理解、駕馭舞蹈的能力,更決定其傳播舞蹈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作為一名少兒舞蹈教師,只有不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理論武裝思想、通過實地體驗采風,深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舞蹈形式,才能讓舞蹈注入靈氣和生命;才能拓寬自己的舞蹈思路和視野,充實教材,反哺教學;才能在教學中“授之以漁”;才能讓自己的藝術生命持久長青。
(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1.示范教學能力
舞蹈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在教學中以示范為主要手段。特別是低年段學生,他們的學習以模仿為主,就更加要求教師要進行規(guī)范、準確的示范,確保學生啟蒙學習的質量。規(guī)范、準確的示范也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眼球,達到讓學生喜歡教師、信服教師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2.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如何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教師的想法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一些與少兒溝通的技巧。低年段學生喜歡具體、生動的語言。面對他們,教師需要將舞蹈語言兒童化。比如做“勾繃腳”的動作時,就可以說:“小朋友們聽好啦,我們現在要把腿和膝蓋伸直,5個腳趾頭貼著腳背翹起來,看誰翹得高、貼得緊哦;然后腳后跟貼著地面,把五個腳趾頭并攏,盡全力親親地板。一起來試試吧。”這樣形象具體的說法,能更好地讓學生完成動作。面對高年段學生,就力求語言清晰精準,讓學生迅速明白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或者意圖。比如對單腿前橋技巧的描述,可以這樣說:“1.面向前方,手正上位,左腳向前出腳,腳尖點地。2.左腳抬起向前上步,蹬、擺腿成前后分腿頂。3.直膝、繃腳、頂肩、立腰。4.右腿腳尖先落地,左腿控制在前上方伸。5.重心繼續(xù)前移,胸腰成軟踹起身,左腳隨后落地。”
3.組織教學和調控課堂的能力
舞蹈課程是在動態(tài)中進行的,想要教學活動在“動而不亂”中有序開展,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學生能在教師的管理下有秩序地學習和展示。在學生情緒低落、舞蹈感覺欠佳時,教師應該給予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與激情;在課堂氣氛壓抑沉悶時,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保持最佳狀態(tài),有效學習。這樣能夠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讓課堂自由但不散漫,井然有序。
4.因材施教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我們把學生分成低年段(6、7歲)、中年段(8、9歲)、高年段(10、11歲)。
(1)低年段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充滿童真、樂于模仿、表現欲望強烈,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時,課程目標應該小而巧,符合學生的身體特征。比如:通過一節(jié)課,學會勾繃腳、學會手位的變化、學會胯軟開度的訓練等。舞蹈教學內容應當把“趣味性”和“游戲性”放在首位。其中“趣味性”的具體表現是:①伴奏音樂富有童趣、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或者選擇童謠。比如《小雨點》《咯咯咯》《蝸牛》《我有一雙小小手》等。一首歌曲就能完成一項課程內容(基本功要點):勾繃腳的練習、頭的練習、胯的練習、手位練習等。②營造有趣的課堂情景,通過改變室場布置、角色扮演,使得課堂內容生動化,增強代入感和參與感。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度過每一分鐘,讓他們感受學習舞蹈的樂趣。
(2)中年段學生紀律意識、個人約束力增強,課程目標的設置在低年段學生的基礎上加強面部表現力的訓練,提升基本功難度,弱化游戲感的設計,逐步讓舞蹈課程走向正規(guī)化。
(3)高年段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增強,接受能力也相對提高,肌肉控制力以及對情感的表達也相應有所提升。課程目標應著重開發(fā)身體語言,將含、腆、俯、仰、擰、傾的韻律貫穿教學始終,增強肢體靈動感和線條感。
教學內容應注重:①嘗試不同的舞蹈種類,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特點,積累舞蹈語匯。比如維吾爾族舞蹈“三步一抬”“響指、移頸、翻腕”等動作特點,表現沉穩(wěn)含蓄、挺拔向上之美;傣族舞蹈“三道彎”表現婀娜多姿、外柔內剛、靈活跳躍之美;藏族舞蹈“顫膝擺胯、微動肩胸”的舞姿形成別致的“鐘擺式”的“一邊順”之美。②完成精簡的舞蹈組合。比如古典舞身韻組合、芭蕾形體組合、中國舞身段組合等,注重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
綜上所述,舞蹈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舞蹈文化藝術,進行美育陶冶的專業(yè)群體;是人類舞蹈文化的建設者和傳播者。舞蹈教師的工作能力,決定著舞蹈教育水平和發(fā)展方向,舞蹈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特別是少兒舞蹈教師肩負著舞蹈啟蒙教育的重任。因此,從事少兒舞蹈工作的教育者,應該從以上角度出發(fā),努力鉆研,成為一名家長信賴、學生喜歡、優(yōu)秀的少兒舞蹈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