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銀江
摘要:眼下網絡直播成為了當下中下學課堂最火熱的授課形式,原本以為距離自己十分遙遠的網絡教學也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了眼前,網絡教育也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契機。作為一名六零后中學老教師,如何保持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將先進的網絡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改革,促進自身發(fā)展,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老驥伏櫪,不待揚鞭自奮蹄。
關鍵詞:網絡直播;六零后;中學教師;課堂教學;感悟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通知要求,保證高三年級教學工作有序開展,我校也在寒假期間開啟了線上網絡教學新模式。作為一名六零后中學老教師、高三語文的把關教師,也不得不被動地學會了一項新技能——網絡直播。原本以為距離自己十分遙遠的網絡直播就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了眼前,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xiàn)在的逐步適應,讓我這個電腦盲的旱鴨子,也在直播教學的實踐中找到了曾經線下課堂教學的自信。的確,在當今這個網絡化、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趨勢中,如何保持與時俱進,將先進的網絡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改革,促進自身發(fā)展,應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從2月9日開始網絡線上授課,而今已有二十多天了?;仡欉@些天的直播經歷,感觸頗多,感悟頗深,有必要把它記錄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曾經和我一樣奮斗在網絡直播教學一線的各位十八線主播老師們。
1 直播準備——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為使特殊時期高三教學能夠按計劃如期開展,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xiàn)高效教學,還是在春節(jié)期間,校長和年級主任就多次研究高三的網絡教學模式、上課時間以及授課形式。1月31日正月初七,年級緊急召開學科組長和年級核心組成員聯(lián)席網絡會議,年級主任就現(xiàn)有的網絡上課的教學方式——空中教學、杭州平臺、QQ直播,與大家進行了溝通,協(xié)商,最后達成一致意見,決定采用大家能最快使用也最易操作的QQ直播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而且是以原班級為組織形式,全員上課,之后又對教學內容、在線答疑、練習批改等線上教學等問題也進行了研究與設計,并在學科組長QQ群演示QQ電話直播的具體操作。2月5日,年級有召開高三年級全體教師網絡直播大會,校長做了動員講話,年級主任就QQ電話直播的途徑、建立班級上課群、上課時間安排做了具體的安排,最重要的是進行了QQ電話直播的簡單培訓——如何使用手機和電腦,如何連麥切麥,如何應對卡鈍和掉線等突發(fā)情況,如何書寫板書,等等。在此基礎上,綜合學生及教師的實際情況又作出了更為細致的規(guī)劃,并發(fā)布“致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明確學生網絡上課其間各科的學習任務課、臨時作息時間和詳細的課程表。
還是在平時線下教學時,我這個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六零后對計算機、網絡運用就非常打怵,雖然計算機技術已經廣為普及,電腦手機也被人們廣為使用,但不夸張地說,電腦我只會簡單的上網,手機也只是打個電話發(fā)個微信,是一個十足的計算機盲。如果需要網絡使用或工作需要時,則在家靠家人,在??客拢凑磉叺糜袀€依靠的人才行,為此不知鬧了多少笑話,出了多少丑。原本以為計算機、網絡微課那都是年輕人的事,我一個再過五六年就該退休回家了的六零后老教師,只要能守住線下課堂這塊教學陣地就可以平安過渡了,哪曾想一場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我還有和我一樣有著類似身份的老教師倒逼到了“網絡直播”的平臺上,迫使我們這些老眼昏花的人也不得不擼起袖子,倉促間只得咬緊牙關,赤膊上陣了。
既然要上陣,就得準備好武器,就得事先做好操練,因而先期的培訓就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年級主任在年級大會上對全體高三教師進行了一輪培訓,主要是講解QQ電話的視頻功能,以及在電腦和手機上的使用方法。主任講得很清楚,我也用心做了記錄,可是臨到自己操作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是沒有聲音,就是找不到PPT,或者干脆黑屏了。沒辦法,只好又去請教備課組里的電腦高手。于是,在正式網絡上課的前幾個晚上,備課組的于立杰老師便把我們幾個計算機水平較差的老教師又建了一個臨時培訓QQ群,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找到QQ電話的標識,如何進入直播間,如何排麥,如何分享屏幕,如何使用PPT,如何與學生進行文字(彈幕)交流,如何讓學生連麥回答問題,等等,一遍一遍,反復操作,不斷嘗試,直到爛熟于腦嫻熟于心。還好,在正式直播上課之前,年級安排了兩次統(tǒng)一的試播,每次半個小時。在試播的過程中,雖然未能謀面,但學生們給予了我熱心的幫助和極大的支持,他們用紅花和彈幕留言不斷地鼓勵和場外指導,讓我對即將到來的課堂直播有了信心。雖然一直都很忐忑,還很糾結,不知自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 直播實踐——老當益壯,窮且益堅
2月9日上午8點,第一節(jié)就是我的語文課,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節(jié)網絡直播課。這節(jié)50分鐘的QQ群視頻網絡直播課,于我而言,意義重大。早上6點,我就把電腦打開,把PPT最小化,把QQ連接到直播間,又在我們的小培訓群了反復操作試驗了幾次,確定無誤后,才放心地去洗臉刷牙,去吃早飯。上課前10分鐘,像在線下上課一樣,我整理好頭發(fā),穿戴好衣服,端坐在電腦前;進入直播間,排麥;戴上耳機,打開麥克,打開視頻,調整視頻框;學生陸續(xù)進入直播間,用鮮花和笑臉在彈幕上與我打著招呼。上課的鬧表響了,在與學生打過招呼后,我用慣常的語速與學生講述本次疫情下網絡上課的要求以及教學的計劃和安排,而后便開始了高三專題復習的內容——徽標類圖文轉換的講授。打開屏幕分享,切換到課前精心準備了PPT,按照PPT中一幀幀精美的畫面,一堂娓娓道來的課堂便在栩栩如生的講述中開啟。直播課堂上,既有知識的講解、考點的分析、方法的傳授,也有典型例題的剖析,相關習題的訓練,更為重要的是還有師生網上的互動,彈幕上的文字真實地再現(xiàn)著學生的思考和答案,連麥中學生清晰的回答讓直播的空間里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獨舞,而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的舞臺。在這個平臺上,我也似乎找到了曾經線下上課的感覺,找到了曾經課堂上的談笑風生,隨和自然。50分鐘的直播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若不是學生彈幕中的提醒,我都差點兒忘記了下課。高度重視、極度緊張的首播秀圓滿謝幕,什么事故也沒發(fā)生,一切都盡在掌控之中,云淡風輕,恰到好處。課間休息十分鐘,不敢有絲毫的怠惰松懈,趕緊把PPT調回到第一頁,在群視頻中找到另一個班級的直播間,排麥,開麥,打開視頻,坐在直播房間,與進入房間的學生在彈幕上熟練地敲著鍵盤,打著招呼,又一節(jié)網上直播課開始了。
第一天的直播首秀在興奮與緊張中圓滿結束,良好的開端為之后的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直播課堂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也為后續(xù)的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樹立了信心。雖然在直播的課堂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誤或者可以稱之為事故的故事,但總能在學生的幫助下化險為夷,順利解決。比如第三天上課時突然的掉線、卡頓,慌亂中在學生指導下及時退出,再重新進入,繼續(xù)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如第二周上課前,突然發(fā)現(xiàn)電腦進不了QQ直播間,在同事的幫助下用手機進入,在手機上又順利完成了直播的課程;再如周一的早晨,老早就進入到班級的直播間,但等到開始上課還沒有學生進入房間,誤以為是班主任早讀訓話,若不是課代表及時的電話,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走錯了房間,鬧了個烏龍,出了個笑話。也許這樣那樣的錯誤事故還會發(fā)生,但幾周下來,基本上對QQ直播的方式已經輕車熟路,直播的環(huán)節(jié)也越來越嫻熟,流程也更清晰,遇到問題也能在學生的幫助下逐一解決……而且疫情防控也越來越好,重新回到校園,真正站在講臺上上課的時日應該指日可待了??赡軐τ谀贻p人來說,這一切都根本就不是事兒,但于我而言,確實不是一蹴而就輕易就能完成的,好在我在內心中一直對自己鼓勁:你能行!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越是艱險越向前。也許正是這樣的心勁讓我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也讓我的直播課堂越來越好,越上越來勁。
3 直播感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網絡授課已有三周多了,其中的甘苦每個人的感受會有所不同,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那就是——累并快樂著。
要說累,首先是心累。從知道要進行網絡直播授課那一刻起,幾乎每個早晨都是被各種噩夢嚇醒的。學習網上授課技術的準備過程我?guī)缀醣罎⒘?,好好的電腦到了我的手里總是問題頻出,事故不斷,好像電腦也認人,專挑我這樣的“笨人”欺負。每天上課前都特別緊張,膽戰(zhàn)心驚,把準備的環(huán)節(jié)反復檢查,唯恐直播現(xiàn)場發(fā)生事故,出現(xiàn)什么問題而不能解決。心累的直接表現(xiàn)就是夜晚睡不好覺:備課已經很晚了,但剛躺下忽然想起有一張課件沒有做好,匆忙起來補好才安心躺下;躺下后翻來覆去睡不著,明天要上課的內容如電影般在腦海中一遍遍回放;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一個又一個的噩夢嚇醒,不是考試頭腦里一片空白,啥都不會,就是正上著課突然學生全都不知去向,喊著喊著喊醒了,驚起一身冷汗……這也許只是像我這樣的計算機盲才有的精神狀態(tài),與年齡無關。
其次是身累。因為是高三教學,網絡直播只是教學的一部分,還有編寫練習、命制試題、作業(yè)批改、線上答疑等諸多事情需要任課教師來完成。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年級在編排課表的時候就安排了答疑時間,隔天一次,每班每人20分鐘。答疑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問題,老師在線解答;也可以是集中補課,把在直播課堂中未完成的教學內容補齊;也可以是講解大練習試題,針對學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耗時最長,最讓人頭疼的是線上作業(yè)批改。老師事先把編輯好的大練習在網上傳給學生,學生打印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開始兩周,還是學生根據(jù)老師下發(fā)的答案自行批改,老師抽取一部分學生的試卷讓其拍照上傳,老師再查看分析,在之后的答疑時間給與講評分析。但隨著疫情的延續(xù),眼看著上課遙遙無期,這種學生自行批改的方式顯然不能適應高三的實際,于是年級又跟智學網合作,采取網上批改的方式,就是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試卷后,將每一個主觀題拍照上傳,智學網統(tǒng)一整合放置在網上,任課教師就可以直接登錄智學網批閱了。批閱是能批閱了,可是學生書寫的極不規(guī)范,拍照的技術參差不齊,上傳的方式也五花八門,就給老師的閱卷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費神累腦不說,只是批閱一套試卷耗費的時間就得至少兩天,這對于像我這樣的老眼昏花的六零后來說,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第三周的大練習,從周一晚上學生拍照上傳后,我就開始批改,除了上課時間,早上剛睜開眼睛就在手機上打開智學網開批,晚上十點多了還在伏案盯著電腦批閱。一道題一道題流水批改,點開試卷,調整位置,放大圖像,通讀答卷,找采分點,給分提交;一份又一份重復批閱,十幾道題,上百份試卷,帶著老花鏡,緊盯著屏幕,瞇縫著老花眼,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批改著;一天又一天,一題又一題,不眠不休,不舍不棄,整整批改了三天三晚。脖子痛胳膊酸,腰酸背疼,頭暈眼花,腰也直不起來了,眼睛也看不清楚了。看似在家里上班很是清閑,實際工作起來遠比在班上累多了:備課的量大,還得制作PPT;上課直播的課時加長,學校每節(jié)課是40分鐘,網絡上課50分鐘,而且是老師一人獨唱;學校里每周答疑一次,網絡是每周三次,還不算學生不時的網上問題。每天從早上到晚上,一直盯在屏幕上,身累自不必說,眼睛更是受不了,像我這樣的老花眼,其艱難可想而知了。
再次是事累。作為附中這樣一所名校,凡事都有模有樣,特別是開學初的工作更是事無巨細,忙上加忙。作為學校認定的黨外教師代表,中層干部的培訓你得參加,釘釘視頻培訓的過程一樣也不能拉下;作為一名員工,釘釘視頻的現(xiàn)場開學式你得到會,校長的開學致辭你得學習領會;作為一名學科備課組長,教務處召集的備課組長會議你得出席,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和任務得有你組織參與,年級的學科組長會你還得到崗,眾多的教學任務得需要你去布置落實;年級的備課組會你得組織,教學進度需要協(xié)調,教學質量需要保證,教學任務需要完成;你得參與學校倡議的“抗疫時期的居家學習指導——附中名師講學”視頻錄制活動,你得填寫學科組備課記錄,你得組織年級階段驗收考試的試題命制和校驗,你得完成年級安排下來的名校公益送課人選,你得指導學案編制的容量和課時,你得回答學生網上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給與解答……停課不停會,停課事不停,你分身乏術,你整日忙碌,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八瓣,而這都是你分內之事,你必須樣樣都得做,樣樣都要做好。誰讓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誰讓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也許就是一個附中老教師網絡授課期間最真實的一個寫照吧。
要說網絡直播的快樂,我想應該是忙碌的快樂,充實的快樂,收獲的快樂。因為忙碌,讓居家不再是一種百無聊賴,而成為了每天的期待;因為充實,讓課堂不再是面對面的碰撞,而是心與心的交流;因為收獲,讓自己也成為了學生們心目中的網紅“十八線主播”,每天都用自己的精彩收獲著學生的點贊。其實,做好自己的這份臨時“主播”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換來高三學子的求學之夢,換來家庭的平靜祥和,換來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這不也是在為國分憂,為民盡責,與祖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共克時艱嗎?這樣一想,累雖累點,但累中有樂,累并快樂著。
應該說,2020年的這場肺炎疫情的突發(f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帶來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有力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解決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全員培訓問題,還解決了教師學習新技術由被動到主動的實際難題,迎來了網絡教育發(fā)展的最好契機,作為一個六零后老教師,年紀雖老心不老,位卑未敢忘憂國,在高三學子們最需要你的時候,在你還能發(fā)揮余熱有能量的時候,更應該不負時代使命,與時俱進,趁著“尚能飯”的余熱,緊緊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活到老學到老,老驥伏櫪,不待揚鞭自奮蹄。
(作者單位:東北師大附中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