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雯
摘 要:封典制度最早始于晉代,并且在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文章主要對清朝的封典制度進行介紹,以求對清朝的相關制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關鍵詞:封典制度;清朝;榮典
封典是皇帝給予官員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榮典,始于晉代,其制度歷代各不相同。清代沿明代封贈之制:文職隸屬吏部,武職隸兵部。大體上,覃恩及三年考滿,均給封贈。本文僅就文職封贈之制進行解析。
文職封贈之階,初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尋改光祿大夫。從一品光祿大夫,后改榮祿大夫。正二品資政大夫。從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議大夫。從三品中議大夫。正四品中憲大夫。從四品朝議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從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從六品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員出身者宣議郎。從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職郎。從八品修職佐郎。正九品登仕郎。從九品登仕佐郎。
文職之妻封贈,正、從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正、從二品封夫人。正、從三品封淑人。正、從四品封恭人。正、從五品封宜人。正、從六品封安人。正、從七品封孺人。正、從八品封八品孺人。正、從九品封九品孺人。
封典給官員本身稱為“授”,五品以上稱“誥授”,六品以下稱“敇授”。封典給官員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稱為“封”,逝者稱為“贈”。一品官封贈三代,誥命四軸: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妻)一軸。二品、三品封贈二代,誥命三軸:祖父、母,父、母,本人(妻)一軸。四品、五品封贈一代,誥命二軸:父、母,本人(妻)一軸。六、七品封贈一代,敕命二軸:父、母,本人(妻)一軸。八品、九品僅敇授本身一軸。誥書五品以上官員用三色、五色、七色底文,五品以下官員只純白色底文。誥書圖案、布料因品級不同而差異。誥書軸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文字均用滿漢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合于中幅書寫日期,并鈐蓋“制誥之寶”。
清雖沿明制,但清代與明代的封典制度還是有明顯區(qū)別的,主要是清朝的捐納制度比較寬松、頻繁。所謂捐納,指捐資納粟以得官爵。據(jù)《清史稿》記載:清朝文官捐納始于康熙十三年,以用兵三藩,軍需孔亟,暫開事例。尤其清朝中葉后捐納大盛,朝廷視為正項收入,明訂價格行之,從而加劇吏治腐敗,成為清朝的一大弊政。
捐納制度泛濫,導致推封之例與往朝大相徑庭,主要是捐請貤封(贈)事例開?!柏棥币鉃椤稗D移”,在此即是可以把官員的銜“轉移”原本不夠封(贈)的人。這說明清朝“貤封”的出現(xiàn),使封典制度通過捐請可以擴大到本生父母(官員已過繼),甚至其他親人,軸數(shù)有所增加。下面我們看看幾個事例。
例如,圖1為安??h博物館館藏制誥,是光緒五年(1879)“覃恩”誥命。從局部圖(圖2)可以看出,周遇泰為同知銜(正五品),按往朝推封之例只封贈一代,誥命二軸:父周湘霖、母楊氏一軸,本人(妻)一軸(缺)。但其本生父母周佩蘭、張氏按清朝“貤封”之例,通過捐請也被貤封,這樣就變?yōu)槿S。
圖3是清同治年間周立瀛以鹽運使銜(從三品)的推恩之例,按往朝推封之制是三品官員誥封二代三軸,應為祖父周崇愷、父周正、他自己共三軸。他通過捐請貤贈并獲恩準,結果以二品銜“資政大夫”誥命了三代包括外戚等共十軸(捐請貤贈了七軸):曾祖周國勇貤贈資政大夫,祖父周崇愷贈資政大夫,父親周正贈資政大夫,胞伯祖周崇恪貤贈中憲大夫,胞叔祖周崇惠貤贈中憲大夫,胞伯周殿元貤贈奉政大夫,胞叔周文晉貤贈朝議大夫,外祖父王家灝貤贈中憲大夫,胞兄周立沂貤贈中憲大夫。
圖4為家藏清朝咸豐三年(1853)同知銜劉芳永三年考績優(yōu)良推恩牌匾。劉芳永只是正五品同知銜,按往朝推封之例只封贈一代,誥命二軸:父劉守典及母一軸,本人(妻)一軸(缺)。但他通過捐請貤贈并獲恩準,祖父劉式卿得以貤贈奉政大夫(圖5)。
因此,在識讀清朝誥敇時,除了注意官員本身品階有捐請加銜外,還要注意封(贈)和貤封(贈)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