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友權(quán)
“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辈柡账谷缡钦f。書籍為燈,伴人一生。生活閱歷決定閱讀所得,而閱讀所得融進骨血,反之影響人以怎樣的姿態(tài)閱盡世事萬千。
誠如張潮之譬喻,不同人讀書“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閱歷”是“閱讀”的基石。經(jīng)歷、體驗、人生感悟,過往的種種使人在讀書時帶入了自己的主觀體悟,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與感受。也正因此,“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魯迅的戲言“同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見淫,儒學家看見經(jīng),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也有了立錐之地。生活閱歷決定閱讀所得,“每個人在書中看見他自己”。
而閱讀體悟,因“所行之路”“所愛之人”,又反過來成了閱歷的一部分,塑造了人的氣質(zhì)、姿態(tài)、思想和精神,表現(xiàn)于人的一言一行和行為選擇上。我們讀了《飄》,感受到生活重擔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曠達,于是揚起笑臉面對前路的艱難險阻;我們讀了《巴黎圣母院》,體悟到能掩蓋丑陋外表的真善美的光輝,于是學會辨識真善美,以心靈對話;我們讀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感受到偉大靈魂“死后方生”的震撼,于是拷問內(nèi)心深處,探尋人生意義。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融入閱歷,塑造人的一生。
閱讀與閱歷,一為虛,一為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閱讀豈可失之閱歷?君不見,高鐵上博士生占座,校園里復(fù)旦學生宿舍投毒,縱然讀書萬卷,沒有良性的生活閱歷,失去生活中心與心的對話、真實的生命體驗,讀的書、增長的知識才干反而會成為罪惡的助推手。君不見,天才少年入讀大學無法自理被勸退,青少年耽于網(wǎng)絡(luò)小說一蹶不振,讀書并非要造就“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虛者需落于實處,將書中的人性洞察、知識積累、生命關(guān)照踐行于生活。
閱歷亦不可失之閱讀。書上藏著幾千年的文明密碼、百代人的生活智慧,是萬千的閱歷匯聚的結(jié)晶,是比我們能用自己的雙腳走完的更長的路。朱元璋“廣囤糧,高筑墻”的智慧讓華為海思打造“備胎”,挺過美國封鎖;揠苗助長、塞翁失馬等故事讓我們在年少時便汲取了生活經(jīng)驗,少走彎路。
閱讀與閱歷,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從閱讀中關(guān)照生命,在閱歷中體悟人生,閱盡人生的精彩畫卷。
評析
思維的深入與行文緊密結(jié)合,使文脈貫通、一氣呵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以“起—承—轉(zhuǎn)—合”為脈絡(luò)展開思維,承接材料。起筆點明觀點:“生活閱歷決定閱讀所得,而閱讀所得融進骨血,反之影響人以怎樣的姿態(tài)閱盡世事萬千?!苯又?,承接總論點分述閱歷深淺對閱讀所得的影響,閱讀體悟又成為人生閱歷的一部分;進而翻轉(zhuǎn)反向思考,沒有閱讀的閱歷及失去閱讀的閱歷,二者皆不可取;最后文末以合述結(jié)尾。
每一分論點的論述過程,不但有翔實的論據(jù)加以證明,而且論據(jù)使用多為排例。值得借鑒的是,作者并沒有將眼光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一方面放眼觀望現(xiàn)代社會、針砭時弊,一方面放眼國際熱點事件,有對現(xiàn)狀的反思,也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回顧。這樣大開大合是大視野的體現(xiàn),也是擁有大情懷的前提。