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古代文人撰寫的一些諷刺詩,色彩濃郁,韻味辛辣,可以被看作斗爭武器,傳達著文人所在時代的情緒,那些詩雖然長滿了刺兒,卻代表了作者和當時一部分人的心聲。諷刺詩就是一個時代的號手,總是最先起到針砭時弊、鞭撻社會的作用。
南宋末年元兵大舉南下進逼臨安,當時的宋將夏貴是淮西制置使,他擁兵觀望,拒不應詔。元朝派使者向他許諾:只要歸順大元,淮西一帶仍然冊封給他養(yǎng)老,于是夏貴便率領(lǐng)淮西諸郡降元,并被元朝授以中書左丞一職。當時有人作詩諷刺他的投降賣國行為:“節(jié)樓高聳與云平,通國誰能有此榮?一語淮西聞養(yǎng)老,三更江上便抽兵。不因賣國謀先定,何事勤王詔不行?縱有虎符高一丈,到頭難免賊臣名。”夏貴降元時已是79歲的高齡了,入元不到四年就一命嗚呼。于是又有人作詩譏諷他這個賣國賊:“自古誰不死?惜公遲四年。聞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還有人在吊祭其墓時賦了一首詩:“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嗚呼夏相公,萬代名不朽?!?/p>
當年清軍入關(guān)之初,為了籠絡漢族的士大夫們,照舊推行科舉制度。一些明朝的遺老遺少發(fā)誓為明守節(jié),或稱年邁或云有病,都拒絕參加考試、拒絕入朝做官,反正就是不與清政府合作。當然也有一些人動了心,但害怕遭到眾人非議難以承受變節(jié)的惡名,始終徘徊觀望不敢貿(mào)然應試。數(shù)年之后清廷再次舉行鄉(xiāng)試,且明文宣布:“山林隱逸,有志進取者,一體收錄?!毕⒁怀?,那些告病觀望的諸生成群結(jié)隊地相伴而出,列名報考。于是有滑稽文人作詩嘲諷道:“圣朝特旨試賢良,一隊夷齊下首陽。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制舊文章。當年深自慚周粟,今日幡思吃國糧。非是一朝匆改節(jié),西山薇蕨已精光?!痹娭械摹耙凝R”是指的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均是商末孤竹君之子,因不愿繼承君位逃奔西岐依靠周文王。周武王伐紂時二人叩馬而諫,說武王不應以臣伐君。商朝滅亡后,二人發(fā)誓“不食周粟”,并逃至首陽山里采擷薇類、蕨類植物充饑,終因饑餓而死。這首詩以“西山薇蕨已精光”尖銳地嘲諷了變節(jié)的諸生,令人叫絕。當時還有一首與此大體相似的詩作:“一隊夷齊下首陽,六年觀望好凄涼。頭上整齊新結(jié)束,胸中打點舊文章。當時曾不食周粟,今日還思補達糧。早知薇蕨終難咽,悔殺無端罵武王?!笨墒亲児?jié)的諸生哪里知道,會試那一天因為應試的人太多,桌椅板凳不夠使用,清廷突下命令將其中的一大批人趕出了考場。于是又有人用前一首詩韻作了一首新詩嘲諷道:“失節(jié)夷齊下首陽,院門推出更凄涼。頭上打歪新結(jié)束,胸中驚亂舊文章。朝來飽飯周家粟,歸去仍炊仲子糧。從今決意還山去,堪嗟薇蕨已精光?!?/p>
清朝順治年間,蘇州才子、原明朝官員吳偉業(yè)被清廷召為國子祭酒一職。臨行之前,吳中的士大夫們會集于虎丘山上設宴為其餞行。飲至半酣,忽然一少年書生求見并呈上一封書札,吳偉業(yè)拆開一看,上面只有一首七言絕句:“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眳莻I(yè)看后默默無語,眾人接過一看也都面露愧色,當他們突然醒悟再尋那個少年時,早已沒了蹤影。
李自成率大軍進攻北京時,明朝的文武官員逃的逃、降的降,不久城破,崇禎帝自縊而死。一個乞丐也在城里的一根橋柱上題寫了一首詩后跳水自盡,他題寫的是一首七言絕句:“三百年來養(yǎng)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彪m然那個乞丐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不足為取,但他的那首詩卻對那些平日里享盡榮華富貴、危難時卻非降即逃的文武官員們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編輯 大江/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